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香魂女》 傳統戲曲內核的新時代演繹
- 聽語聽雨聽與聽
- 逐夜輕
- 1131字
- 2021-10-24 23:23:45
當我們借助一個有歷史,有內涵的格式。來演繹一個當下的東西。顯然我們最因該注意的就是歷史的格式,適不適合現在的內核。
我們聽戲曲,注意是聽。那么我們就要求這個聲音是舒服的,可接受的,有欣賞價值的。而不是一段抑揚頓挫的唱詞過后,沒有聽懂,或依稀聽懂幾個字顯然,這是不合適的。為什么?我們聽戲曲是為了能看懂這個故事,它把書面的,死板的文字變成視覺上的演繹。它讓人坐著,半躺著,眼睛微微閉上著欣賞這個故事。如果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欣賞,人是放松的。但是聲音,相比于視覺的傳達,它就顯得不太友好。高音尖銳,中音混沌,更重要的問題是聽不懂。如果因為聽不懂而失去了這樣一個欣賞這個故事的機會,顯然是不合算的。
但是我們說戲曲的高雅之處在于它的古意,它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產生了一個距離感。現在不會有人為表達一個情緒將一句話的某一個字拖著高音綿延十幾秒甚至幾十秒。唱詞的古意,悠長,以此來表現一個現代的故事(嚴格來說這樣的故事古代也有)。距離感沒有拉開,反倒是一個故作嬌柔的感覺。當然,戲曲的欣賞是要有較高文化底蘊的,但是在塊節奏的今天,缺少了培養對戲曲愛好的土壤。
或者換個角度來說,自近代以來,戲曲在大眾的娛樂生活中是處于一個不斷衰弱的地位。說是大眾審美的倒退嗎?顯然不合適,近代以來國民素質是在不斷提升的。那將一切原因歸咎于生活節奏太快和現代人的浮躁嗎?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是這個原因。為什么?試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一個需求層次的問題,衣食無憂才有心情欣賞一個高雅的,有理解難度的藝術。但是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是數千年來最豐富的時代,為什么反倒欣賞不來了呢?
有件事是不能忽視的,戲曲雖然小眾,但熱愛欣賞的一直大有人在。廣州的公園里,每天都有自發匯集到舞臺上下表演觀看粵劇的人。廣闊的中原地區,聽豫劇依舊是中老年人最喜好的休閑活動之一。再往BJ劇更是刻在中國人文化基因里的東西。群眾基礎是有的,只是不那么明顯。
但我依舊要說它是不合適的,嚴重點講,不倫不類。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搬到戲曲的舞臺上,我們會在公開的場合贊美,鼓掌。我們說戲曲是包容的。但以一個嚴謹的,戲曲地角度來說這是尷尬的。婉轉,內斂,這是戲曲的一個重要標簽。但顯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太直白,它不是中國人可以接受的審美范式。同樣的,《香魂女》也是這樣,它是批判的,筆法凜冽,氣勢恢宏。看完之后是壓抑的。中國人喜歡哀而不傷的情感。這一點上,顯然《香魂女》沒有做到。它把所有的情感一棒子打死,可憐誰,唾棄誰,喜歡誰,厭惡誰統統都沒有了,化為了一種對萬惡的舊社會的憤怒。人定勝天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了。
它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在那個年代它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在現在,它讓很多初學者失去了對戲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