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內容安全管理及應用
- 李建華主編
- 1513字
- 2021-10-27 15:46:33
2.1.1 信息內容安全管理的定義
信息內容安全管理是在互聯網傳播的海量數據信息中,通過各種數據采集、分析方法對特定主題相關的信息進行獲取、識別和分析,從而實現對互聯網傳播內容的安全性進行保障,其中所提及的安全性同時包括傳統信息安全性能,如機密性、完整性與不可抵賴性等,以及合法合規意義上的社會公共安全性。
因此,現有研究及應用在研討信息內容安全管理的概念時,一般會將其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層面上的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與傳統的信息安全關聯更為緊密,是基于內容的訪問控制,包括對網絡協議內容的恢復、基于網絡數據包深度檢測的流量監控、基于內容的反垃圾郵件技術等。廣義層面上的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與現代傳播學的關系更為緊密,是面向互聯網傳播的內容管理問題。一般認為,在媒體信息內容制作、發布、傳播和存儲等環節,對信息內容及其使用者行為進行防護、管理及控制,都屬于網絡空間信息內容安全管理的范疇。而其中主要涉及的技術包括主題信息發布監控、輿情監測與社團發掘等。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對日常生活的不斷滲透,廣義層面上的信息內容安全管理的內涵正在不斷豐富,已經成為當前信息內容安全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其具體包含網絡全媒體大數據感知采集、大數據分布式存儲與索引、多源異構大數據演化推理、大數據信息傳播風險識別預測,以及信息內容引導效果量化評估等方面的基礎研究范疇。
1.網絡全媒體大數據感知采集
廣義層面上的信息內容安全管理,首要任務就是面向網絡全媒體大數據,建設數據內容統一采集與結構存儲的體系標準及系統架構。網絡環境下特定信息包括文本、圖像和音/視頻等諸多數據類型,來自各類網絡媒體的同模態信息也存在不同的特點。從不同類型網絡媒體收集來的信息雖然理論上可以相互補充和驗證,但由于其信息的類型各異、結構復雜,從而導致在網絡環境下的大數據感知采集與協同存儲變得非常復雜。
2.大數據分布式存儲與索引
與通過搜索引擎的大規模并行訪問、快速頁面定位訪問的目的不同,信息內容安全管理更關注對網絡全媒體大數據進行基于語義的分布式存儲與索引。因此,與傳統的大數據平臺不同,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不僅需要存儲和管理海量的異構數據,還需要對大數據進行語義分析、建立相應的語義模型、存儲和管理不同類型數據之間的語義聯系,進而實現基于語義的大數據信息關聯融合和高效訪問檢索。
3.多源異構大數據演化推理
網絡全媒體大數據演化規律與具體環境有關,現有的網絡信息傳播模型多是基于傳統社會網絡提出的,而近年來興起的在線社交網絡等網絡新媒體打破了傳統社會網絡的信息傳播方式。網絡新媒體人際結構具有扁平化的特點,其中的個體通常表現出較強的個體意識,信息依賴于人與人之間的好友關系進行傳播,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影響人與信息的關系,而人與信息的關系又會反作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種信息傳播特點有別于傳統社會網絡中以信息內容為主體的傳播方式,因此針對大數據演化機理的抽象分析是實現多源異構大數據演化推理的關鍵。
4.大數據信息傳播風險識別預測
信息內容安全管理還需重點研究基于數據挖掘的危機預測機制和方法,應用數據挖掘方法對于特定主題事件大數據知識庫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發現大量隱含在顯性情報知識中先前未知且有實際應用價值的要素、要點,用以預警可能發生的信息內容安全風險,從而為管理者進行危機管理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5.信息內容引導效果量化評估
在實現大數據信息傳播風險識別預警后,信息內容安全管理往往需要進一步開展特定主題事件的內容引導與信息反制工作。相對地,信息內容對抗過程建模、內容引導與信息反制收益量化,以及內容引導與信息反制中最大化信息影響力的方法研究,是實現網絡多媒體大數據信息內容引導效果量化評估的核心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