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預制、裝飾混凝土及GRC裂縫的成因、預防與處理
- 郭學明
- 2329字
- 2021-11-12 11:46:24
前言
40多年前,我參加工作后第一個獨立設計的小活是漁港火車專用線站臺混凝土柱的裂縫修復設計,如彩插圖C-14的那種鋼筋銹蝕裂縫,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混凝土裂縫,因此對海風帶來的氯離子侵蝕的破壞性印象極深。
非常巧,我退休前主持設計的最后一個項目也與裂縫有關。那是為沈陽棋盤山秀湖設計的3km長的水上浮橋,用2600多個薄壁混凝土封閉式躉船連接而成。單個躉船是半圓柱體,就像一截被鋸成一半的粗原木,弧形表面是樹皮質感,平面是木紋質感,材料用的是裝飾混凝土+GRC一+鋼筋混凝土肋,總壁厚40~50mm,凈壁厚只有20mm。這么薄的混凝土躉船,用于風大浪高的湖面,要保證在制作、安裝和使用過程中不出現裂縫,是非常非常難的。設計過程中,與預防裂縫有關的試驗做了幾十項。最難的還不是技術,而是管理,許多裂縫是因為作業不當造成的。
我參加工作初期從事港口工程技術工作。港口工程領域混凝土裂縫預防工作做得比較好。按說,港口工程混凝土在海水中,服役環境比建筑工程惡劣得多,但裂縫現象較少。后來我轉入建筑領域,做過與現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裝飾混凝土和GRC有關的技術工作,發現混凝土裂縫現象更為普遍和嚴重,與港口工程行業比較,建筑業預防裂縫的科學態度和執行力存在差距。以水灰比和坍落度為例,港口工程行業控制得比較嚴格,而建筑行業隨意了許多。
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裂縫是可知可防的,裂縫不可知論是偷懶的托辭,裂縫不可防論是在推卸責任。我去過幾十個國家考察建筑,與日本裝配式建筑同行有深入的合作,國外建筑工程的裂縫比國內少很多,尤其是日本,裂縫非常少見。差別就在于是否真重視,是否知其所以然,是否用心做好預防裂縫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舉個例子,日本鹿島在沈陽做預制構件,水泥和鋼筋有廠家檢測報告還不行,第三方實驗室做的檢測也不放心,他們不怕麻煩把水泥和鋼筋樣品寄到日本檢測,合格了才敢使用。他們甚至把混凝土拌制用的水也寄到日本檢測,以確定是否可用。
近年來,現澆清水混凝土成為時尚,裝配式建筑蜂擁而起,裝飾混凝土與GRC應用越來越多。這些類型的混凝土或形體復雜;或增加了預制、運輸和安裝環節;或混凝土自身具有裝飾性;或混凝土表皮直接裸露于自然中;更容易發生裂縫,對裂縫的寬容度更低,裂縫修補要做到沒有痕跡也更難。有的著名的現澆清水混凝土建筑或使用裝飾混凝土和GRC構件的建筑,存在嚴重的裂縫問題;有的預制構件工廠硬件不錯,管理團隊也不缺專業人員,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也齊全,但還是出現了大量裂縫,工廠的技術和管理團隊或不知道產生裂縫的原因,或分析的原因不對;這表明一些專業人員對裂縫的機理與成因、預防與處理,還不是很清楚。
本書結合建筑工程裂縫實例,系統介紹了混凝土裂縫的基本知識;將建筑領域的混凝土常見裂縫進行歸類,列出清單;對各種類型的裂縫機理與成因進行分析,給出預防裂縫的具體措施和調查、分析、修補裂縫的具體辦法。
本書雖然聚焦于現澆清水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裝飾混凝土和GRC構件的裂縫,實際上基本包含了建筑混凝土各種類型的裂縫。
需要指出一個認識誤區,就是以為裂縫只是施工或構件制作環節的問題。其實,許多裂縫與甲方特別是與設計方有關。例如,筆者看過國內幾個著名的現澆清水混凝土項目的裂縫,主要責任就不在施工方,是設計存在問題,一些非荷載效應裂縫和異形形體、新材料裂縫與規范覆蓋不夠或規定不細有關。事實上,預防裂縫各個環節都有責任,包括甲方、設計者、混凝土攪拌站、構件預制、現澆混凝土施工與預制構件安裝環節。
出現裂縫不僅是技術問題,管理責任也非常大。預防裂縫必須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著手,知道該做什么,由誰來做和如何做。
本書共分成4個部分,總計18章。
第1部分 第1章和第2章,介紹建筑混凝土裂縫的危害和形成機理。
第2部分 第3~11章,共9章。介紹收縮龜裂、堿-骨料反應龜裂、凍融裂縫、鋼筋部位裂縫、應力集中裂縫、現澆清水混凝土裂縫、預制混凝土構件裂縫、裝飾混凝土構件裂縫和GRC構件裂縫的成因、預防與處理。
第3部分 第12~16章,共5章。是寫給甲方、設計者、混凝土攪拌站、構件工廠和施工方的預防裂縫工作要點。
第4部分 第17章和第18章,介紹如何進行裂縫調查分析和修補。
本書開頭有8頁彩插,給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各種裂縫的彩色照片,以使讀者清楚地了解裂縫形態。
本書給出了“裂縫類型、成因以及各環節預防要點表”(附表Z-2),以使讀者對建筑混凝土裂縫有一個總體了解。讀者可結合自己的具體工作或工程項目,先做減法,再做加法。減法就是把表中與該項目無關的裂縫刪去;加法就是把表中未包括的裂縫加上去,如此即形成了該項目可能發生的裂縫清單,以作為預防工作的目標。
考慮到許多技術和管理人員工作繁忙,不一定有時間系統讀完一本書(其實也沒有必要通讀),本書給出了本書“導讀表”(附表Z-1),從事不同環節技術和管理的人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按需選讀。
我擔任主編的裝配式建筑系列技術叢書的部分作者為本書貢獻了他們的知識與經驗,或參與談論,或提供案例分析,或提供實例照片。包括:許德民、張玉波、高中、李營、郭得海、王炳洪、葉漢河、張健、杜常嶺、黃營、葉賢博、張巖、李青山、張曉娜、韓亞明、張長飛、張玉環,在此深致謝意。
感謝郭東肸調查搜集了本書所需部分術資料與信息。感謝蘇錦川為本書提供了實例照片。感謝孫昊為本書繪制插圖。特別感謝梁曉艷繪制了本書大部分插圖。特別感謝張玉波為本書最后成稿所做的輔助性工作。
最后,不無得意地介紹我9歲的小外孫高近騰,本書有兩張照片(圖8-1、圖8-2)是他拍的,這是我編著的書中第3次用他拍的照片,我們倆都非常高興。
很希望本書能成為讀者了解混凝土裂縫基本知識的便捷的工具和預防解決裂縫問題的引玉磚。由于作者水平和經驗有限,本書難免存在一些差錯和不足,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郭學明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