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不讀暢銷類書籍
我還會盡量避免閱讀暢銷書。理由很簡單,大家都讀的書,我再去讀也沒什么意義。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在本書開篇的股票投資部分(原則3)已經講過的,所謂讀書其實就是一種投資的觀點。可以說,閱讀暢銷書其實就是在做低性價比的投資。
請試著將我們自身想象成是一份事業。倘若如前文所述,讀書就是一種投資,那么本金只有我們的時間,而時間卻是有限的。任何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所以做出在哪一本書上投入自己時間的決定,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與此同時,讀書所帶來的成效,是由“單位時間內的成效”和“成效的持續時間”相乘得來的。如果我們將成效所持續的時間分成短期和長期兩種,那么暢銷的商務書籍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
●?短期:讀者非常多,無法成為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效果甚微。
●?長期:大部分內容沒過幾年就過時了,效果其實同樣甚微。
《免費:商業的未來》在10年后將毫無用處
我舉一個非常方便理解的例子,我們來思考一下2009年的暢銷書——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免費:商業的未來》。在當時,大家無論談到什么話題都會提及這本書。然而,讀完這本厚書,討論其內容,對內容進行考察等做法所達到的效果其實并沒多大,不是嗎?至少在我看來,大家講的觀點都很接近,而且從內容上來看,大多數還都是“這么說感覺是理所當然的”之類話題。與他人雷同,而且既過時又無聊,從個人輸出的角度來說是“最糟糕”的情況了。
讓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在10年后某次與總經理會餐時,或者在舉辦培養精英干部候補的工作室時引用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費:商業的未來》,估計是無法得到任何反應的吧。恐怕大部分人都只會表現出“哦哦,好像是曾經有過那么一本書”的樣子罷了。
而倘若你引用的是亞當·斯密或馬克斯·韋伯所著的古典書目的內容,那么無論已經過去10年還是20年,它在同一場合都會持續保持著同樣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