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剪紙的紋樣

(一)代表性紋樣(見表2-1)

表2-1 蒙古族剪紙代表性紋樣

表2-1 蒙古族剪紙代表性紋樣(續)

表2-1 蒙古族剪紙代表性紋樣(續)

(二)紋樣的文化內涵

蒙古族的刺繡圖案紋樣富有神奇色彩,具有久遠的歷史傳承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日月星辰紋、十字紋、拉手人形、普斯賀、網格紋等圖案,都體現了游牧民族原始宗教的文化核心。

蒙古族牧民把飾以各種圖案紋樣的圓形稱為普斯賀,它反映了北方民族對太陽的崇拜和視圓為陽性的文化內涵。

十字紋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都有使用的記載。它被認為是太陽與火的象征,具有圖騰崇拜的含義。其造型的旋轉變化寓意太陽的轉動和四季的輪回。它的傳承歷史很久,陰山巖畫中發現了1萬年前的十字紋,5000年前的馬家窯文化也有同樣的紋飾符號出現。

手拉手紋表現的是交感巫術和生殖崇拜的主題,是現實生活的符號化表現。交感巫術與萬物有靈論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是古人驅除惡魔的一種巫術手段,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彩陶、巖畫乃至青銅器藝術中。

網格紋蒙語叫哈那紋,對它的理解至今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象數符號,即以網格交匯點的數字來記事記數,是中華先民創造的思維與記憶的工具,后來逐步衍生出禮天祭祀的重要功能,用來驅除疫鬼、祈福求安。在對距今8200年之前的敖漢旗小河西文明考古中發掘的陶器上,紅山文化彩陶紋樣內就有大量的網格紋出現。

除此之外,還有日月星辰紋、火紋、云文、蛇紋、蛙紋、魚紋等都是蒙古族常用的圖案紋樣,它們都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以上紋樣在薩滿教剪紙中都有遺存,這些紋樣一直以活態的形式延續至今,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蒙古族民間剪紙是在草原巖畫、彩陶紋飾、青銅紋飾的文化傳承和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應該說它的造型啟蒙來自剪鏤的鏤空意識。在內蒙古敖漢旗的興隆洼發現的距今七八千年的洞穿玉佩就是其典型代表。它源于人類開創三維空間的智慧覺醒。而在青銅時代的古匈奴銅飾牌等青銅器具上出現的鏤空造型,發展得更加完美和多樣化。從石器時代就有的出土骨針看,縫合意識與鏤空意識的形成時代一樣久遠,二者在藝術的形成過程中有很深的淵源。從多種考古實證看,2000年前匈奴人已有刺繡工藝了。據羅布桑卻丹所著《蒙古風俗鑒》羅布桑卻丹.蒙古風俗鑒[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等有關文獻記載,在元朝以前,古代蒙古各部人民的刺繡藝術已經非常成熟。北方游牧民在漢代造紙術發明之前,用刀剜割或剪刀剪成的皮質、氈質、樹皮圖案經常被縫制在服裝、箭袋、氈包等上作裝飾,由此可見民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久遠的承接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城市| 台东县| 孟州市| 峨眉山市| 西华县| 遂昌县| 绥芬河市| 仙游县| 永清县| 东安县| 金坛市| 兴海县| 乐业县| 颍上县| 达尔| 铁岭县| 尖扎县| 万年县| 鸡泽县| 韶关市| 旬阳县| 松溪县| 监利县| 广灵县| 巩留县| 谷城县| 韩城市| 互助| 错那县| 衡水市| 融水| 开封市| 通山县| 陇南市| 迭部县| 台北市| 东台市| 获嘉县| 永清县| 台东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