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人喜歡你的奇奇怪怪
- 原來是柒公子
- 1861字
- 2021-11-11 17:50:11
這個世界會好嗎
今天和媽媽視頻通話,得知奶奶這兩天感冒了。
我心頭一緊,趕忙問她最近有沒有出門去哪里,媽媽說不要緊,不是肺炎,就是普通的受涼感冒。
奶奶今年八十歲,身體本就不太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感冒,家人都很緊張。
我還是提醒媽媽,讓她每天都要記得量體溫,然后在家也戴口罩,因為感冒也可能傳染。
掛掉視頻,我一邊覺得自己太過敏感,一邊又擔心奶奶會出現什么萬一。
這段時間,大概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整個人的神經都緊繃著。
因為疫情,很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當生理上的緊張延伸到精神上,焦慮、失落、迷茫這些負面情緒就成了生活的常態。
1
疫情暴發期間,每天醒來我都會接收到不同的負面信息。
而營造起這種緊張氛圍的,除了電視上的新聞報道,還有發生在身邊的點點滴滴。
不久前,我所在的小區發通知實行封閉式管理,所有人員出入,必須進行統一的登記和體溫測量。
因為要對非本小區的人員進行管控,網上下單買的東西,業主必須自己到規定的存放點拿取。
下午我出門去取團購的蔬菜,到小區門口的時候,戴著口罩的人群已經排起了長隊。
排隊領取食物,這個從前只會出現在電影里的畫面,如今真實地發生我身邊,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事實上,我所經歷的,只不過是特殊時期下生活里的一點點不方便。
遠在另一座城市,幾百萬人此刻正經受著比這嚴峻百倍的日常。
早上,我在微博里看到“追殯葬車呼喊媽媽的女孩隔離”的新聞視頻。女孩也是二十來歲的年齡,媽媽因為感染搶救無效去世,殯葬車遠去,她跟在后面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
就像人們常說的那句話,你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一兩個月前多天前,都還是好好的活生生的人,有著各自平凡而珍貴的一生。
如今,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人再也回不到從前的生活了。
2
北野武說過:“災難并不是死了兩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樣一件事,發生了兩萬次?!?/p>
看視頻的時候,我不禁想到死亡率的報道,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作為一個寫字的人,我一直都想把美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卻又在很多時候,發現自己的力量是那么渺小。
就像現在,我坐在窗前,瀏覽著網頁上的各種信息,看著玻璃窗外黑漆漆的夜空。
內心深處有一股氣郁結著,像是口渴了沒有水喝。
我知道自己應該樂觀一些,我也知道再過不久,這場疫情終究會結束,城市也會慢慢恢復如常。
但它注定會在人們的記憶里留下深深烙印,甚至是傷痕。
疫情過后,需要治愈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人心。很多人,可能在往后的余生中,都無法再快樂地慶祝一個新年了。
3
2020年,本以為會是充滿希望的一年,沒想到竟然這么難。
記得去年看《樂隊的夏天》,有一期節目,盤尼西林唱了樸樹《我去2000》專輯里的一首“New Boy”。
張亞東在聽完后,哽咽著說:“當年大家都是小孩,而且覺得2000年要來了,那時候我們寫的歌叫《我去2000》。大家對2000年都有很多期待,覺得一切都會變得很好,結果,好吧,就是我們都老了。”
這段時間想起這些話,忽然覺得感同身受。
關于2020,我們又何嘗不是有過很多美好的期待呢。只是當這一年真正到來的時候,取代滿滿期待的,卻是深深的失望和無力感。
十七年前的非典發生的時候,我還很小,也不懂事,只模糊地記得那時大家都戴著口罩上學。而這場疫情,讓我認識到生命在一切意外面前其實脆弱得不堪一擊。
4
也許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不再對一切盲目樂觀。
我以前總認為這個世界很美好,人類堅不可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其實無常才是人生的常態。
后來我知道一個詞,叫“熵增定律”,被稱為讓全宇宙都絕望的定律。“熵”指的是事物的混亂和無序程度。熵增定律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從有序趨向無序,最后走向死亡。也就是說,如果不施加外力影響,事物永遠會向著更混亂(熵增)的狀態發展。
事物維持美好的狀態是需要能量的,一旦停止能量供給,美好的狀態就會消失。
5
疫情期間,豆瓣網友發起了一個話題討論:疫情對你的行業或工作有什么影響。
這個話題,有將近五百萬人瀏覽。
整體看下來,會發現,其實當下的很多人都對未來感到悲觀。
但是評論區,大家又都在互相加油打氣。
“撐下去、加油、堅持、奧利給……”
在墑增定律的操控下,無序和死亡注定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宿命。
但也別忘了,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具有抵抗熵增的能力。
晚上和朋友聊天,他忽然問我,你擔心過以后嗎?
我說,當然擔心啊,但是,比起擔心,更重要的是重拾信心,認真想好以后的路怎么走才行啊。
畢竟我們都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了。
我很喜歡的一位音樂人,曾經寫過一首歌,就叫《這個世界會好嗎》。
而這首歌,有一個特別版,叫“相信未來版”。
這個世界會好嗎?
每天回答一遍:相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