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畫神
吳炬和武士合一后,轉眼間到達了一個巨大恢弘的古城里。身處城中,眼花繚亂,還未完全定神,就被身邊的一群人沖得差點跌倒,只聽他們口中興奮地喊著,“畫神來了,畫神來我們這里了,快去求畫啊!“
吳炬自言自語道:畫神是誰?
身體內的武士答:是你的父親。
啊!他還好嗎?那我們如何去找他?
很好,非常強大!
為什么我不能直接到我父親面前?
這是大概地點隨機投放,見你父親需要專門去找!
行,那我們跟隨這些人一起去吧。吳炬說
跟隨這群人,來到河邊,只見滔滔河水順流而下,一頁扁舟停于波浪之中,舟上坐著一位翩翩書生,身材偉岸,舉止優雅,撫琴彈奏,時而隨琴伴唱,聲聲令人魂消神往。
舟的周圍,四散著一片片巨型樹葉,似浮萍,只見眾人紛紛站到樹葉之上,樹葉環繞小船,隨波浪起伏,聽者癡迷陶醉,痛哭流涕,或哈哈大笑,手舞足蹈。
待曲終后,眾人紛紛拜謝離開,另一波人又如此往復。
到第三波時,吳炬準備上前去與父親相認。
體內的武士阻止了他說,不可,因為只是靈魂暫居這個角色體內,你們無法直接交流,只能以意象意會傳遞。
這時,突然響聲四起,吳炬身后呼啦啦出現一圈數百黑盔騎士,眾人見狀紛紛散去,騎士將吳炬圍了起來,箭在弦上,只待一聲令下,絕無任何生逃可能。
怎么辦?武士
我也沒辦法,這是來捉拿你的,束手就擒吧!武士答
在此千鈞一發之際,琴聲再次響起,鏗鏘有力,聲聲見血。眾黑盔騎士的箭紛紛轉向小船射去,箭在空中聚在了一起,轉瞬間化成千條巨蟒反向撲來,頃刻間,黑盔們落荒而逃。
吳炬驚詫萬分,待緩過神來后。
問武士,這是何故?還有剛剛的那些人。
武士答:畫神非畫,實為畫心,這里的角色需要以意識為食,畫神可以彌補他們意識里人生的缺憾,而變得圓滿,靈魂方可被普渡,回歸意識之源,重新隨業輪回。
那剛剛那些敵人,是畫神在攻心了。
是的,武士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恍惚間空中隆隆作響,電閃雷鳴,只見四大天神出現在天際,上接天,下觸地,晃晃悠悠而來,轉眼間,小船被他們圍在中間,一個天神手持琵琶,琵琶聲中,畫神的琴聲嘎然而止,另一個天神倒轉口袋,將小船連同畫神裝入其中。吳炬在旁看得焦急,想上前去幫助,腳卻使不上力,呼喊武士,也無人回答。
萬分緊張之際,眼前一黑,感覺被卷入無邊黑暗之中,心想,莫非我也被捉了去,暗黑之中,遠處一片亮光之下,只見書生盤腿而坐,似有聲音呼他過去。
“吳炬,你過來,若要救你父親,必須改天換地“但書生并未開口
吳炬問“我要怎么做啊?”
聲音答“這是西游世界,剛剛的天神是玉帝派來的,把我關在這里,我無法出去。若要改變必須改天換地,而有這個能力的,只有孫悟空,但如今的孫悟空,已位列斗戰勝佛,在通天塔中修行。若要改變,唯有借你之身意,回到西游之初。”
2、悟空學法
轉眼間場景轉換,吳炬身處一座仙山道場之中,菩提老祖登壇高坐,身前一眾百名仙徒,開始講經布道。
祖師講得精妙高深,悟空在旁聽得歡喜,抓耳撓腮,手舞足蹈。被祖師看見,嗔怒道“你怎如此癲狂,不聽我講”
悟空道“弟子聽到妙處,喜不自勝,故隨之起舞,望師傅恕罪!”
祖師道“原來如此”“你既已來七年,如今想學何本領?‘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皆可修成正果,你要學哪一門?”
悟空答,“師傅教我什么,我便學什么?”
祖師問:“我教你個‘術’字門中之道如何?”
悟空答:“何謂“術”門之道?”
祖師道:“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兇之理。”
悟空道:“似這樣可得長生么?”
祖師道:“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學,不學!”
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
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什么道理?”
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看經,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類。”
悟空道:“似這可以長生么?”
祖師道:“不可不可“
悟空道:“不學不學“
祖師道“教你‘靜’字門……“動”字門……悟空答“可長生嗎?不長生不學不學”
一問一答間,吳炬看著有些迷惑,為何來到此處?
不覺間,只見祖師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也不學,那也不學,卻待怎么?”走上前,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里面,關了中門,離開大家而去。
接下來情景吳炬記得清楚,是一個盤中謎,悟空已破解。
祖師打他三下,是讓他三更時去見他;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上,是教他從后門進入,秘處傳他道法。
其他情景陸續在吳炬眼前快速略過……
被傳道后的悟空,學會了筋斗云,七十二般變化……,
一日應眾門人要求,展示技藝,變松樹,變美女,驚動了祖師。
情景快速轉到……
祖師手拿戒尺,又再悟空頭前狠狠敲了一下。
祖師道:“我也不怪罪你,但只是你走吧,日后你若惹禍行兇,不要與人提起我是你的師傅,否則我定將你撥皮挫骨,神魂俱滅。”
悟空道“我絕不會提起師父,那教我往那里去?”
