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批判(增訂本)
- 李長之
- 18字
- 2021-11-04 10:09:48
二 魯迅之生活及其精神進展上的幾個階段
一
在高爾基六十歲生辰的時候,曾有一位德國的文人,紀念他說:高爾基是由生活到作品,又由作品到生活的。這話是對的,但我想這倒不限于高爾基,恐怕任何作家都不曾例外;并且,打算了解一個作家的話,也只有順了這條路子走。我們現在,即以魯迅的生活,和他的作品,取作一個例證。
魯迅,誰都知道是周樹人先生的筆名,據他的《自敘傳略》,是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辛巳)生,到現在(一九三五),恰恰是五十四歲了。依了他的精神進展(Geistesentwicklung),我認為可以劃分六個時期,每一時期,外在的環境都有一種非常的變更。他自己的生活上也都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和顯然的影響。這是:
自一八八一至一九一七,就是他從一歲到三十六歲的時間,這是一個成長和準備的時期。這一個時期包括的大事件是不少的,有甲午之戰(一八九四),有戊戌變法(一八九八),有庚子事件(一九〇〇),終至于還有似乎總結這一切事情的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國外則有日俄的戰爭(一九〇三)。魯迅在這期間,熟悉了農村的生活,受到了科學的洗禮,拿定了以文藝改造國民性的志愿。這時期是他精神進展上的第一個階段。
自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他從三十七歲到四十三歲,是他實踐了作“精神界戰士”,開始向封建文化攻擊的時期。這時期的開始,是他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狂人日記》,以及《熱風》里頭一部分雜感的時候。他的攻擊,在這時還比較空洞,敵對的東西也多半不在身旁。但他已經抓住了國民性,不過終于比較后來是籠統的,不大具體。這時的大事件,國外是歐戰,國內就是“五四”運動。這時期是他精神進展上的第二個階段。
自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的八月底,到他四十五歲,時代背景是“五卅”,“三一八”,北方的軍閥段祺瑞在北京還支持著殘局,廣州國民政府已經成立,魯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離開北京,把攻擊“現代評論派”的工作,告一段落。這時期的開始,是女師大的校長事件。人情世故,作了魯迅斗爭的目標。所以這回是較為具體了,而且更切身些了。這是他精神進展上的第三個階段。
自一九二六的九月至一九二七的九月,是他生活上感受了異常不安定與壓迫的時期,他赴廈門,又赴廣東,這種變動使他對人生的體驗更深刻了;雖然使他沉默,然而在他是一個次一階段的潛伏期,醞釀期。時代背景就是寧漢分裂,國民黨黨內實行一種清黨運動。魯迅在感情上當然異常激動,可是這時他的“愛的問題”也得到解決,所以他已是在有人撫愛之中,而慢慢度入他的次一個階段的進展了。而這短短的一年乃是他精神進展上的第四個階段。
自一九二七的九月至一九三一,他從四十六歲到五十歲,這是他精神進展上達于頂點的一個時期。他在一九二七年的九月回到上海,在“革命文學家”的笑罵和奚落中,他先以同樣的態度回敬,終于慢慢地吸收了那種新的方向的理論,從理解和同情,他作了最忠實的一員。這一個時期,是表現他最健康,最有生氣的時代。這時的大事,就是一九三〇年三月二日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這是魯迅精神進展上的第五個階段。
自一九三一年到現在,魯迅的精神進展,入了第六個階段。他重又攻擊國民性了,但是比前此所了解的更深刻些了,這是他從新的理論里而加以應用的時期,同時,他的反封建文化的使命,已更明顯地表現為反帝國主義的抗爭了,不過,他在有些地方已顯出了困乏,現在卻不知道這是一個衰歇的結束呢,還是一個更新的醞釀。這時的大事件,不用說,就是“九一八”和“一·二八”。國家之感激他,這時時見于他這期的作品中。
在下面,我們將對于他每一個階段,再試作一個詳細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