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話題網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所指的話題網絡(thematic mapping)是指與話題內容相關的知識聯系圖。新課程標準在二級目標中指出,學生應能理解和表達與一些話題有關的信息。圍繞話題進行編排的小學英語教材為話題網絡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了素材。

一、話題網絡的心理學基礎

在記憶系統中,記憶的內容包括了不同的信息項目和與它們有關的連接(桂詩春,2000)。 不同的信息項目就是與話題相關的內容知識,而這些知識內容因與話題有關聯而有可能被整體儲存在記憶系統中。例如,下圖是有關Communities的話題網絡:

在進行Communities網絡知識的提取過程中,網絡一部分節點的激活可以通過鏈節傳遞到其他的節點。也就是說,從communities可以聯想到與communities相關的分支towns和cities,由towns或cities還可以聯想到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教育設施schools 和libraries, 還有公共娛樂場所parks, streets 和 swimming pools, 最后還有為社區服務的firefighters 和 police officers。由于話題網絡的網絡分支包含了與話題相關的內容知識,因此整理和組合這些知識,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提取信息。

By Rod Winters:Building conceptual connections with young readers The Reading Teacher Newark:

二、話題網絡與英語教學

1. 話題網絡強調以表達意義為主。

這里的表達意義指的是傳達話題網絡的圖表信息。學生在轉述話題網絡的每一個分支時,必須使用相關的詞匯和語法結構來表達該內容。所以,話題網絡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操練所學語言的機會 ,而且學生能運用所學語言表達思想。以下是筆者結合四年級教材Sports話題設計的話題網絡:

可以看出,該圖表要求學生掌握以下知識:

(1)Sports names ( e.g. football, basketball, swimming )

(2)Sports I like (e.g. I like football very much.)

(3)Sports I often play (e.g. I often pla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 )

教師還可以把話題網絡作為進行主題寫作的輔助構思工具,為學生提供描述該話題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來描述話題Sports。

2. 話題網絡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在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融合有兩種途徑:增添和組織(桂詩春,2000)。增添是知識的延續和補充,組織是把信息進行整理和組合。建構話題網絡的第一步是教師呈現話題, 從話題中提煉書中心詞,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圍繞中心詞進行聯想,與學生一起共同創建該話題的知識分支;學生借助教師所提供的腳手架,通過調整、修正自己的語言輸出,實現知識的擴展和補充。以下以《新交際英語》第七冊(小學六年級)第二課Christmas為例, 談談如何運用話題網絡進行課文教學。

(1)利用話題網絡呈現對話中的關鍵詞

T: (教師板書主題詞“Christmas”)

In Lesson One, we've talked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I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Christmas. I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America.(板書第一個網絡分支:the most important,并引導學生說:Christm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America.) Christmas is a time of love, happiness and peace. And it's the most popular festival. (板書第二個分支the most popular, 并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句子:Christmas is the most popular festival in America.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第一個分支說:Christm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most popular festival in America.)

然后,教師讓學生與同伴交流圣誕節的所見所聞。

T: What else do you think of when we talk about Christmas?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one thing on Christmas.

學生與同伴交流后,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說一說圣誕節見聞,并把其他分支呈現在黑板上。比如:

話題網絡分支的呈現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上例中,教師可以先呈現Christmas trees,再結合圣誕樹圖片呈現decorate。為了讓學生明白decorate的意思,教師還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提問:

T: How do people 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S1: They put lights in the tree.

T: You're right. People can 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with lights.

T: And do you know when people decorate Christmas trees?

S2: Before Christmas.

T: Exactly. People usually decorate Christmas trees before Christmas.

這樣學生就能從Christmas trees過渡到decorate Christmas trees, 然后再說出整個句子:People usually decorate Christmas trees and houses before Christmas.

教師每呈現一個話題網絡分支都要求學生說出相關的句子,同時注意及時復習之前呈現的分支;為了使話題內容的表達連貫、完整,教師還需引導學生使用and, but 或then等連接詞。

總之,在課文教學中創建話題網絡是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新知識和融合舊知識的過程。該過程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主體作用。由于學生的課文背景知識在創建話題網絡時被激活,從而更有利于掌握課文內容。

(2)通過設置問題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選擇性注意

小學階段的課文主要以對話為主。教師應要求學生理解對話主旨,并運用對話中的關鍵詞和重點句型來完成與課文相關的任務,而不是逐字逐句背誦對話。由于學生已經在話題網絡中初步接觸了課文的重點詞句,因而教師設置的問題應有助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有選擇地注意學習重點,從而讓學生有機會檢驗新知識,加深對課文關鍵詞句的印象。例如,在本課教學中筆者設置了如下問題:

What do American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 Underline the words or the sentences.

