《鏡中的夢幻》
第二章:七彩云南的記憶
6?.
在酒店的房間,有近半天的時間休息。小趙在給董事長沏好一杯屏山大乘清明茶后,將茶杯遞給董事長,并說:
“董事長,要不,你講一講你以往在昆明的事情? ”
這次小趙是隨董事長來昆明的。董事長來昆明具體是做什么或者是有什么事,小趙也未必清楚。因為,那晚是董思僅一時心血來潮,突然發微信叫小趙訂飛機票去云南昆明,沒有告訴小趙是什么原因去昆明,去昆明做什么,小趙也不好問董事長。在小趙的心目中,董事長好似她的母親一樣,所以,她一切都順從和照辦。因為董思僅的雙重身份,無論從事哪個方面講,都只有遵照與執行。
小趙在接到董事長的微信后,立馬訂好了兩張機票,并把工作方面的事情交待給了湯總經理,包括送去機場的一切事務作了交待。小趙也覺得,安安心心陪董事長開開心心的玩它幾天,也緩解她因長時間的緊張的工作所帶來的壓力,輕輕松松的玩上幾天。
小趙還在想著那天晚上訂機票的事和過程,忽然,聽到董思僅開始講述她以前在昆明「苦錢」(昆明說掙錢叫「苦錢」)的故事——
那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情。
三十多年近四十年前的昆明,那時沒有這么大,集中的也就是現在的一半大左右。大致講,東環、西環、南環和北環便是一個界線。圍繞著這環的界限逐步地往外擴展。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我的印象中,西邊那邊到學府路就較靠西邊了,再往西去,幾乎沒有密集的房子了;北邊那就更不用說了,到今兒的云南農業大學,都是無大路;東邊方向就到如今的霖雨路,現今的北京路的延長線往東北方向幾乎就沒有;往南方向,什么南窯那一帶也是小得很。那時米軌火車也圈著KM市城區。現在,米軌可能大部分早已消失不見。快速二環高架橋,那都是近十年的事了。當然,現在的昆明道路交通有很多大變化,好好多了。尤其是,有了地鐵的支撐,緩解了大家出行困難的問題。
我在昆明做事,開初的時候,也是摸頭不知腦的。先做配送生意。就是,在定點生產的地方拿米線、餌塊、各色米糕、各種包餡的皮、凍好的凍湯圓等,直接送各餐館。后來,品種越配越多,包括瓶裝酒、飲料、也包括米面等等。所以,我在昆明,昆明全市幾乎跑了過遍,哪里旮旮角角(四川人的方言),都一清二楚的。就連哪里有個廁所都了如指掌。但像上個廁所多數是在加油站解決。那個時候,記得加汽油才二元錢左右一升。那個年代,雖然什么都不是太貴,然而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賺錢也難。但也總好過在農村里,出一天就工,滿分(十分)也才掙兩叁毛錢,不知要好好多倍。
我做了一段時間的配送,后來我覺的,長期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賒賬的人也有一部,跑單的也常有,收不到錢,也就是說要損失一些;同時做久了也很累。我做了幾年的配送后,我便生起做餐飲的念頭。靠爸媽的一些積蓄,加之也賺了些錢,我便租門面做起了早中晚的餐館生意。我不只做一方的口味,我有云南風味、也有川味。如川味中的竹筍、竹蓀,干酸菜,風味蘿卜干,鼓豆等這些可好用,是好調味的東西,做火鍋,炒、蒸、燉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土雞、土鴨的四川土特的東西,全是好貨,但也全是我去四川宜賓、高縣等地方采購。四川宜賓芽菜那是一絕品味,無論配做什么都好使。當然,酒也是好東西,如五糧液系列、瀘州老窖系列、宜賓古藺酒等,都是好賣首選的東西。土酒(高梁酒、包谷酒)泡制的枸杞酒和其他的藥酒,如人參酒等也十分的好賣、淹制的臘肉香腸等也好。反正季節的品種出來隨季節去采購,所以,我來來往往于四川的宜賓和云南的昆明兩地。但是,往返的跑也還是很累人的。但心情舒暢呀!昆明當地的東西,自己本身也在做,所以,輕車熟路。兩地特色各異,相互配搭,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的。經過幾年的關系,我也就不親自跑采購了,全是電話聯系,供方親自包送!
開初在昆明關上民航路上做,后又在北京路上開了一家。生意總的還是可以。二三十年的打拼,也賺了些錢,該制的、該用的、該花的也都滿足了。當然,開餐飲煩心事也多,也有酸甜苦辣的滋味。不過好在我不親自出馬去管,讓店里的男的去處理。實在講,這做事苦錢,熬熬,一年不就是個春夏秋冬嗎?一天不就是個從早到晚嗎?人只要圓潤點,讓一點,忍一點,不惹事,不犯事,大風不吹,大浪不起,便四平八穩就有了個八九不離十的穩當。
后來,我父母漸漸老了,并且他們又老愛生病,我為照料父母,我慢慢的就淡出了餐飲業。最后,回家在家鄉呆,一呆就呆到現在。
上面就是,董思僅的一段人生經歷的回憶。
…………
作家:墨傾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