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開發家園(8)

第二天晚上,劉丹桂提著兩瓶黃鶴樓酒,和山桃走進劉明會家,他有三個兒子,都在坪下做了新屋。就老兩口帶一個三歲的孫子在坪上生活。劉丹桂事先已與劉明會打了招呼,他正在家等候。劉丹桂和山桃進屋后,他就把坐在自己衣兜上的孫子抱下來交給老伴阮加珍,讓她帶他去睡覺,便和劉丹桂和山桃聊起來了。

桂花坪劉氏家族的祖人有個叫劉一線的,因家貧窮外出謀生,在官埠橋一帶打工混得還不錯,就在這里成了家,生了一崽一女。崽長大成人,也成了家,生了一個崽,給劉家留下了根,成了劉家的一線希望,家人為其取名劉一線。

劉一線自幼聰慧,可因家窮讀不起私塾,別的孩子坐在教室讀書,他便在窗外旁聽。天長日久,他也識得不少的字,而且并不比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學得孬。學生考試,老師把考題寫在黑板上,許多學生不會做。劉一線覺得題目并不難。坐在窗口的一個小孩不會做,劉一線就告訴他怎么做。那個小孩子還是不會做,就把試卷偷偷給劉一線替他做。劉一線就替他做了,這個小孩得了高分。旁邊的學生知道了這事,再到考試時也要劉一線幫他做。有一個小孩得分少,向教書先生揭發了得高分的小孩讓劉一線代考的秘密。教書先生知道后,一方面批評了那個小孩的錯誤,一方面發現劉一線是塊讀書的材料,讓他也進教室聽課,還借些書給劉一線自學。劉一線漸漸長大了,教書先生發現他的成績比在冊學生還好,鼓勵他參加鄉試、會試。十六歲那年,教書先生還鼓勵他進京參加殿試,劉一線接連兩年也沒考中。第三年他決定再考一年,如果還中不了舉就算了。這年是永樂六年,劉一線十八歲。年一過,正月初二就上路了,正月十二趕至京城埋頭復習,抽空會友。正月十五,星明月朗,正逢京城鬧花燈。劉一線無心欣賞夜景,一個人坐在湖邊亭中借助月光復習功課迎考。這時永樂皇帝朱棣帶著四個大臣去看花燈,回來時拐入湖邊賞月。朱棣一時起興,說了個上聯,讓四個大臣對下聯。上聯是:星也明,月也明,花燈一照全城明。四個大臣摸著腦殼,你看我,我看你,答不上來。正在亭里復習迎考的劉一線無意中聽到了,邊背書邊說:君也樂,民也樂,太平盛世永遠樂。朱棣聽后大喜,走進涼亭問他:“年輕人,你是何方人士?姓啥名誰?”劉一線不經意地說:“湖北遠山人也。你們別擾我,我正復習參加殿試。我兩年沒考中呢,再考不中就不考了。”朱棣聽后竊喜。轉身走了,讓年輕人專心復習備考。

殿試的日子到了,朱棣親臨考場。當他翻到劉一線考卷時,便在上面寫下四個字“此人中舉”,寫完就走了。考官取走巻紙去考場,正將卷紙發給劉一線時,發現了皇帝寫的四個字,立刻對他說:“你不用考了,你已經中舉了。”劉一線就這樣沒參加考試便中了舉人,此后一步登天成了知府大人。幾年后劉一線回遠山縣,在古城北面出資修了永安樓,成為遠山縣城的一大景點。

劉雨山祖父是從桂花坪搬到汀泗橋泉塘村來的,劉雨山自小咬文嚼字,聰明過人。9歲時,劉雨山曾與遠山知縣何廷韜有過一次令人難忘的過往。

何廷韜,字毅庵,沈陽人,康熙三年(1664)九月任遠山知縣。新來乍到,何廷韜覺得對“民物未習,風土未嫻”,縣衙辦事“不一其制,不一其法”有諸多不滿,心情不悅,滿腹牢騷,又無可訴說,故消極怠工,一直到臘月還未開過一次庭。

劉雨山到縣城姑娘(姑媽)家過年,無意中聽到姑娘和別人講到何廷韜不理朝政之事。劉雨山決定找一下縣令的岔頭。第二天天一亮,劉雨山來到縣衙門口想去擂鼓喊冤,可他人小個矮夠不著鼓,他就到外面搬來幾塊磚頭墊腳,他舉錘將鼓一頓猛敲,邊敲鼓,邊喊冤。何廷韜一聽見鼓響感到奇怪,這么一大早誰來喊冤?便叫衙役去看看。衙役去看了看,見是一個八九歲的小伢在那里敲鼓喊冤,回去向何廷韜秉報。何廷韜聽后十分好奇,便讓衙役將劉雨山帶了進來。

何廷韜問:“你叫什么名字,那里人?小小年紀有什么冤屈?”

