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青少年的史記(彩圖版)
- (西漢)司馬遷著 劉亞平改編
- 4495字
- 2021-11-12 17:54:28
第一章
遠古五帝賢名傳
名師導讀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少典部落的子孫。他一降生就有靈性,出生不久后便可以說話,小時候聰明敏捷,長大后誠實勤勉,成年后見多識廣、通達事理。
軒轅所處的時代,神農氏的勢力已經衰敗,諸侯互相侵伐,神農氏卻無力制止,百姓深受戰亂之苦。于是,軒轅就召集士兵,訓練軍隊,征討那些不肯朝拜的諸侯,讓諸侯都來歸順神農氏。
此時,炎帝欺凌各諸侯,諸侯便都來歸順軒轅。軒轅施行德政,種植五谷[1],安撫百姓,整頓軍隊,馴服了熊、羆(pí)、貔(pí)、貅(xiū)、?(chū)、虎等猛獸,并用這些猛獸與炎帝的軍隊大戰于阪泉郊野。經幾戰之后,軒轅打敗了炎帝。
各路諸侯中以蚩(chī)尤最為兇暴,誰都奈何不了他。蚩尤不聽從軒轅的號令,起兵作亂。軒轅征集各路諸侯的軍隊,與蚩尤大戰于涿(zhuō)鹿郊野,將其生擒后殺死。
平定了炎帝和蚩尤后,各路諸侯都推舉軒轅做天子。因為他有土德[2]的祥瑞,而土的顏色是黃色,所以他號稱黃帝。此后,黃帝帶兵四處征討不順從的人,平定天下,安撫各方百姓,自己卻過不上清閑的日子。
黃帝走遍天下,祭祀神靈、山川的活動是歷代帝王中規模最大的。因此他獲得了象征權力的寶鼎,用神蓍(shī)草來推算歷法,預知節氣日辰。他任用賢臣治理百姓,順應天地萬物的規律,為百姓講解生老病死的自然道理。他順應四季的規律來種植各種莊稼草木,馴養鳥獸昆蟲,教導百姓合理地使用自然資源和材料物品。
黃帝的正妃嫘(léi)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昌仆為妻,生的兒子叫高陽。黃帝去世后,昌意的兒子高陽繼承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顓頊帝高陽,有圣人的品德。他性情沉靜而富有智謀,通達事理。他根據各地的情況,采取適合的方法來種植莊稼和飼養牲畜,遵循自然規律推算四季的節令,依靠神靈來制定義理,理順五行之氣[3]來教化民眾,祭祀神靈時態度虔誠,輾轉各地造福蒼生。他統治的地區范圍廣大,凡是日月照到的地方,全都對他歸順臣服。
顓頊帝去世后,高辛繼承帝位,這就是嚳帝。嚳帝高辛是玄囂的孫子,黃帝的曾孫。
嚳帝高辛自小便有靈氣,剛出生就能說出自己的名字。他大公無私,對眾人廣施恩惠,卻從不利己;他耳聰目明,可以知道很遠的地方發生的事情,可以洞察細微的道理;他向上順應天意,對下解決百姓的問題;他仁德而又威嚴,溫和而又守信,修身養性,天下都歸順于他。
嚳帝有節制地利用從土地中收獲的材物;他教導百姓,教導人民做有益的事;他推算日月運行的規律,規定節氣;他恭敬地對待神明,虔誠祭祀。他待人寬和有禮,衣著樸素典雅;他品德高尚,做事合乎時宜。嚳帝治理天下,不偏不倚,他的恩澤如雨水滋潤農田一般遍布天下,四海之內皆歸服于他。
嚳帝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勛。嚳帝去世后,摯接替帝位。摯帝即位之后,沒有什么作為和成就。后來弟弟放勛繼承帝位,這就是堯帝。
堯帝即位后,他的仁德像天空一樣,才智像神明一樣。靠近他,他就像太陽般溫暖;仰望他,他就像祥云般覆蓋潤澤大地。他富有尊貴卻不驕縱。他戴著黃色的冠帽,身穿黑色的衣服,乘坐白馬拉的朱紅色車子。在他的德行的感化下,百姓、部落和諸侯都和睦相處。他手下的百官職責明確,做事認真勤懇,各項事業都興盛發展。
