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李陳給新軍題了軍號“天雄軍”。
歷史上,盧象升創建新軍的軍號,也是這個。
天雄軍按照新軍制,屬于募兵制,每月不出征的話,響銀二兩,出征的話,每月響銀五兩。
另外,殺敵也有賞金,一個蒙人五兩,一個金人十兩,流寇只有二兩。
戰利品按照五一四比例分配,五成交國庫,一成給主將,四成歸將士所有。
這些規定都直接寫在了新軍軍營墻壁上。
與這些規定一起刻在墻上的,還有十七禁令五十四斬。
新軍入伍第一個月,就要背誦這些軍規。
背誦不了軍規的,第二個月軍餉減半,第三個月趕出軍營。
如今,盧象升鍛煉新軍半年有余,原本從各處招來的軍伍有三萬五千多人,如今只剩下一萬五千多人勉強合格,其中騎兵有六千人。
楊嗣昌和曹文詔要出使蒙人各部,按照李陳給的條件,需要各率領三千鐵騎。
天雄軍一共六千鐵騎,一下子就被薅走了。
盧象升早就在自己訓練新兵時,就知道這個結果。
所以,雖然心疼,但還是客氣的讓楊嗣昌和曹文詔挑人。
等兩人帶著六千鐵騎離開,盧象升看著一下子空下來一半的營地,不得不思考,該從哪里補充人手。
新軍募兵制,從明面上來看,是閣老徐光啟五年計劃中的項目。
但是,真正的朝堂中人都明白,這些計劃都是李陳的主意。
在大明朝,皇帝要干什么,大臣們如果要反對,只能用陰奉陽違的方式。
盧象升為了籌建新軍,真是不容易啊。
李陳不管這些,他給了盧象升尚方寶劍,又每月提供十萬白銀。
盧象升有錢有權,都把事情搞不好,那他也就不配做未來崇禎大帝的大臣了。
再說曹文詔領了騎兵后,又去戶部領取軍餉,一共三萬兩。
三萬軍餉好說,李陳早就讓戶部尚書準備好了,一錢銀子都不打折扣。
領了軍餉,曹文詔心里就有無限感慨,在此之前,如果皇帝賞賜三萬白銀,到軍伍手里,能省下一萬兩,那就叫有良心。
正常操作,是見面劈一半。
戶部拿走三分之一,監軍太監拿走三分之一,作為主將還要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
也就是說,三萬兩能發給軍伍五千兩銀子,才算是正常的。
現在曹文詔領到了足響,心里自然是感慨無限。
“曹將軍,該發響了,皇爺還等著咱家回報呢?!?
王承恩也就是曹文詔的監軍太監,在大軍沒有離開京師前,需要把曹文詔每一件事都要匯報給李陳。
就算是大軍出了京師,有條件的情況下,五天匯報一次。
如果離開了大明疆土,作為監軍太監,就要做好每天的筆記。
這些筆記都是以后給軍伍論功行賞的依據。
曹文詔作戰勇猛,也知道監軍太監得罪不起,又見王承恩不卡不要,心里雖然拿不準要不要事后給王承恩補上一份禮物,但是現在該做的事情不能耽誤。
曹文詔給所有人發了響銀。
一共三千人,這個人數包括了曹文詔和王承恩,以及兩人的部曲跟隨。
每人十兩銀子開拔費到手,所有軍伍頓時歡天喜地。
十兩銀子已經足夠大家賣死命了。
更何況皇帝還說了,如果戰場殺敵,還額外有賞銀。
開拔費拿到手,所有人都興奮起來,跟著曹文詔,又去了內庫。
內庫準備的裝備以及糧草也早就準備好了。
一切搞定,曹文詔和王承恩商議確定,明天一早出發,王承恩就騎著馬跑回紫禁城,給李陳匯報去了。
回報情況的不僅有王承恩,還有楊嗣昌的監軍太監秋雨。
秋雨在歷史上應該名不見傳,而在這個影視世界里,運道真心不錯,竟然是一個萬里挑一的練武奇才。
李陳穿越過來,擊殺了魏忠賢,又清洗了一部分魏忠賢的鐵桿。
紫禁城內閹宦數量一度低到只有六千多人,現在閹宦數量又升到一萬多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從皇陵和全國各地皇莊調回來的。
其中這一萬多人年齡不足十八歲的,又占了三千多人。
李陳命曹化淳從這三千多人中,挑選一千多能習文習武的,傳授給了這批宦官一種特殊功法。
這功法效果和修煉方法,都和辟邪劍法類似。
李陳給賜名“葵花寶典”。
像王承恩,就屬于練武奇才,半年時間,已經學武有所小成。
而秋雨卻是萬里挑一的天才,半年時間,已經步入大成。
做個大家認知對比。
王承恩如今實力,大約相當于自宮前岳不群的水準。
而秋雨是自宮后岳不群的水準。
“見過秋雨公公,”王承恩到乾清宮的時候,就見到秋雨正在等著李陳召見,走過去,低聲打了一個招呼。
秋雨眉若山黛,唇紅齒白,臉型柔和,加上身形瘦弱,低眉順眼,不言不語,倒像個小姑娘。
這副模樣在宮中,任誰見了都會想要欺負一下。
當然,在李陳穿越之前,秋雨就是被人叫做“小木頭”,誰都喜歡欺負他。
也就是李陳開始傳授小宦官“葵花寶典”,秋雨練武天賦慢慢展露出來,這才算是出人頭地,沒人敢再欺負他了。
“王兄?!?