劉雨山說:“我叫劉雨山,祖籍桂花坪,現搬到泉塘安家。我不恨天,不恨地,只恨雷不全。”

何廷韜問:“雷不全何許人也?做了哪些壞事?一一道來。”

劉雨山說:“一夜功夫,房廊屋宇,山河田地,全都霸占,至使民不聊生。望青天大人指日升堂,為民除害,以雪民冤。”

何廷韜聽后思忖片刻,恍然大悟(雷不全并非人名,實為雪字也),便哈哈大笑起來,說:“你回去吧,三日之后,此冤必除(指雪消融)”。他很佩服小小年紀劉雨山的膽識和聰明,當即給了他5兩銀子。

劉雨山走后,何廷韜暗想:這個小孩也敢來戲弄我,說明遠山非等閑之地。從此,他振作精神,雄心勃勃,投身到建設遠山的事業中。當時的翰林院侍讀學士、遠山人鄭之諶贊嘆說:“侯以翩翩弱冠之年,雄才卓犖,前無古人,后無作者,自蒞咸之日,事無艱難巨細,胸有成竹,迎刃而解,一時百廢俱興。(鄭之諶:《何侯重修學記》)”何廷韜的政績官聲還不止于此。光緒《遠山縣志》本傳稱,何廷韜“性慈才敏,礪行清介,勤求民瘼,風節凜然。遠地沖煩,韜能寓撫字于催科,善讞獄,嚴緝捕,善城壘,固江堤,實政及民,民不能忘。至護解餉鞘,遞送逃人,招徠流寓,以及勘災江夏,繪圖請賑;署篆蒲圻,蒲民勒石紀德。宜乎上臺交薦,記錄推功也。”這是兩百年后遠山人對他的歷史評價,可謂蓋棺之論。

清乾隆年間,上新屋劉大尼在劉家橋頭以打草鞋為生。一日,有位進京趕考的書生因在路途上遭劫,身無半文,只好打道回府。走到劉家橋頭實在走不動了,向劉大尼借宿。劉大尼熱情款待了這位書生。這位書生把自己的遭遇對劉大尼說了。劉大尼十分同情他,第二天將自己的積蓄全部拿出來給了這位書生,讓他進京應考。這位書生感激涕零,叩首致謝。臨行時,劉大尼又送他幾個紅苕在路上解渴。這位書生進京應考中了狀元。三年后,皇上問他到哪去當官。他說到湖北,便任他為湖廣總督。這位書生到任后,便派人到遠山來找劉大尼,沒找著。4年前,劉大尼因把全部積蓄給書生進京考試了,家無分文,買賣做不成了,四處流浪。現在村里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這位總督下令各地官員尋找,終于在岳陽找到了劉大尼。總督要給他封官,劉大尼推諉說:“我識不幾個字,做不了官。”最后總督還是讓他做了湖北鹽督。總督說這個官好當,一個月開一次會,其它事就讓下面的人去辦就行了。胡大尼見推辭不下就當起來了。

劉冬木清雍正二年生。雍正十年,湖北州官前來處理桂花坪附近的遠山縣與通山縣交界處界水嶺的山界糾紛。雙方各說各有理,州官感到很棘手,一籌莫展,正要打道回府。隨其父到調解現場看熱鬧的桂花坪八歲小孩劉冬木,攔住州官的轎子,說:“這點事都處理不了,還當什么官啊?”州官不屑一顧:“你這個毛孩,曉得狗屁!”劉冬木不慌不忙地說:“以山為界的山界還不好處理?端盆水在山頂一潑,水往哪里流就是哪邊的!”。州官茅開頓塞,連忙吩咐人提一桶水來。從界水嶺峰上一倒,宣布:往東邊流的屬于通山縣,往西邊流的屬遠山縣。后來,人們將這里稱為界水嶺,從此未發生過山界糾紛,兩地兒女通婚,雙方睦鄰友好。山頂以分水為界,山溝以合水為界,成為一些州官、縣官、鄉官處理山界糾紛的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清光緒年間,老屋劉炳賢,早年外出謀事,后給南京開銀行的老板汪運亨當管家。他人聰明靈活,又忠厚老實,對汪運亨忠心耿耿,深得老板信賴,一干就是三十余年,已近六十歲了。

1天,汪運亨把劉炳賢找去,對他說:“丙賢弟,你跟我這么多年,現在也老了,該享福了。念你跟我忠心耿耿干了這么多年,我給你個涼臺官做。”

劉炳賢未等汪運亨把話說完,急得眼淚都出來了,慌忙說:“汪老板,這使不得。我不當官,當不到官。”

汪老板一笑說:“涼臺官就是閑官,不干事,每天吃了玩,玩了吃。”

劉炳賢說:“那不把我閑死了,我不能白拿你家銀子啊!”

