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永樂大帝,名不虛傳
- 典藏歷史:開局盤點十大明君
- 雨淋狼
- 2253字
- 2021-10-25 10:03:16
019 永樂大帝,名不虛傳
【了解了位面之子上位的過程,我們來看一看朱棣到底配不配位列十大明君之第七位。】
【他在位期間,一改朱元璋皇帝直接領(lǐng)導六部的規(guī)矩,逐漸設(shè)立了內(nèi)閣制。】
【此制度,既避免了因為皇帝的昏庸和怠政而導致正府機構(gòu)無法運行,又避免了皇帝的獨斷專行而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堪稱非凡的創(chuàng)舉!】
【更為人所稱道的是,朱棣在位期間,完成了遷都北平,開創(chuàng)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的先例。】
【更以不和親、不納貢、不結(jié)盟、不納幣的強硬外交政策,被后世稱贊為“遠邁漢唐”!】
【最能代表永樂大帝性格的一句話,也是最能表現(xiàn)大明風骨的一句話,便是出自朱棣之口。因為這句話的激勵,有明一朝幾乎沒出現(xiàn)過一個軟蛋皇帝!】
【無論是看似胡鬧的正德得朱厚燳,還是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歷帝,還是以死殉國的崇禎帝,哪怕是志大才疏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無不如此!】
【甚至在朱祁鎮(zhèn)被瓦剌俘獲之后,明朝廷直接扶持朱祁鈺登基稱帝,拒不接受瓦剌的訛詐,為歷朝歷代所僅有!】
【大明風骨,剛烈如斯!】
【當年,朱棣在凱旋回京時說: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人!其奴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jié)盟,無宋之納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四夷八荒,皆為臣妾!】
視頻中,一位散發(fā)著威嚴的男子,站在紫禁城樓上,以深沉睿智的目光,凝視著北方。
在那里,有困擾中原多年的游牧民族,有蒙元殘部建立的北元。
漢元帝劉奭:“和親確實不好啊,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昭君都給送出去了!老后悔了啊!”
劉邦:“在某些時候,用一個女人就能換來短暫的和平,好像挺劃算的呀!為什么播主這么反感呢?”
劉徹:“就這個家伙也敢說超越我了?他是姓楊還是咋滴?”
楊堅:“和親的事,好像我也干了。惶恐中,求解!”
楊廣:“漢朝我知道,老軟蛋了!動不動就給人家送妹紙!但是唐朝,是個什么鬼?好像很受贊美的樣子?”
李二:“似乎在影射我?我跟那些外族結(jié)盟,結(jié)成兄弟之邦,好像不算是缺點吧?”
趙禎:“送歲幣的事兒,也不是從我這里開始的,沒必要特意說出來吧?”
趙恒:“澶淵之盟很劃算的呀!雖然我送了一點小錢錢,但我換來了和平,還從生意上又賺了回來,不虧!”
【如果只是懂得打仗,朱棣最多也就是個莽夫、武夫、獨夫,當不得大帝的稱號,更不配被奉為明朝二祖。】
【文治方面,他主持修撰《永樂大典》。此書匯集了從古至今七八千種圖書,整理了從先秦到明朝的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
【和清朝的《四庫全書》相比,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根本就不進行任何的美化和篡改。格調(diào),天差地別!】
【更是華國歷史上最大最全的一部類書,也是世界公認的一部大型百科全書,比西夷的全書要早300多年,堪稱華國文化史上的一件瑰寶!】
【永樂大帝最令人稱道的,最不能讓人忽視的政績是,派鄭和七下西洋!】
【在古代,能想到、并把大航海付諸實施的,除了朱棣,再無第二人!】
【因為歷史的局限性,華國歷史上的各個王朝,無不把北方游牧民族視為心腹大患,對海洋的認識極為膚淺,對來自海洋的危險一無所知!】
【包括洪武大帝,也是如此!】
【朱棣繼位之后,一改明太祖朱元璋的禁海令,派鄭和七次遠赴西洋,進行貿(mào)易,揚我國威!】
【規(guī)模最大的時候,百米長的寶船數(shù)十艘,人員數(shù)萬,攜帶物資無數(shù)!】
【在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時候,船上載有16國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屬。】
視頻中,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迎風破浪,行駛在茫茫大海上。
那訓練有素的水手,堆積如山的財貨,威武雄壯的兵士,無不在顯示,這是一支威武之師,這是一支勝利之師,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海上力量!
壯哉,大明!
壯哉,永樂!
【華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文化輸出,在永樂一朝達到巔峰!】
【真正做到了威服四海,德被八方,蠻夷小國紛紛向大明表示臣服,最多時來朝貢的國家超過六十個!】
【更先后有四位海外國家的國王泛海而來,其中三位留葬于中華大地,堪稱空前絕后!】
【至此,大明宗主國的地位牢牢確立起來,所有人都知道,在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國度,叫,大明!】
【而締造這一切的人,就是永樂大帝,朱棣!】
盤點華國歷史十大明君,之第七:
人物:朱棣
別稱:明成祖 永樂大帝
政治:★★★★
經(jīng)濟:★★★☆
軍事:★★★★
文化:★★★★
上榜理由:文成武德有燕王,南征北戰(zhàn)下西洋!
朱允炆:“按你這么說,我啥也不是嘍?我活著就是為了阻礙我親愛的四叔建功立業(yè)了?”
朱元璋:“老四可以喲!只是你這么厲害,為什么我就沒發(fā)現(xiàn)呢?”
楊廣:“我呸!不就是下西洋嗎,我修運河,帶著好多美女下江南的功績也不差嘛!”
乾隆:“就是!我還五次下江南,巡幸了好多地方呢,怎么不提我呀?不過,江南的妹紙是真不錯啊!”
曹老板:“我不下江南!更不會出海去浪!赤壁那把火把我燒的落下病根了,見了水就害怕!”
幾乎不怎么關(guān)注視頻的成吉思汗:“我只想著馳騁大地,征服馬蹄能到達的每一個地方。沒想到啊,這個大海還有這么多的說法?”
“但是,朱棣再偉大也是我大元的敵人,還敢數(shù)次進入大漠攻打我的子孫后代?想讓我佩服他,是萬萬不能的!”
無論他們嘴上怎么說,卻都注意到了一個以前從未注意到的問題:
大海!
原來大海不僅有風浪有危險,海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國家,更有數(shù)不清的財富!
中原大地,經(jīng)過幾千年的耕作,潛力幾乎已經(jīng)被耗盡了,再怎么精耕細作就那么點地方,你還能搞出畝產(chǎn)幾千斤的作物咋滴?
所以,幾乎每個王朝的末期都會因為土地兼并而鬧得民不聊生,最終王朝覆滅,改朝換代。
歷史上,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朝代為什么那么少?
還不是因為社會發(fā)展了,人口多了,而導致百姓們沒有飯吃,只有“反他娘的”一條路可走了!
那么,有土地、有財富、有資源的海外,是不是一個好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