秋雨看到是熟人,微微頷首。
兩人站在宮殿外,自有內侍進去通稟。
不一會,內侍傳話,讓兩人進去。
和電視劇中不一樣,不需要內侍大聲吆喝。
王承恩和秋雨進了乾清宮,李陳正坐在龍椅上,和曹化淳聊著天。
兩人老老實實磕頭請安。
李陳讓他們起身,開始詢問兩人一天見聞。
王承恩跟著曹文詔,因為曹文詔本身做事中規中矩,所以沒什么好說的。
秋雨跟著楊嗣昌,楊嗣昌作為閣老楊鶴之子,各部官對楊嗣昌就非常客氣。
李陳聽了,也不以為意。
捧高踩低,人之常情。
“這里有兩份圣旨,你們拿著,都是給科爾沁部落幾位臺吉的?!?
臺吉,是漢語“太子”的音譯。
蒙人,喜好漢文化,經常有這樣的音譯,聽起來,有些不倫不類。
皇太極,其實就是“黃臺吉”,其中“黃”是一個前綴稱號。
后來有人讒言,說“黃臺吉”和漢語“皇太子”音同,就改名“皇太極”了。
這是一種說法。
反正,蒙人各部首領,基本上都是“臺吉”。
“告訴他們,朕聽聞他們部落的郡主格格非常漂亮,連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都非常喜歡,朕也想知道,他們的郡主格格漂亮到什么程度?!?
王承恩和秋雨聽到李陳這么說,臉色不變,心里卻是牢牢記下來這段話。
李陳繼續說道:“朕允許他們蒙人首鼠兩端,畢竟作為弱者,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但是,就算是首鼠兩端,也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決不能惹怒強者。”
“這次你們北上,朕允許你們覆滅三個部落,以儆效尤,免得他們自誤。”
“奴才領旨?!?
李陳教導了一陣,主要是提醒這兩人做了監軍太監,可不能真的自以為是,和曹文詔,楊嗣昌搶奪指揮權,爭奪戰利品等。
因為時間不早的緣故,李陳也沒有說太多,就讓兩人趕快出宮去了。
兩人既然做了監軍太監,就不能離開軍營太久。
加上明日軍伍開拔,兩人若是不想因為遲到,而被斬首,晚上最好睡在軍營里。
兩人這一次同路到了軍營,軍營大門口有四個錦衣衛小旗等著。
這是李陳賞賜給他們的侍衛跟隨,幫他們辦差的。
軍伍夜間一般都禁止大聲喧嘩,所以幾人進了軍營,找個地方就睡下了。
第二天,楊嗣昌和曹文詔擊鼓催征。
六千人隊伍整齊劃一,悄無聲息離開了京師,向北而去。
沒有任何人相送。
因為這一次出征,朝廷里都以為這一次只是簡單的練兵。
只有幾位閣老才有資格知道實情。
這些騎兵都是一人雙騎,出了城門,加速前進,當晚就出了喜峰口。
第二天,六千人離開喜峰口,就算是進入草原了。
曹文詔經驗豐富,楊嗣昌跟著曹文詔學習,一直到了承德,這里是歸化蒙人放牧的地方。
早就有兩百蒙人騎兵等著,準備一起出發。
其實六千騎兵里就有近兩千人是蒙人,這些蒙人騎兵普遍比漢人騎術高明。
三天后,六千人隊伍到了科爾沁草原,休整一夜,曹文詔命人找來了楊嗣昌:
“楊大人,這里已經是科爾沁草原了,陛下有命,到了這里,咱們分兵各行其是,咱們也該就此別過了?!?
“曹將軍所言極是,”楊嗣昌年齡和曹文詔相當,都是三十來歲,這一路上兩人也算是互幫互助,楊嗣昌向曹文詔討教了不少知識。
如今分兵在即,楊嗣昌再次感謝曹文詔的不吝賜教。
曹文詔客氣的揮了揮手,就告辭離去,帶著隊伍向東而去。
看著六千騎兵一分為二,楊嗣昌一時間感慨不已。
“楊大人,咱們也該出發了?!?
監軍秋雨這時候走了過來,催促道:“皇爺有命,咱們可是要滅掉三個金奴部落的。”
“秋公公所言甚是,擊鼓出發?!?
楊嗣昌有個文官臭毛病,不喜歡和太監說話,對于秋雨催促,鄒著眉頭下了軍令。
不大一會,原來軍營駐地已經空無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