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陜西省文物局局長

羅文利

作為西學東漸的產物,博物館在中國已經有 150 余年的歷史。在今天,很少有人不知道博物館,但當問到什么是博物館時,恐怕絕大多數人未必答得上來或說得清楚。在漢代許慎編著的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中,“博”字被解釋成“大、通也”,可引申為“眾多”“豐富”等含義;“物”字則解釋為“萬物”,包含人為物和自然物兩種含義。“館”字在中國古代另一本字典《玉篇》中解釋為“客舍”,后來逐漸引申為“公共建筑物”。所以唐宋以來,稱專管或保存文物或講論學問的公共建筑物為“館”,如“昭文館”“弘文館”“史館”等。“博物”兩字連稱,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元年》:“晉侯聞子產之言,曰博物君子也。”晉代張華收集古今奇異之物、奇境殊俗,編成了著名的《博物志》一書。據此,“博物”有博覽萬物、保存萬物、精通萬物之意,“博物館”的意思就是保存、展出、研究萬物的公共機構。而在西方,有關博物館歷史的著作,都一致認為博物館(Museum)一詞來自希臘文Mouseion,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從而將博物館的起源,追溯到希臘神話中的繆斯(Muses)女神。據說繆斯是掌管歷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圣歌和舞蹈等九個女神的總稱,代表著當時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這一頗具學術意義的追本溯源,既給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博物館蒙上了一層神奇的光環,更給博物館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學術色彩。

當然,以上所說,只是博物館的字面意義。由于博物館是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多種功能的文化復合體,且其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仍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博物館的定義也在不斷修改之中。自 1946 年以來,國際博物館的權威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曾對博物館的定義進行了 8 次修訂。目前比較公認的定義是 2007 年修訂的,即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社會發展服務、向公眾開放的文化機構,它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和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實際上,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的這一定義只是國際間的一般性定義,不少國家還按照自己的國情給博物館下了定義。

博物館作為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文化機構,它究竟有著什么樣的作用和地位,公眾也有其獨特的視角和認識,應該予以足夠的傾聽和回應。對此,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6.27—1968.6.1)的看法也許能夠代表公眾對博物館的認識。海倫在她那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說道,如果“有三天視力的話”,她將會用一整天的時間“參觀博物館”“對整個世界,從古到今,作匆匆的一瞥。……看看人類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看看歷代的興衰和滄桑之變”。作為一個盲人,在想象能看東西的短短三天里,海倫將花一整天時間參觀博物館的強烈愿望,真切反映了博物館在海倫以及 50 多年前的美國公眾心目中的地位,而她對博物館的理解,則是對博物館意義的最好解釋。是的,今天,無論人們承認與否,博物館已經成為人類昨天的腳印、今天的鏡子和明天的根基,是人們認識自己及其生存環境最好、最直觀的百科全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形象代表。

值得高興的是,隨著經濟社會和博物館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個人文化素養的提升,在當今的中國,像海倫那樣自覺走進博物館的人越來越多,以至走進博物館似乎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時尚。但是,也毋庸諱言,置身博物館展廳、面對琳瑯滿目的展品,又有多少人真正看懂了展品、理解了展覽?這有觀眾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當是博物館的原因,那就是太多的展覽太過專業太過學術,讓人無法看懂,且服務觀眾的方式也不夠豐富多樣。事實就是這樣,雖然走進博物館的人越來越多,但大多是“匆匆的一瞥”“到此一游”,沒有充分理解、利用博物館這個可令人“大有所獲”的地方。因此,要讓走進博物館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要讓博物館發揮更大的作用,博物館及有關機構還有許多的事情要做。

陜西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 14 個朝代,特別是統一強盛的周、秦、漢、唐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現代中國革命的搖籃和圣地。陜西境內現有的 300 余家博物館則是全面反映、再現陜西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主要載體。與其他省、市相比,陜西博物館的文物藏品不僅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在工藝技術、藝術創造等方面代表了全國的最高水平,而且還因其無與倫比的典型性、序列性、完整性,充分體現了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和中國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并由此而成為海內外觀眾來陜西旅游的首選。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進一步加強陜西“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博物館在傳播、傳承、弘揚陜西歷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的獨特作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堅定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陜西省文物局決定選取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法門寺博物館、渭南市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安康博物館、漢中市博物館共 12 家收藏豐富、主題鮮明、影響重大的博物館,與西安地圖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第一輯“走進博物館叢書”。

與以往出版的類似圖書偏重于介紹館況、陳列展覽、單件文物以及器物之美不同,本套叢書重在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內涵價值,以物說史,以物證史,以物串史,通過文物呈現歷史文化,通過文物講好陜西歷史文化故事;具體編寫時則根據各館的性質定位,一館一冊,一館一個主題。通過藏品和展覽反映朝代文化或專題文化,讓讀者通過閱讀本套叢書,既能了解各館的特點、重要朝代(時代)的文明成就和歷史地位、地域文化特色,又能感受到陜西歷史文化發展的總體脈絡和文明成就。可以說,如果您想如海倫·凱勒那樣“看看人類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看看歷代的興衰和滄桑之變”,這套叢書毫無疑問應當是您的首選。當然,我們更衷心希望本套叢書的出版發行,能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文物背后蘊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經驗智慧,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文化積淀、智慧啟迪、精神動力,讓我們共同再創中華文化新輝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公安县| 青河县| 离岛区| 七台河市| 克拉玛依市| 泰和县| 康乐县| 靖远县| 台中县| 柯坪县| 和平区| 邛崃市| 井研县| 陆川县| 赣州市| 沛县| 鹤壁市| 建水县| 吉林省| 九江县| 木里| 丰原市| 甘德县| 东山县| 沈丘县| 会理县| 通州市| 盐亭县| 深泽县| 比如县| 武义县| 旬邑县| 庆云县| 且末县| 新巴尔虎左旗| 时尚| 会理县| 房山区| 读书|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