學生在課文中劃出問題答案的過程是尋找和標記的過程,該動作能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他們鞏固話題網絡所呈現的內容。

為了進一步檢查學生對課文對話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利用話題網絡結構設計閱讀任務, 并根據學生實際提出一些擴展性問題。例如,教師在要求學生在橫線上寫上每一個小孩想要的圣誕禮物的同時,寫出自己希望得到的圣誕禮物。比如:

What about you? I want…

學生可以根據以上圖示完成如下信息轉述的任務:

Katy wants a teddy bear. Susan wants a Barbie doll. Ben wants to have many presents. And I want to have …

口頭轉述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根據該網絡圖進行筆頭轉述,從而提高他們的筆頭表達能力。

(3) 通過轉述對話內容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文對話往往是在第一、第二人稱之間展開的,而要求學生用第三人稱轉述課文對話的主要內容,有利于訓練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話題網絡分支內容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學生在轉述時就能把話題網絡知識遷移到轉述任務中。教師應提醒學生在轉述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把對話中的第一、第二人稱進行如下調整:

Christmas is the (our) most important and the most popular festival in America. People (We) usually decorate Christmas trees before Christmas. They (We) also get together for a big dinner. And they (we)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give each other presents. Santa Claus will bring children (us) presents, too.

3. 創建話題網絡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

教師應在課堂上引發學生對話題的興趣,并讓學生想說、敢說和有話可說。建構話題網絡能使學生產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話題展開聯想,充分調動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學生借助已經完成的話題網絡,通過反復的操練,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

4. 話題網絡教學強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話題網絡為學生提供了描述相關話題的內容、步驟、方法,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很有幫助,他們經過努力后就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些學生也可以選擇話題網絡的某些分支進行描述,從而降低任務的難度;對于英語基礎好的同學,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對話題網絡進行拓展。可見,話題網絡教學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發展。

5. 話題網絡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話題網絡對已學知識進行階段性歸納和總結。話題網絡的特點是條理分明,整體性強,信息的鏈節給學生日后的提取提供了很好的線索,從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主動復習,并形成整理和歸納的學習策略。一般說來,小學生還不善于有效地運用策略來提高學習效果。如果教師能夠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訓練,小學生也能形成和使用有效的語言學習策略(程曉堂, 2002)。

三、教學成果展示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比較喜歡話題網絡形式的作業,因為它不但避免了千篇一律,還富有挑戰性、靈活性和趣味性。以下例①和例②分別是六年級兩位學生學完Our Garden 后的歸納總結:

例①例②

筆者在教學中實施話題網教學模式后,還發現有的同學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有意識地使用話題網絡模式。例如,在Friends 這個單元,筆者根據其中一篇課文的Let's Say 部分布置了以下作業:

(1)What happened to these children? And what should we do?

(2)Do your friends have any problems? And what should you do?

大部分學生依次描述每一幅圖:Mike is ill. Let's look after him. Ben failed his maths test. Let's help him with his lessons… 然后再舉班上同學的例子。但有些學生卻采用了話題網絡的模式,例③是其中一個例子:

例③

該學生把話題網教學模式遷移到自己的學習活動中,歸納和總結出與話題Friends相關的兩方面內容—— “What problems? ” 和 “What should we do? ” 以及與話題相關的句型和詞匯。

本文原刊載于: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7年第3期,收錄于此略有改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印江| 云阳县| 三门峡市| 汾西县| 塘沽区| 常德市| 中方县| 定南县| 桃园市| 棋牌| 全南县| 获嘉县| 旺苍县| 高青县| 陇西县| 乐都县| 房产| 平罗县| 任丘市| 林口县| 高碑店市| 锡林浩特市| 巢湖市| 清水河县| 沧源| 义乌市| 景洪市| 合川市| 讷河市| 靖西县| 南开区| 永靖县| 元朗区| 施秉县| 泗水县| 淳化县| 喀喇沁旗| 沁阳市| 高州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