祖師道:“從哪里來回哪里去,日后成佛之時記起我今天敲你的最后一尺,時刻銘記你的法名“悟空”
吳炬實在困惑,自言自語道,“我為何在此處,而這個情景中,為何孫悟空離開時又被多敲了一下戒尺,原來小說故事中沒這個環節啊!“
無人回答
轉瞬,眼看師徒五人取經歸來后,見過唐皇,被金剛護法請走后。
悟空被封為斗戰圣佛時……
有聲音在吳炬和悟空之間回轉。
“你本為東勝神州花果山上一神石,如今取經得正果,但仍在規矩輪回約束安排之中,道仍未悟破。神石起于天地元氣精華,而最終應歸于神元之心,去除我執,無名無束,方得真自在,化于大我,與天地同生同在,方為真正的長生之道。”
3、生死羅盤
一陣清風吹過,吳炬打了一個冷戰,頓時清醒過來,只見畫神仍在湖中船上淡定彈奏,時而喝唱,時而停頓。
吳炬自言自語道“剛剛發生了什么?我手里拿著這個是什么?腳下這套新衣服,還有這件兵器又是?
武士答“剛剛你是在夢中夢,你手里的是生死羅盤,衣服就是衣服,兵器也就是兵器。”
吳炬問“生死羅盤是什么?有什么用?”
武士答“你可以把他理解成這個世界各個城的生死動態圖,應該是畫神送你的,日后自然對你有大用。”
吳炬看到,四方形羅盤上,經線緯線交織點上星羅棋布地分布著萬千的城,或明或暗地閃爍著。有幾個城他似乎認得,“108將城,三國之國……,另外還有不知所以的,神之子城……
展開衣服,發現是一套俠客服。這件兵器,拿起來初看是一把劍,變換站姿后,護手向中間折疊,劍身中間部分旋轉收縮成圓桿,同時迅速變長,變成了一把長槍,待收回坐下后,劍把展開,劍身收縮變細,它又變成了一把弓弩。似乎可以根據情境心意需要,轉瞬間完成了3種變換。
吳炬稍稍有些吃驚,但沒有再說話,在河邊又逗留了數日。
這期間,在畫神神曲畫心的世界里,從小到大與父親相處的情景歷歷在目,一一閃過,說是閃過,實際體驗的細節卻無比真實,豐滿,其中遇到缺憾遺憾之處,吳炬無不猝然淚下,無比愧疚,而自己要如何才能彌補的聲音一次次的從內心響起。
又一日,吳炬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無比祥和的,溫暖,通透,一片凈白的立方體空間內,在這里,內心的遺憾缺憾愧疚都在通過一段時間德與父親的日常相處對話,向反方向美好的情節展開。雖然是轉瞬的事,但卻在父與子間感覺到了全部的富足完滿。
吳炬模糊地明白了這其中的一切。
這一日,跪拜過遠處的畫神后,一個聲音告訴他,若找方琳,要去“俠之山”。
一首心曲隨之響起……
咱家門前的大地上
飄散著紛紛雪花
依稀記得你帶著我
放著風箏剪著窗花
刻著巨龍畫著駿馬
長大后我匆匆離開了家
如今還沒有盡心照顧你
已分隔在天涯
無法再牽著你的手
依偎在你慈愛的目光下
每每從夢中驚醒
眼淚早已流過臉頰
心中是對你滿滿的牽掛
多少次相信你去了不是很壞的地方啊
現在我找到你
卻不能與你說說心里話
你說父親很好,不要牽掛
成大事者盡心走天涯……
吳炬跟武士說,你說的夢中夢,我理解了,表面看是我去救父親,實際是父親在救我,并通過夢的意境向我傳達這個世界的真諦。
武士答,“是的”
準備出城的路上,吳炬發現,城內插滿了“齊天大圣”的旗幟,遠遠處,矗立著巨大的大圣像,這些來時似乎沒有,不覺間已經是城中變換大王旗。
4、五維世界三大定律
吳炬對武士說“經過這幾日與父親的交流和體會,我總結這個世界的三大定律,說給你聽,你看對不對,不對的話,幫我指正。”
“第一對于城民。需要不斷吸收新的靈魂意識才能存在,對于靈魂城相當于是過濾網。靈魂其實是意識體加靈能,對應的意識在城內角色里實現人生某個方向缺憾的圓滿后,靈能才可回歸意識之源按業重新輪回。沒有人類的生死,或者說只生不死,這些城就會滅亡或坍塌。
第二這個世界沒有時間先后,有的只是意象的堆疊。可以看到人類的過去或未來。
第三這個世界與人類界的交流語言是意象。反觀在人類那邊就是如某個情境下的頓悟,或者類似我們的體驗式教學,或者通過夢境傳遞。
以上三種,是他們之所以要對人類采取行動及可采取行動的方式來源。“
武士答“基本正確“
“方琳現在哪里”
“我能感知到似乎和俠之山有關聯”
”俠之山會是我們的敵人嗎?“
“不是”
“那盡快帶我去俠之山吧!”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