堯帝指派羲(xī)氏、和氏,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制定歷法,確定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并設置閏月來校正四季,并告訴百姓各種生產的相應節令。
堯帝派出羲仲,住在郁夷旸(yáng)谷,觀察朱雀七宿[4],等到春分日來臨的時候,安排春季耕作的各個步驟。此時,百姓分散耕作,鳥獸交配生育。
堯帝派出羲叔,住在南交,觀察蒼龍七宿,等到夏至日來臨的時候,安排夏季農活。此時,男女老少都到田里勞作,鳥獸的毛羽變得稀少。
堯帝派出和仲,住在西部的邊地昧(mèi)谷,觀察玄武七宿,等到秋分日來臨的時候,安排收獲作物。此時,百姓的心情平和愉悅,鳥獸重新長出毛羽。
堯帝派出和叔,住在北方幽都,觀察白虎七宿,等到冬至日來臨的時候,安排儲藏越冬的物品。此時,百姓穿上厚厚的衣服,鳥獸全身長滿厚厚的毛羽。
堯帝問百官:“有誰可以繼承我的事業?”大臣們認為丹朱和共工可以。堯帝覺得丹朱性格頑劣,共工善于言辭而心術不正,都不能任用。堯帝又問:“如今洪水滔天,包圍高山,淹沒丘陵,百姓都為此難過傷心,有誰可以治理?”四岳[5]都說鯀(gǔn)可以治理洪水。堯帝說:“鯀違抗命令,傷害同族,不能用他。”四岳都說:“試著用用,如果不行就撤職。”于是,堯帝聽從建議,任用鯀治水,可是九年都沒見到成效。
堯帝對四岳說:“我在位七十年,你們有誰可以接替我的帝位?”眾人回答:“我們德行淺陋,不足以擔此大任。”堯帝又說:“那你們推薦一個合適的人。”大家異口同聲推薦舜。他們說舜是一個盲人的兒子,他的父親愚昧,后母不義,弟弟蠻橫無理,可舜仍然極其孝順,與他們和睦相處。堯帝說:“那就讓我考驗考驗他吧。”

于是,堯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通過她們觀察舜的德行。舜讓她們放下尊貴的身份,居住到自己家中,遵守婦道。堯帝認為舜這樣做很好,便任命他擔任各種官職。他能將各項事務妥善處理,做事井井有條。堯帝又讓舜視察山林川澤,在暴風雷雨中,他也不會迷失方向。于是堯帝認為舜能力強,德行高,便將舜叫來,想要把帝位傳給他。舜推辭說自己的德行不夠,沒有接受。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中接受了堯帝的禪讓。從此堯帝退位,讓舜代理政事。
舜掌管政事后,舉行祭祀儀式,來祭祀天地四時和各路神靈。二月,他到東方去巡視,祭祀泰山,召見東方諸侯,頒布新的歷法,統一了音律和度量衡,制定禮儀,規定五等諸侯[6]朝見天子時所執的不同珪玉等。后來,舜又分別到南方、西方、北方巡視,之后回到京城。此后,各地諸侯按時來京城朝見天子,天子每五年到各地巡視一次,考察諸侯的政績,論功績行賞。
舜把天下劃分為十二個州,并疏通河道。他規定刑罰,犯錯的官吏用鞭子施刑,犯錯的學生用戒尺懲罰,有些罪可用金錢來贖免。赦免因過失造成災害的人,嚴懲為害不改的人,告誡執法者慎用刑罰。共工、驩(huān)兜和三苗部落作亂,鯀治水不利,舜懲罰他們,將他們流放,從此天下人都心悅誠服。在執政期間,舜得到各路諸侯和百姓的擁戴。
堯帝禪讓帝位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都十分悲傷哀痛。為悼念堯帝,三年之內沒有人奏樂。待三年服喪期滿,舜為了把帝位讓給堯帝的兒子丹朱,自己隱居到南河的南邊。可是,各路諸侯不朝覲丹朱,而是都到舜這里來,刑獄訴訟的事情也找舜判定,歌功頌德也是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于是回到京師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舜帝。
