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外邦使節(jié)藏禍心
- 史官:陛下因何焚書?
- 仙麟飲露
- 2048字
- 2021-10-22 20:56:22
陳衍身前的案幾上,擺置著三件物品。一筆架,一硯臺,一書冊。裝訂成冊的書紙封面上,赫然有著三個大字,起居注!
但陳衍這位起居郎,卻對擺置在案幾上的這幾樣東西沒有什么太大的興趣。他的目光此刻都焦距在,御階上擺著的那張龍椅!
還不待陳衍細看,一男子便在幾名內侍的簇擁下,直抵御座前,面南而坐。男子剛一坐定,文武百官,勛親國戚,包括哪些番邦使節(jié),便整齊劃一的跪伏下去,三呼萬歲,呼聲亦是剛勁有力。
“眾卿平身。”
御階上傳來男子沉穩(wěn)的聲音之后。殿中諸臣,這才起身復立,直立于原地。重新站立起來的陳衍,這一下才算是看清了男子的容貌。
但陳衍只看了一眼,就從那陽剛氣足的面龐上,看出了一種獨有的氣勢,這氣勢,既不同于宰輔們那種久居上位,頤養(yǎng)而成的官威,也不同于武將們身上所散發(fā)出的那種威風凜凜、悍勇兇殘的殺氣。
盡管他此刻一臉慈祥,毫無威嚴所示,卻令百官誠心跪伏。陳衍想著,這股氣勢大抵就是所謂的帝王之氣吧。
就在陳衍打量男子的時候,坐在御座上的大周皇帝,李戡,卻也在掃視著含元殿內的文武百官,番邦使節(jié),將他們的表現(xiàn)和反應,盡收眼底。
今日的朝會上,卻是沒有內侍站在御階下喊一聲“有事早奏,無事退朝”。諸臣對此也沒有啥反應,大家伙都知道,今日的大事乃是番邦使節(jié)入朝,覲見獻禮。其他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為之讓路,這個時候,喊什么“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此時,中書令韓瑜緩步走出文官陣列,行至御階之下的正中處站定,抱笏施禮說道:“陛下登基以來,流傳圣化,昭示文德。百姓頌聲洋洋,天下引領而嘆。今外使來朝,瞻仰圣顏,歸服我朝,進獻貢禮。臣為陛下賀!”
韓瑜這一番話剛剛說完,百官們便一起彎身行禮,齊聲說道:“臣等為陛下賀!”
陳衍所站著的這御階右下處,恰好能看清這含元殿中的種種景象。百官們?yōu)槔铌R喜的整齊動作,竟也陳衍看出了一種眾志成城、氣勢磅礴的聲勢,可陳衍心中卻對這樣的聲勢,失望不已!!
百官齊賀之后,那些外邦世界便依序走到御階之下,覲見獻禮。待輪到東瀛國使節(jié)上前獻禮的時候,只見一位身著漢服的肥胖使節(jié)從殿末走向御階。可是這胖使節(jié),還未行至御階之下,便突然跪倒在大殿之中。
這胖使節(jié)跪倒之后,連忙用手撐在地板上,想讓自己那肥胖的身軀,重新站起來,可是在慌亂之下,這胖使節(jié)試了好幾回才終于站立了起來。
那滑稽的模樣頓時就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甚至引得幾位定力不足的官員,死死的抿著嘴唇,壓下那浮到嘴邊的笑意。
而這胖使節(jié),在重新站立之后,便快步走到御階前,再度跪拜下去,萬分惶恐的說道:請皇帝陛下,寬恕下使失禮之罪。下使方才失態(tài),只因初見陛下龍顏,為陛下龍威所懾服,故而才突然跪倒……”
這胖使節(jié)的話還未說完,坐在御座上的李戡便大笑著說道:“好了,好了,不必如此惶恐,朕赦你無罪便是。”
這胖使節(jié)聞言,又是深深的跪伏了下去,開口謝恩。而后,才微抬起頭來說道:“東瀛國自開辟以來,無不通聘問于上邦。我家王上特遵往古之規(guī)法,使下臣前來進獻貢品:金千兩、扇百本、馬百匹、鎧十領、刀十柄。”
胖使節(jié)說話的時候,卻絲毫沒有注意到,御階右下的角落中,有一位青年正在打量他。
胖使節(jié)說完之后,坐在御座上的李戡便笑著著說道:“東瀛國懷愛君之誠,遣使來朝,貢良金駿馬,甲胄寶刀,朕甚嘉焉。傳旨,賜金銀萬兩,錦緞千匹,瓷器百件,貢紙十刀。”
而御階右下處的陳衍,卻是再度失望的搖了搖頭,這胖使節(jié)方才所有的舉動,擺明了就是在拍馬屁。可這帝王卻依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看來這位御階上所坐的大周皇帝,真如自己所想的那般,是個實打實的昏君啊!
李戡話音剛落,那胖使節(jié)就立刻跪伏下去,說道:“下臣謝陛下恩賜。下臣此次來使,還帶來了我國王上給皇帝陛下的奏表。奏訖皇帝陛下,緣我國遠在外海,交流往來,難逾波濤,愿請皇帝陛下,許一近海無人荒島,以為中轉之地,如此我東瀛亦可仰視國光,伏獻方物。”
這胖使節(jié)的話,落入陳衍耳中,卻是令其憤怒不已,這存心不良的東瀛使者果然心懷詭計!!拿了十倍于貢品的恩賞不說,竟然還敢奢求國土?!可令陳衍郁悶的是,依照御階上那位帝皇好大喜功的性子,大抵是會同意這東瀛使節(jié)的請求吧。
彼時,陳衍低下頭,卻看到了擺置在案幾上的三樣物品。
這一下從朝會開始便一直立于案幾前,毫無動作的陳衍。卻伸出手來,先是打開硯臺,而后從筆架上,取下一支毛筆,握持手中,筆尖觸了觸墨水。翻開起居注,落筆。
“東瀛使者入朝覲見陛下曰:敝國無地于近海,請陛下割讓一島。”
一道近乎于怒吼的聲音回響于含元殿中,這句話如平地一聲雷,把所有人都驚呆了。
聲音引得百官們一陣騷動,眾人往發(fā)聲處看去,卻見一青衣官員,立于御階右下的案幾前,手持毫管不疾不徐的在紙上書寫著,平靜的舉止,讓人有些無法聯(lián)想到,方才那聲音,竟是從著青年口中喊出。
青年寫完之后,將筆搭在硯臺上,抬頭看著含元殿中的文武百官,想起周老大人,為官數(shù)十載,年逾古稀仍舊一心為國,卻被奸佞誣告,困于牢獄,苦于病患,然直人不屈本色,固守本心。終了,慨然赴死!
而今,我得新生,為記注官,亦能一心為國,亦能慨然赴死!!!
——————
ps:新書已簽約,求收藏求推薦求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