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通信對抗是電子對抗的一個重要分支。為了充分發揮通信對抗裝備的作戰效能,需要有效地開展通信對抗偵察。通信對抗偵察一般具備兩種用途:一是通信對抗偵察情報,二是通信對抗偵察作戰支援。通信對抗偵察情報側重于詳細的分析、跟蹤與積累,目的是獲得通信目標屬性和目標之間的關系;通信對抗偵察作戰支援側重于快速的目標分析,目的是形成準確的通信干擾引導參數。

可將通信對抗偵察的過程分為無線通信信號采集、偵察信號處理、偵察信息處理三個階段。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研究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技術,以通信對抗偵察信號處理階段輸出的各類信號特征參數作為輸入,研究對這些特征參數的進一步綜合處理、關聯分析、目標識別、運動屬性分析、聯絡關系分析、拓撲結構分析、活動情況分析、支援引導參數生成等方面的處理流程和技術,進一步根據需要生成通信對抗偵察情報或通信對抗作戰支援參數,使讀者能夠建立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的流程,了解相關技術。

傳統的信息處理普遍采用信息融合的方式,代表性的模型是美國JDL(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模型,該模型從低級到高級,對接收到的傳感器數據逐級處理,實現數據關聯、目標識別和態勢分析,整個過程重在演繹,綜合采用各類估計和推理算法,實現對偵察目標綜合信息的獲取。隨著數據挖掘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針對特定領域匯集的偵察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能夠發現傳統數據融合方法不易發現的一些新知識,數據挖掘重在歸納,發現的新的模型,可以反過來加入數據融合流程,增強數據融合過程的能力。本書將數據融合和數據挖掘兩者進行綜合,充分發揮兩種模式的優勢,形成能力強大的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系統。

本書內容安排如下:

第1章概述,簡要介紹通信對抗偵察內涵,通信對抗偵察系統的主要功能構件和系統架構,提出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的基本架構,包括基于JDL模型的信息融合架構、基于數據挖掘的處理架構,以及融合與挖掘的綜合架構。

第2章通信對抗偵察信息模型、處理架構與流程,簡要介紹通信對抗偵察數據模型,詳細設計通信對抗偵察信息產品的模型、組成以及應用,并系統地介紹通信對抗偵察數據融合、數據挖掘流程,以及面向服務的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流程。

第3章通信偵察輻射源參數處理技術,結合JDL模型提出通信輻射源參數處理結構與處理流程,簡要介紹通信輻射源分類編批方案,并系統地介紹了通信輻射源參數處理方法和整編方法,包括輻射源表征體系、參數預處理以及頻域、空域、時域特征參數的處理方法。

第4章通信目標識別分析技術,結合JDL模型提出了輻射源目標和平臺目標的處理結構和流程,詳細設計了輻射源目標定位處理方法以及基于推理、身份特征、細微特征的輻射源目標識別方法,并系統地設計了目標平臺識別分類方法和異類輻射源關聯融合方法。

第5章通信偵察態勢處理技術,結合JDL模型提出了通信網絡信息處理結構和流程,設計了包括通信網絡識別、通聯關系分析、網絡拓撲分析以及通信網絡整編的通信網絡分析方法,并詳細闡述了通信目標活動態勢處理方法,包括目標航跡擬合、目標航跡關聯、目標跟蹤,以及態勢異常檢測。

第6章基于數據挖掘的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技術,簡要總結了當前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的需求及新特點,介紹國內外典型系統,結合需求設計了基于數據挖掘的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系統架構,并系統地闡述了通信對抗偵察信息接入、存儲管理、分析挖掘等多個環節的任務、技術方法及工具。

第7章基于數據挖掘的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特色應用,系統地介紹了數據挖掘中統計分析、聚類分析、關聯分析等算法的基本概念,并結合典型通信對抗偵察信息處理需求,詳細介紹了通信對抗偵察信息統計分析、關聯分析挖掘、聚類分析、伴隨分析及通聯網絡分析的典型應用案例。

第8章通信對抗偵察態勢可視化展示,簡要總結了可視化需求和設計原則,設計了態勢可視化體系架構和功能實現,并詳細介紹了基于目標時空信息和頻譜參數信息的可視化設計。

全書由張君毅主持編著和統稿,由張君毅、高元鋒、李佳、王鵬、張平、張業負責編著。

在本書的成稿過程中,得到多位同仁在技術方面的諸多支持,感謝付大毛、吳曉、楊健、雍婷、劉傳文、高曉濱、李艷斌、紀學軍、李立峰、溫小東、張宗恕、姜典言、張根全、李少朋、范盛、李艷星、蔡萌、孟巖、李斌、張旭、張立達等同志給予的大力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开江县| 报价| 绩溪县| 平山县| 翼城县| 民和| 遂平县| 合水县| 获嘉县| 上林县| 邯郸县| 杭锦旗| 厦门市| 忻州市| 上杭县| 鄂托克旗| 金塔县| 宾阳县| 永丰县| 石城县| 秦安县| 湘潭县| 乐东| 五常市| 海林市| 屯留县| 新蔡县| 祥云县| 泾川县| 和平区| 海盐县| 金平| 宜春市| 锡林郭勒盟| 平遥县| 泰州市| 古交市| 财经| 陇川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