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原生安全:攻防實踐與體系構建
- 劉文懋 江國龍 浦明 阮博男 葉曉虎
- 371字
- 2021-11-04 18:12:28
3.1.5 宿主機操作系統存在的風險
與虛擬機不同,作為一種輕量級虛擬化技術,容器通常與宿主機共享內核。這意味著,如果宿主機內核本身存在安全漏洞,理論上,這些漏洞是能夠在容器內進行利用的。通過利用這些漏洞,攻擊者可能實現權限提升,甚至從容器中逃逸,獲得宿主機的控制權。
例如,在存在CVE-2016-5195(“臟牛”)漏洞的容器環境中,攻擊者可以借助該漏洞向進程vDSO區域寫入惡意代碼,從而實現容器逃逸,我們將在3.4.1節對此進行介紹。
令人欣慰的是,Capabilities及Seccomp機制(見14.2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共享內核帶來的問題。另外,以Kata Containers和gVisor為代表的安全容器則能夠較為徹底地解決共享內核帶來的安全問題。前者為每一個容器創建一個獨立的輕量虛擬機,后者在用戶空間模擬內核以處理系統調用,雖然實現思路不同,但都致力于讓容器擺脫對宿主機內核的直接依賴。但是,安全容器不等于絕對安全。我們將在3.4.2節介紹Kata Containers的逃逸案例。
推薦閱讀
- Extending Symfony2 Web Application Framework
- Metasploit Penetration Testing Cookbook(Second Edition)
- Learning 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for VMware vSphere
- CTF特訓營:技術詳解、解題方法與競賽技巧
- 隱私計算:推進數據“可用不可見”的關鍵技術
- 網絡空間安全:拒絕服務攻擊檢測與防御
- Mastering Malware Analysis
- 物聯網信息安全技術
- 數字銀行安全體系構建
- Kali Linux無線網絡滲透測試詳解
- 社會工程:防范釣魚欺詐(卷3)
- 企業安全建設入門:基于開源軟件打造企業網絡安全
- 商用密碼應用與安全性評估
-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城市與信息安全
- 基于數據科學的惡意軟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