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音篤篤五千年
五千年前,黃河中下游,長江中下游以北的濟水、淮河流域一帶,也許是一片森林,也許是一片荒原,也許是一片沼澤……苗族的先民——九黎部落聯盟就散居在那兒。或者說,苗族的家最先就在那兒。
這是一個強大的部落。與當時的以黃帝軒轅為首和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并駕齊驅,史稱中國古代三大部落聯盟。
可想而知,九黎人的居住地,應該是一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方。否則九黎就不可能聚集這么多的人,統領這么大的地盤。那時,那個地方應該有很多禽獸出沒于森林或荒野之中,這是他們生活的來源。他們騎著馬,整日地捕獵野獸。他們狂野的身軀像風一樣在叢林或荒野里躥來躥去,吶喊聲像雷一樣在半空滾來滾去。時不時會聽到野獸慘烈的叫聲和烈馬的嘶鳴聲。獵人的吶喊聲則變成了歡笑聲,也像風一樣刮來刮去,刮得心旌搖蕩。

入夜,篝火四起。篝火邊,有人頭晃動,長發飄飄??救獾南阄恫粩鄰幕鹈缟巷h出,腥味又引得周邊野獸圍攏了過來。只見黑夜里,一雙雙綠熒熒的眼睛游動不定,還有看不見的一條條淌著口水的舌頭……

此刻,在西北陜甘一帶過著往來無定、遷徙無常生活的炎帝和黃帝的部族,也許正在長夜中,與寒風抗爭。
很多時候,戰爭往往因為生存而引發。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開始了向黃河中下游的發展。九黎部落也向上游擴張。在逐鹿(河北逐鹿縣),一場難免的戰爭爆發了。九黎部落先后抵擋住黃帝和炎帝部落的沖擊,以無數的生命代價守護著家園的完整。尤其是那英勇的部落首領蚩尤,使出渾身法術,曾使得黃帝的“軍士皆昏迷”(《史記》),“九戰九不勝”(《太平御覽》)。想必此時的黃河邊長江岸,是污血遍地,尸首縱橫;烽煙四起,雞飛狗走。最終,因寡不敵眾,九黎的首領蚩尤被殺,部落落敗,余部紛紛向南遷移,占據長江中下游一帶,漸漸又形成新的部落,史稱“三苗”、“有苗”、“苗民”。他們憑借洞庭湖、鄱陽湖和衡山、汶山(今江西吉水縣)一帶的地理優勢,獨霸一方。但在其間,又經歷了堯、舜、禹部落的長年沖擊,三苗部落不斷地被驅趕到西北、西南的荒野和群山之中。苗人從此開始了背井離鄉的遷徙生活。
苗人遷徙的腳步是沉重的。苗族民間古歌曾這樣唱道:“日月向西走,山河往東流;我們的祖先啊,順著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來西方。”
他們只知道往日落的方向走,這是他們遷徙的信念。日落的時候天已經涼了,鳥已經歸巢了,天邊的云霞是最絢麗的,大地是最寧靜的。他們一定十分向往這樣的時刻,也一定十分向往西邊這樣的景色。因此他們世世代代都要西行。他們的足音帶著眷戀、無奈、憂傷和悲痛,像風一樣到處飄蕩。他們無處是家,但又處處是家。在長期的入侵和鎮壓之下,他們不得不長時間、大幅度、遠距離地逃亡和遷徙。漸漸地,他們在崇山峻嶺中安下了家。自隋唐以后,他們就從蠻族中分離出來,并“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群體在中國之南、西南書寫著自身的民族歷史”(《苗族源流史》)。
據查,目前居住在廣西的苗族,主要是在融水、隆林、三江、龍勝及資源、融安、南丹一帶。這可是五千年前黃河邊長江岸留下的足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