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現實生活和必要工作之間的問題。
提到這個問題,作為工程人就頭疼;不止施工單位,在任何用人單位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在施工單位,尤其是施工現場項目部的管理人員,生活和工作的界限非常模糊,有的時候你可以被工作牽著工作,連續幾天都在工作,根本沒有休息時間,更別談生活,工作了很長時間,然后那種連續的工作狀態在你習慣了之后,就會面臨一種情況:有的時候工作確實是做完了但是心里總還是感覺有點什么事還沒有做,總是想看看是不是還有事沒做。
這就是我們工程人的現狀,施工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意外,你會想不到這些意外的出現,解決這些意外就是你提升的過程。
最開始的時候,生活和工作只能算是模糊,慢慢的你會發現生活和工作壓根就是混到一起了,有的人把工作當成了生活,有的人把生活當成了工作,工作和生活摻和著,自己也在這稀泥當中慢慢的成長起來了。
在說施工單位的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系的時候,首先你要知道:你有沒有生活,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現在的施工單位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是這個國有企業的性質跟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可沒得比,施工單位幾乎天天都在加班,一天十七八個小時的工作強度,總部單位還好,會有周六周日的調休,鋼結構分包單位真的是一天都沒得休,一年也回不了幾次老家,這些在公務員單位和事業單位壓根就不會出現,這也是為什么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報考人員越來越多的原因。
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996福報。
當時對于996這個工作概念還不了解,但對于施工單位來說,現在的996就是我們工程人的福報。
工程人現在工作節奏基本都是“007”的工作模式,相較于創業的那些做企業家的人來說,工程人還沒有走上“7724”這條道路,也不至于走上這條道路,企業家是為了自己操心,但是工程人確實為了項目操心,目的不同,但是付出的時間卻差不多。
施工單位的模式也分很多種,這也是給廣大的未來即將進入施工單位的準工程人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這個金字塔的最頂端就是我們的“金主爸爸”,也就是業主單位,業主單位下面的就是總包單位,總包單位下面的就是我們的分包單位,如果你是在體量比較大的項目的分包單位工作的話,那你的情況可能還好一點,會有不定期的休息,如果體量小還碰上趕工的項目,那對不起,就只能痛快的加班并快樂著吧!
總包單位一般來說機構健全,人員充沛,職能分工比較明確,固定的活由固定的人員來做,即使產生交叉也不會有很大的干擾,所以,總包單位的工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輕松的,只是有的時候可能會趕上打混凝土,一打就是打一晚上,你就得看著,這個確實感覺不太好,一直到打灰完成才能離開現場,比較辛苦,又或者趕上寫技術方案,改技術方案的時候,有可能你會連續好幾天都在改那個技術方案,最后的結果還可能不盡人意,這就是所謂的有些事情,即使你努力了也可能沒有好的結果。
簡而言之,總包單位的工作時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規律的,他們生活和工作的時間是相對比較明確的,只是有的總包項目一般位置處于山中,可能娛樂項目相對比較匱乏,這時候,就需要你有一雙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去發現生活樂趣的雙眼了。
說完總包,再說我所在的分包施工單位,其實搞工程的自從國家對工程進行改革之后,實行工程承包責任制以后,就產生了總包分包之別,做分包的也有好處也有壞處,在鋼結構分包施工單位我深刻的體驗了“不給馬兒吃草還要馬兒跑的好”的真實感受。