舜名叫重華,是冀州人。父親瞽叟(gǔsǒu)糊涂愚昧,繼母狠毒,弟弟象蠻橫無理,他們都想殺掉舜。舜卻毫不計較,依舊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舜二十歲因孝順而聞名。他三十歲時,堯帝將兩個女兒嫁給他。堯帝的兩個女兒遵從為婦之道,不敢傲慢地對待舜的家人。舜德行高尚,影響了周圍的人。他在歷山耕作時,歷山人互相推讓地界;他在雷澤捕魚時,雷澤人讓出自己的住處;他在黃河邊制作陶器時,那里販賣的陶器完全沒有次品。他居住的地方,一年就形成村落,兩年就成為小鎮,三年就變成大城市。見到這些,堯帝就賞賜舜一套細葛布的衣服、一把琴和一些牛羊,還為他建造了糧倉。
在得到這些賞賜后,舜的家人更加想要害死舜,霸占這些東西。瞽叟讓舜爬上房去修補房頂,而他卻在下面放火,想要燒死舜。舜用兩個斗笠當作翅膀跳了下來,得以逃生。瞽叟又想了一個辦法,讓舜去挖井,等舜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想將舜埋在井下。舜在挖井時,早有警惕之心,他悄悄在井的側壁挖了一條暗道,通向地面。當他們往下倒土時,舜就從暗道逃了出去。
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非常高興,就瓜分舜的財產。象占據了舜的房屋,彈奏著舜的琴。舜后來回到自己屋中,象大吃一驚,扭捏地說:“我正想你想得好難受呢!”舜不動聲色地說:“你可真是我的好兄弟呀!”雖然他們屢次加害于舜,舜還是不以為意,對他們很好。堯帝知道這些后更加信賴舜。

舜帝即位后,流放了渾沌、窮奇、梼杌(táowù)、饕餮(tāotiè)這四個兇惡之徒的家族,將他們驅逐到邊遠地區。百姓拍手稱快,國內再沒有惡人了。
舜帝任用禹治理水土,后稷負責農業,契負責施行教化,皋(gāo)陶負責刑罰,垂負責管理工程,益負責管理山林畜牧,伯夷主管祭祀,夔(kuí)掌管音樂,龍負責上傳下達。舜帝還任用“八愷”和“八元”的后人,管理土地,負責教育。這些人各司其職,功績卓越,將天下治理得政治清明,百姓和樂。
舜帝年老之后將帝位禪讓給禹,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
自黃帝至舜、禹都是同姓,可是他們的國號各不相同,這是為了彰顯他們不同的功業。黃帝的國號叫有熊,顓頊帝的國號叫高陽,嚳帝的國號叫高辛,堯帝的國號叫陶唐,舜帝的國號叫有虞,禹帝的國號叫夏后。
名師點撥
名師提問
《史記》原典精選
出自《史記·五帝本紀》
【注釋】
注釋:
[1]指稻、黍(shǔ)、稷(jì)、麥、菽(shū)這五種谷物,是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
[2]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會王朝的命運,土勝者為得土德。
[3]指陰陽,一種由陰陽衍生出來的倫常關系。
[4]鳥星,“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方七宿之一,出現的時候正對應春分節氣。
[5]指分別掌管四方的諸侯首領。
[6]分別是公、侯、伯、子、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