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原生安全:攻防實踐與體系構建
- 劉文懋 江國龍 浦明 阮博男 葉曉虎
- 703字
- 2021-11-04 18:12:23
1.5.5 合規性要求依然迫切,但業界苦于無規可循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安全行業,毫無疑問都是合規性驅動發展的。前兩年數據安全市場隨著GDPR等數據合規性法律法規的出臺而快速變大就是明證。國內安全行業更是強合規市場,因而我們在研究云原生安全的發展時,云原生或云安全相關的合規性要求便是首要關心的內容。
事實上,云安全的合規性要求始于2019年發布的《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俗稱“等保2.0”)中的云安全部分,又稱“云等保”。當時筆者也參與了這部分標準的編寫,實際上“等保2.0”的編寫兼顧云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場景,整個過程是相當長的,雖然發布于2019年,但實際上編寫是很早以前就開始了,當時主要考慮的是虛擬化場景。而容器技術、云原生應用是更晚之后出現的事物,實事求是地講,“云等保”在制定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當前容器化、微服務、無服務等場景。雖然標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區域隔離、訪問控制等機制同樣適用于云原生環境,但確實不能保證所有的要求都適用于云原生環境。
因此,對于當前希望通過等級保護的機構而言,首先需要根據“云等保”等合規性要求進行設計,然后實施,最后通過測評機構的測評。但困境在于2020年還未耳聞有哪個測評標準可以直接應用于云原生環境,有哪個測評機構能夠針對云原生環境進行等保測評。
我們當然可以將云原生環境拆分成物理環境、服務器系統、虛擬化系統、Web服務和容器系統,然后對某些部分進行相應的測評,從而滿足合規性要求。但我們還是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面向云原生的合規性要求出臺之前,整個系統的隔離、訪問控制等合規性要求并不完備。我們應該在當前合規性底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系統面臨的風險,有針對性地落實緩解措施。
推薦閱讀
- 為你護航:網絡空間安全科普讀本(第2版)
- Wireshark 2 Quick Start Guide
- 計算機使用安全與防護
- 黑客攻防與網絡安全從新手到高手(絕招篇)
- 先進云安全研究與實踐
- 信息安全工程與實踐
- Mastering Linux Security and Hardening
- Cybersecurity Threats,Malware Trends,and Strategies
-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化保護原理與實踐
- INSTANT Microsoft Forefront UAG Mobile Configuration Starter
- 網絡對抗的前世今生
- CCNA Security 210-260 Certification Guide
- 極限黑客攻防:CTF賽題揭秘
- 網絡空間安全技術
- INSTANT Penetration Testing:Setting Up a Test Lab Ho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