公司的規模在鋼結構施工單位的隊伍里算是比較小的,公司還在起步階段,各種管理制度和施工規范啥的東西都是后來成型的,存在很多需要有待改善的事情,打個比方:我們在配置現場的項目部管理人員的時候,一般都會根據現場的實際施工體量來靈活匹配現場的施工管理人員,不像總包一樣,無論工程體量的大小,人員配置和管理制度還是按照正常的去配置,所以,好的項目不僅利潤高而且人員還輕松,這就是所謂的“活輕快,錢還多”,但是換成專業分包隊伍,就比較尷尬了,鋼結構分包的隊伍的現場項目部的人員一般都是不齊全的,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公司的規模問題和現行管理制度的問題,因為公司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想要擴大規模,就得不斷的接項目,不斷的接項目的后果就是:你在不斷壯大公司體量的同時,公司的人員的規模的增長的速度卻沒有達到體量規模的增長速度,兩者不匹配,導致項目數量多了,但是人員青黃不接,前后管理人才出現斷層,那些好的,具有豐富項目管理經驗的項目經理就那些,后起之秀也只能做一些體量不是很大的項目,大項目還是要給老項目經理去做,領導才放心,即使是這樣,還是存在人員不夠的問題,年輕的學生進公司之后,在現行的管理制度的熏陶下,并不能學好一種工作技能,鋼結構施工單位的項目如果不是很大的話,一般施工工期也就是個把月就完事了,你在一個項目還沒把該學的東西學會的時候就會被調走了,或者就是你還沒有把你想學的東西學全面,學通透的時候你就被調走了,這是我所在的公司現存的制度缺陷和人員問題,不過,我相信,隨著公司的長期發展和人員規模的不斷壯大,這種問題最終會被完美的解決的。
其實,除去生活和工作之外,你的生活中絕對不僅僅只是這兩點,還要有其他的東西,比如說:你在施工單位千萬要注意自己的心態問題,因為施工單位本身就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封閉的工作環境,每天幾乎都有事情,都在工地和項目部兩點一線之間來回的工作,很少有時間出去見識一下外面世界的發展,慢慢的,你自己對于世界的認知就跟不上正常的世界里的人了。
再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維護,如果沒有進入施工單位之前你的人際關系還算是比較開放的話,進入施工單位以后就不要想著自己還有什么大范圍的人際交往關系,你的人際關系就僅僅限于在總包單位,監理單位的領導之間存在,處理的都是比較繁瑣的事情。
在施工單位,自己要學會練就點別人在工作之余不會的事情,有的人就利用了工作之余的時間主動去學習專業的施工軟件,學會的建筑就建模軟件的使用,還有的比如,既然在軟件方面沒有那些興趣,也不強求自己去完成那些我們本身就不擅長的東西,寫點東西,堆點文字,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經歷等等都可以慢慢的培養起來,即利用了自己的工作之余的時間,也讓自己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慢慢的改變了自己的心態,變得不再東尋思西尋思,人就是這樣,只要自己變得忙起來的話,一般都不會變得亂想,應該就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另外就是在體量較少的鋼結構專業分包的施工隊伍中,自己一定要懂得調節自己和其他單位之間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關系,但是這樣的建議僅限于希望自己的社交圈比較廣泛的人,希望自己的圈子比較簡單的人就不用介意自己的社交圈在別人的眼里是什么樣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就行。
希望自己社交圈比較好的人則是可以去拓展一下自己社交圈,結交一下總包單位的朋友,這樣在工作過程中還可以利用自己的關系處理一些事情,也確實是比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來的快的多,我們也不用帶上有色眼鏡去看待這些事情,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中,每個人又是這個大熔爐中的一份子,社會中的一些極其個別的分子可以擁有做什么都不用考慮的優勢,但是,作為分母,嚴格的來講,至少現在很多人都是作為分母的身份去奮斗的時候,無論怎樣,你都是處于這樣的一個社交環境之中,你想靠著一己之力改變了這個流傳了上千年的氛圍有點略微不現實,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盡你最大的努力去適應這個環境,并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開發出一套屬于你自己的社交體系,這樣,你就可以在大環境下保持你自己的本心不被改變的太過于丑陋。
這種人情社會的影響在工程領域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簡言之,無論是在什么性質的行業中工作,我們作為還在適應,還在成長階段的年輕人,可能會在適應這個過程中發現一些不怎么美好的事情,會讓我們見識到一些不太美好的場景,進而導致我們會產生抵觸情緒,但是,最終的目的還是要適應這個環境,而不是這個環境會因為你的不適應就得跟隨你的心情改變,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上學,會努力工作賺錢,會哭,會笑,會吵架,會安靜的思考,我們這么多元化的在做著努力,目的并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自己不會輕易的被這個世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