汪老板說:“這是你應該享受的。”于是汪運亨給他一棟房子,讓他當了涼臺官。

劉炳賢閑得無聊想做點事,又插不上手,人都瘦了。一個月后劉炳賢找到汪運亨說:“老爺,我想老家了,我要回湖北老家。”

汪運亨說:“那你就回去看看吧!住一段時間再回來。”

劉炳賢說:“那我回去了就不回來了。”

汪運亨想了想說:“那你就把你家人也接過來不就行了。”

劉炳賢說什么也不肯答應。

汪老板無奈搖了搖頭說:“那好吧!我送你3車銀子,你回去蓋幢房屋,再做個鋪子做點生意,好好過日子。”

劉炳賢忙說:“老爺,我不能要。我給您干了三十多年了,您都給響錢了,您再給這么多銀子,我怕是幾代人也還不起。”

汪運亨說:“這銀子是我送給你的,不要你還。”

劉炳賢說:“不行,不行。無功不受厚祿,不要我還我也不能要。”

汪爺老板想了想一笑也就算了。

劉炳賢回到了桂花坪的老家,人還沒坐下來,汪運亨派車夫推著三車銀子就送到他家來了。劉炳賢見了嚇了一大跳,忙讓他們把三車銀子再推回去。一個車夫說:“我們費勁扒力推著這么重的車走這么多天的路,多不容易啊!你又要讓我們推回去,我們咋向汪老爺交代?你也別枉費老爺一片好心啊!你能碰上這樣的老爺算是你的福份。”劉炳賢想了想就留下一些銀子,其余的銀子全讓車夫又推回去了。劉炳賢就用留下的這些銀子做了一棟小天井合式院,因左邊是祖宗堂,小天井合式院比祖宗堂矮下幾寸。他又在劉家廊橋上首河邊做了一排鋪子,稱為新鋪。

桂花坪劉氏家族的祖人有個叫劉貽德的,與江夏樊家訂親。樊家閨女頭上有癩痢,只有稀稀疏疏的一點頭發。樊家閨女在一個雪天突發急病死了,其父到樊村后山為其尋找一塊葬地,滿山遍野都是雪,只有一塊地沒有雪,他就把閨女葬在這里。后來劉貽德另找了個女子成婚了,生了孩子,取名天佑。天佑自幼聰慧,學習成績優秀,十八歲進京投考。當他背著包袱從江夏樊村后山路過時,一個姓樊的女子攔住他,問:“你到哪里去?”劉貽德的兒子說:“我要進京投考。”姓樊的女子聽后說:“你喊我三聲娘,就讓你過去,不喊就不讓你過。”劉貽德的兒子見她頭上沒幾根頭發,有些丑陋,不肯喊她娘,就回去了。劉貽德見兒子回家了,問他:“你進京趕考怎么回來了?”兒子就把緣由對他說了。劉貽德知道是樊家閨女的魂魄在從中作梗,便說“叫你喊你就喊唄,你喊了,又折不了一坨肉,說不定她還會默佑你中舉呢。你趕快去,耽擱不得了。”兒子聽后又上路了。來到樊村后山又碰上了姓樊的女子,依然要他喊她三聲娘。劉貽德的兒子就連喊了她三聲娘。姓樊的女子喜笑顏開,說:“乖孩子,你一定會中舉的。”說完就讓他過去了。劉貽德的兒子果然中舉了。消息傳開,劉姓家族都認為這是已故樊家閨女顯靈,都去江夏樊村后山給樊家閨女墳頭燒紙拜靈。后來,每逢清明,劉姓后人都要去江夏樊村后山祭祖,有時跪滿山坡田畈,非常壯觀。

我們下新屋有一塊“耳順沾眉”扁牌,是清同治年間縣府授給劉邵氏的。劉邵氏下新屋人,人稱貴爹。其男人劉德貴得病瀕臨死亡,陰陽先生卜卦后,說此病需女子沖喜方愈。家人當日就把早已訂婚的十九歲的劉邵氏帶來,與之拜堂。拜堂回房,劉德貴還沒上榻就氣絕身亡。劉邵氏從此未嫁,移居嶺下寺廟長年吃齋,后在寺廟死去,坐花缸葬之。縣府聞后便授以“耳順沾眉”扁牌,以彰顯其從一而終的守道精神。

阮加珍從內屋出來,伸了個懶腰,打了長長一個哈欠,說:“老頭子,你看幾點了,你冇得瞌睡,人家年輕人要睡了。”

劉明會意尤未盡,把手伸出來看看手表,已經十一點多了。笑了笑說:“耽擱你們的時間了。”

劉丹桂興奮說:“您講得太精彩了,我們一點瞌睡都沒有。”

阮加珍說:“你要他講,講到天亮都可以。你們明天還要做事啊!”

劉丹桂這才謝了兩位老人,拉著山桃出門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长白| 徐闻县| 灵川县| 绿春县| 永泰县| 酉阳| 北京市| 无棣县| 北碚区| 桐庐县| 习水县| 青岛市| 武冈市| 吴堡县| 方山县| 呼和浩特市| 夏邑县| 庆云县| 阜阳市| 平乡县| 富裕县| 丹阳市| 金堂县| 克拉玛依市| 淳化县| 宝清县| 富顺县| 门源| 安丘市| 石台县| 济南市| 元阳县| 赤壁市| 永顺县| 黔南| 赣州市| 冷水江市| 盐亭县| 涡阳县|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