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躲避相親,行完冠禮郎鮮衣便帶著郎咸平、普拉那羿幾十個隨從去了雍州刺史府,據說牙婆介紹涇陽王氏之女王青,也算是門當戶對。郎鮮衣也未見就跑了。后面的事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雍州刺史府
刺史府設于長安縣中,長安是舊漢故都,趙王馬倫的鎮西大將軍府設在其中,雍州刺史府設在城北,郎鮮衣拜見雍州刺史解系。
朝中有人好做官,張華給解系打過招呼,聽說是當朝宰輔張華的學生,郎鮮衣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被安排做軍司馬。
郎鮮衣拜見雍州刺史解系領了一應印信,由于是當朝宰輔張華的推薦而來解系十分熱情,一邊夸贊年輕有有為一邊哄一邊使壞,郎鮮衣這個軍司馬隸屬雍州刺史部。
可上頭有個鎮西大將軍壓著,整個關中軍權都歸鎮西大將趙王司馬倫節制,而器械、兵甲、騾馬牲口、征糧則歸雍州刺史府解系來調度,兩人相互制衡。
解系一直想要兵權,雍州刺史部卻實可以擁有一部兵馬,趙王司馬倫就是壓著不給,所以郎鮮衣空有其名,手底下除了自己帶的族兵竟是一個人沒有,要兵還得去拜見征西大將軍趙王司馬倫。
解系就差拍胸脯表示:“只要你能趙王那要來兵,糧食、軍械供應我來提供應?!?
解系自從去年調來做雍州刺史就憋了一肚子火,本以為上任能撈點誰知道,撈錢的買賣全讓趙王司馬倫占了,在關中趙王司馬倫就是撈錢的耙子,多拿多占還把著權,可出了事背鍋的就是自己了。
自始泰年起北方的鮮卑、羌族、氐族、雜胡投降過來的得有幾十萬人之多,大多安置在關中、河東,并州一帶。
如今關中羌人、氐人大小部落多如牛毛,這些外胡人與當地原住民發生騷亂或他們之間爭草場發生械斗常有的事,更可氣的是趙王司馬倫派人抓捕羌、氐族人當奴隸賣進行買賣。已經羌人、氐人、匈奴、鮮卑之間水火不容要不是他手中握著軍隊早死幾個來回了。
如今這事就攤到雍州刺史解系身上了,鎮壓騷亂械斗需要軍隊,身為一州之長官、雍州之父母官羌人、氐人、匈奴、鮮卑的頭人渠帥都因為趙王司馬倫抓捕奴隸進行買賣的事找他麻煩,到他那打官司。
解系心里煩啊,趙王司馬倫拉的屎,凈給別人擦屁股了。
關中近來干旱,雍州也受至波及,除了雍州秦州也出現旱災。本該由你這個關中最高長官出面協調兩州共同治理旱災,安撫庶民修理河道。
可是趙王司馬倫毫無作用,只是上書朝建說關中多旱應減免賦稅,實則一點沒少,都被他吃到肚子去了。
現在你郎鮮衣不是當朝宰輔的學生嗎?不是在關中名門望族嗎?就讓你去找趙王麻煩,能找一點算一點,呸,走后門的關系戶。
郎鮮衣可關中土著,雖然離開關中三年,但關中大小事都逃不過郎于衛的眼睛,這些道道郎于衛早就跟郎鮮衣分析明白了。郎鮮衣后臺硬、地頭蛇。你解系不能拿人當不識數。
老師張華曾言趙王司馬倫愚蠢,愚蠢的人做不出這些事來,身邊必有壞人,郎鮮衣摸明白趙王身邊的壞人是誰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