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信息內容安全管理及應用作者名: 李建華主編本章字數: 930字更新時間: 2021-10-27 15:46:35
2.3.2 信息內容安全管理應用的關鍵技術支撐
為了切實實現信息內容安全評估、網絡內容安全管控和網絡內容安全對抗,在信息內容安全管理應用技術體系中,需要基礎層完成常用網絡交互協議數據恢復、網絡公開流轉大數據主動獲取,以及多源異構大數據結構存儲等;預處理層實現多媒體信息編碼格式歸一化、加密數據破解、隱藏信息識別與抽取以及信息數據清洗等;分析層完成多媒體信息特征抽取與表達,傳統數據挖掘、社團發現、群體行為預測,以及信息內容理解與智能分析等;應用層實現傳統的內容安全網關、失泄密檢查、信息分析取證,以及網絡輿情監測與預警、公開大數據搜索、網上情報分析以及信息引導與對抗等新型應用。信息內容安全管理應用技術體系組成如圖2-5所示。

圖2-5 信息內容安全管理應用技術體系組成
基于信息內容安全管理應用技術體系組成的分析不難發現,云計算與大數據、非結構化內容感知、內容真實性鑒定,以及社交網絡發現等現階段前沿關鍵技術,是完成網絡信息內容安全的評估、管控和對抗的共性關鍵技術與重要支撐保障。與此同時,隨著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上述共性關鍵技術和重要支撐保障也在與時俱進地不斷演變與改進。
1.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
在當前海量內容被產生并傳播的背景下,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是支撐內容安全應用覆蓋范圍的重要保障。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是實現高效、低成本的網絡內容分析處理的技術基礎。
2.非結構化內容感知技術
隨著當前多媒體內容的快速傳播,網絡中非結構化數據所包含的內容信息正不斷加大。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已經出現了大量技術能夠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有效感知,從而提升內容安全評估的自動化水平和效率。
3.內容真實性鑒定技術
同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如生成對抗網絡技術在圖片、音頻、視頻領域的應用,已經能夠生成人類難以分辨的虛假內容。為此,網絡內容安全防護也必須具備對網絡內容真實性鑒定的技術,可以通過數字水印、內容指紋特征、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對其真實性的鑒定。
4.社交網絡發現技術
當前的內容傳播往往呈現社團化的傾向,為此,網絡內容安全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內容本身層面,同時應當利用社交網絡發現技術,從內容產生的源頭出發,對網絡內容的安全性進行管理,降低非法內容出現的可能。
- Kali Linux CTF Blueprints
- 白帽子講Web安全(紀念版)
- 硬黑客:智能硬件生死之戰
- 網絡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原理與實踐
- 從0到1:CTFer成長之路
- Mastering Reverse Engineering
- 無線傳感器網絡安全與加權復雜網絡抗毀性建模分析
-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
- Disaster Recovery Using VMware vSphere Replication and vCenter Site Recovery Manager
- 企業數據安全防護指南
- 復雜信息系統網絡安全體系建設指南
- Android Application Security Essentials
- 聯邦學習原理與算法
- 黑客攻防從入門到精通:絕招版(第2版)
- 互聯網域名國際化與安全技術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