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晉南北朝貨幣研究(精裝)
- 朱安祥
- 1534字
- 2021-11-05 18:51:06
序
我與安祥博士相識較早,在他還是一名中學生的時候就曾給我寫信,說他喜歡收集古代錢幣,有志從事貨幣研究,并欲加入中國錢幣學會。我見他年歲雖小,但求學心切,志向遠大、勇氣可嘉,破例回復予以鼓勵與支持。令人欣喜的是,安祥不改初衷,堅持了自己的愛好,大學畢業后相繼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并以錢幣學、貨幣史定為自己的研究方向。2018年5月,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魏晉南北朝貨幣研究》順利通過答辯,經過兩年多的沉淀與修改,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希望我能在前面寫幾句話。我認為這是向大家介紹這位年輕學者的機會,便欣然應允。
以往學術界對魏晉南北朝貨幣問題關注較少,特別是缺乏系統性的綜合研究,這并非前輩學者之疏忽,而是史料匱乏所致。此外,魏晉時期幣制復雜多變,有關貨幣理論不易把握,導致相關研究難以深入推進,且留下諸多疑難問題。安祥博士結合所學專業,充分發揮其經濟學基礎與掌握錢幣實物專長,不畏艱難,在認真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注重傳世典籍與出土資料相結合,對魏晉南北朝貨幣諸多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富有價值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全書按時間順序,分階段系統地論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貨幣發展與演變。這種貫通式的研究方法,將具有混亂、零散特點的魏晉南北朝貨幣進行歸納與整理,從而構建出一個互相連接、完整有序的研究體系。貨幣發行與流通不僅是國家行政制度的反映,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如何準確切入進行精準闡釋,是研究魏晉南北朝貨幣問題的關鍵。本書搭建了雙重考察視角:一重圍繞貨幣發行者與使用者之間的博弈關系,使用政治史的研究方法,探求封建政府發行貨幣的初衷及其市場持有者的使用心態與應對措施;另一重以通貨膨脹與緊縮作為出發點,運用經濟學的研究思路,解釋了這一時期商品市場中所出現的各類貨幣流通現象。這兩重考察視角猶如一根繩索,將散亂在地上的銅錢串連起來,使讀者能夠比較清晰地看到魏晉南北朝長達近四個世紀的貨幣流通特征及其運行規律。
其二,本書在構建宏觀整體研究的同時,也比較注重微觀研究。近年來,關于歷史研究中的“碎片化”取向,成為學界熱議的話題。就我所熟悉的古文字、貨幣史研究領域而言,在整體把握宏觀問題的同時,微觀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枚錢幣雖小,往往富含大量的歷史信息,甚至多有超出史籍記載之外的內容。貨幣史的研究離不開錢幣學的支撐,只有對錢幣實物進行透徹地分析,才能更好地將其置于宏觀歷史背景中去構筑整體研究。重視錢幣實物是安祥學術研究的一大特點,多年來他堅持收藏,上手過大量的歷代錢幣實物,并積累了豐富的鑒定經驗,這都為他開展深入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本書中他關注到魏晉時期的錢幣實物,系統搜集整理了出土資料,并展開細致的考察與探索,其中不乏灼見,進一步豐富了對魏晉貨幣微觀層面的認知。
其三,本書還體現出新的學術導向。當前學術界已將貨幣史與錢幣學劃分為兩個獨立的學科,由于多種原因,貨幣史研究很少關注錢幣學的發展,錢幣學研究也不大注重貨幣史的相關成果,這種現狀對于學科發展十分不利。實際上,貨幣史研究要關注或結合錢幣實物,尤其是不能忽視新發現、新成果,錢幣學研究也要跳出“就錢論錢”的老圈子。《魏晉南北朝貨幣研究》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讀者可以看到:本書雖然重點分析了魏晉時期的錢幣實物,但并未將其獨立化,而是擴大視野去考察一枚枚錢幣在中古歷史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家沿著這一思路,反觀這些歷史長河中的錢幣實物,收獲當會有所不同。
安祥博士是近年涌現出的專門研究錢幣學、貨幣史并卓有成就的年輕學者,這與他多年來持之以恒、勤于專研、勇于探索不無關系。本書的出版,相信一定會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同時,我也希望安祥能夠再接再厲,不斷推出新的成果!

牛年春月于北京無為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