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英漢對照)
- (奧)莫泊桑
- 2772字
- 2021-11-22 22:24:30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契訶夫和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莫泊桑出生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后,他到達巴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之后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并拜師居斯塔夫·福樓拜。十年間,他完成了三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說和六部長篇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
莫泊桑是19世紀后期自然主義文學潮流中的大作家。他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又接受了左拉的影響,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傾向。他在相當短暫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他既是一系列著名長篇小說的作者,更是短篇小說創作的巨匠。他數量巨大的短篇小說達到的藝術水平,不僅在法國文學中,而且在世界文壇上,都卓越超群,所以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
莫泊桑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說的巨大創作量在19世紀文學中絕無僅有;他的短篇小說描繪的生活面極為廣泛,實際上構成了19世紀下半期法國社會的一幅全面風俗畫;更重要的是,他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說的成就奠定的。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題材豐富多彩。在他廣泛的描寫中,又有著三個突出的重點,即普法戰爭、巴黎的小公務員生活和諾曼底地區鄉鎮的風光與軼事。
莫泊桑親身參加過普法戰爭,因此在當代作家中就成了這一歷史事件最有資格的描述者。他對戰爭的所見所聞是那樣豐富,而他的體驗感受又是那么深切,因此他在整個創作的歷程中始終執著于普法戰爭的題材,毫無疑問他是對這場戰爭描繪得最多的法國作家。莫泊桑關于普法戰爭的著名短篇有《羊脂球》《菲菲小姐》《女瘋子》《兩個朋友》《米隆老爹》《一場決斗》《俘虜》等。
在法國文學中,莫泊桑是公務員、小職員這個階層在文學上的代表,這方面出色的短篇有《騎馬的代價》、《珠寶》、《我的叔叔于勒》、《項鏈》、《散步》等。
在生活的描繪面上,莫泊桑對法國文學作出了開拓性貢獻,更多地把諾曼底地區城鎮鄉村五光十色的生活帶進了法國文學。莫泊桑關于諾曼底題材的短篇為數甚多,重要的有《瞎子》、《小狗皮埃羅》、《在鄉下》、《一次政變》、《一截細繩》、《老人》、《小酒桶》等。
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首要貢獻在于,把短篇小說藝術提高到了一個空前的水平。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標,也是他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的重要標志。在選材上,莫泊桑的短篇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圖景為內容,平淡準確得像實際生活一樣,沒有人工的編排與臆造的戲劇,不以驚心動魄的開端或令人拍案叫絕的結尾取勝,而是以一種真實自然的敘述藝術與描寫藝術吸引人。在描述中,莫泊桑甚至不用情節作為短篇的支架與線路,更力戒曲折離奇的效果,總以纖細隱蔽幾乎看不見的線索將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聯起來,聰明而又不著痕跡地利用最恰當的結構,突出主要者導向結局。在對人物的描繪上,莫泊桑不追求色彩濃重的形象、表情夸張的面目、驚天動地的生平與難以置信的遭遇,致力于描寫“處于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表現人物內心的真實與本性的自然。
莫泊桑藝術描寫的逼真自然與他作品中形象的鮮明,首先來自他觀察的廣泛、深刻與獨具見地。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規則,而是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斷,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還有根本沒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時序上,有順敘,有倒敘,有插敘,有目前與過去兩重時間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觀描述的,也有主觀描述的,有時描述者與事件保持了時空的距離,有時描述者則又是事件的參加者,有時描述者有明確的身份,有時則又身份不明。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樣化與富于變化,無疑他以前的短篇小說作家并不具備。他大大豐富了短篇小說的描述方式,提高了敘述藝術的水平,為后來的短篇小說創作開辟了更廣闊的道路。
莫泊桑的簡練并不等于粗略,善于以白描筆法進行勾畫是他的特長,而以豐富鮮明的色彩進行細致的描繪,也是他才能之所在,他需要時往往繪制出精細入微的圖景。
莫泊桑是法國文學史中的語言大師之一,他摒棄華麗的辭藻,使用最規范的語言,追求“一個字適得其所的力量”。他的文學語言清晰、簡潔、準確、生動,像一池透明的清水。他的語言不僅與他精練的敘述方式、簡明的白描手法相得益彰,巧合天成,而且在寫景狀物、繪聲繪色上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正是以這種優美的語言,莫泊桑對諾曼底的山川平原、小鎮情貌、田舍風光、漁家景象、巴黎街景以及朝暮晦明的自然景色,進行了卓越的描繪,留下了一幅幅構圖清爽、色彩鮮明的畫面,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
總的來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體現了一整套完整的現實主義小說藝術,這既是對以往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它的補充與豐富。莫泊桑短篇小說語言規范優美、清晰簡潔、準確生動,采用自然樸素的白描手法,寫景狀物能抓住精髓,細致入微,準確傳神,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筆,篇幅雖短,蘊含極深,平淡小事,意義不凡。給人以小見大的藝術享受,人物形象的自然化與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都給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他的短篇馳名中外,他在長篇小說創作上的成就卻因此被湮沒。其實,他不但是短篇小說的高手,在長篇小說創作上也頗有建樹。他繼承了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心理描寫上又開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他的一部長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滿足于短篇小說取得的成就,在他聲譽鵲起后,他經常涉足上流社會,開闊了眼界,便想到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去反映社會現實,長篇小說給他提供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從第一部長篇《一生》到第二部長篇《漂亮朋友》,他的筆觸已經從個人生活投向新聞界和政界,具有豐富得多的內容,堪稱一部揭露深刻、諷刺犀利的社會小說。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暴露事物,而且使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說:他的作品“無限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說:“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焦作大學 青閏
2016年2月29日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