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僅有一次的人生當然要比誰都活得熾熱
- 有很多很多話
- 文三魚
- 1003字
- 2021-11-20 10:42:56
看到一句話,是蔡康永先生寫的:“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十八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語好難,放棄英語,28歲出現(xiàn)一個很棒但是需要英語的工作,可你只能說‘我不會’。
你現(xiàn)在困難會覺得學(xué)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好牽強,好麻煩,懶得學(xué),可是你越懶得學(xué),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許多風(fēng)景。
追求當下的安穩(wěn)固然是我們一生的追求,舒適的感覺對我們就相當于地心引力的吸引般無處不在,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活在自己畫的一個圈圈下,圖一個舒適。
在教育學(xué)里的“舒適圈理論”是指:人長久待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會因為生活的安逸而不想動腦子;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huán)境,人經(jīng)歷了挑戰(zhàn)和痛苦之中,反而會變得成熟?!?
如果可以一直安逸,誰愿意到險惡的環(huán)境中去?如果可以一直舒服,那為什么要經(jīng)歷痛苦?
但是確實有人,很多人想要逃離舒適圈,或許是因為他們最開始的焦慮和緊迫感已經(jīng)過去,需要新的挑戰(zhàn)機遇讓自己恢復(fù)實力。或許是太安逸的生活反而會讓你害怕,怕萬一哪天這樣的生活沒了,我是否有勇氣重新開始。
我們會遇到一種狀態(tài),對生活失去熱情,對什么得過且過,沒有追求,覺得空虛無聊且敷衍。
這一切的一切只是源于我們的生活太舒適了,你或許沉溺于周末早上余溫的被窩,沉溺于所有問題找老師,找父母,我們習(xí)慣了去詢問他們,他們便會告訴我們答案,告訴我們山的那邊是什么,是山,還是海。
“勇氣”這個東西很微妙,它不出現(xiàn)時會安安靜靜的沉睡在你心里,你會感覺好像不曾擁有它,它可以改變你的命運,成為你一路披荊斬棘的好朋友。
有段話說:不做掙扎的人生太過于可怕,由于對人生的無法預(yù)見,讓我們膽怯,不敢選擇。而當這條路終于被我們走出來的時候,你才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如果你不曾在早上起床,去跑步,你怎么會看到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樹蔭的人間美麗。
世界上有太多東西等著你去探索,宮崎駿說: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別套在舒適圈不敢踏出那一步,如果哪天沒有了舒適圈,你是否有勇氣從頭再來,你是否有勇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給自己可以有勇氣說‘沒關(guān)系,我還可以再來’的底氣,你不會知道驚喜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臨,你不會知道,你擁有的一切是否有人虎視眈眈的盯著你,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做,別在年輕的時候選擇安逸,,所有人和事都不會一直陪著你,你要做的就是,站起來,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