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作者名: (新加坡)馬凱碩本章字數: 4391字更新時間: 2021-10-19 11:29:33
重磅推薦
《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一書的出版正當其時!過去幾年中美關系的惡化讓人們在感到錯愕時也不禁反思,中美兩國到底發生了什么,使得關系走到這一步?未來兩國關系將如何演進?雙方存在哪些誤解和分歧?雙方面臨什么戰略決策及后果?馬凱碩是非常著名的外交家和國際關系專家,我與他結識多年,非常欽佩他在重大國際事務方面的睿智與坦誠。中國古話說得好,旁觀者清。在這本書中,馬凱碩毫不避諱,用直率生動的語言、豐富多元的案例給出了他對上述問題的精彩分析和客觀建議。他對中美兩國政治、經濟與外交的洞察令人嘆服,他對未來中美沖突的擔憂讓我們感同身受。他的分析也許會逼迫我們離開熟悉的思路和舒適區,也可能有人會不贊同,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分析將為我們理解中美關系的演變和發展提供新的空間和思路。
——薛瀾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
馬凱碩這本新著凝聚了他幾十年來對世界政治的洞見,既有縱向的梳理,也有橫向的剖析,既有參與者的熱忱,也有觀察者的冷靜。他對中美兩國戰略家的忠告得到的傾聽越多,兩國陷入戰略沖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王緝思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馬凱碩長期關注中美競爭態勢的發展,他的新著通過對歷史與地緣政治的洞見,揭示戰略思考中的各種盲點,辨析中美兩國之間的誤解與誤判,試圖以冷靜理性的進言敦促中美化解沖突,避免走向兩敗俱傷甚至危及人類命運的戰爭局面。作者的觀點得益于他特有的經驗、學識與第三方視角,富有啟發性,值得借鑒。
——劉擎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哲學與思想史教授
中美關系的走向塑造著我們今天所處世界的整體格局與趨勢。在中國重回世界舞臺中心的過程中,美國和中國之間究竟會如何博弈?兩國各自的戰略有哪些得失?馬凱碩作為一位學者型的資深外交家,在這本書中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美關系在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等方面的十大關鍵問題,并結合自己的觀察對中美關系的定位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給出了建設性建議。新加坡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而又深度融入英美同盟和其他經濟體系的安全的亞洲富國,長期活躍在中美兩國中間,因而此地觀察家們的觀點展現出很難得的客觀性、兼容性和全局性。馬凱碩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個人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資深的外交經歷,使這本書兼具現實性、思想性和前瞻性。此書值得一讀。
——翟東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當下的中美之爭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曾經熟悉的世界景象,一個無法避免又極其重要的主題是:中美競爭將把世界帶向何方?作為資深外交官和國際關系學者,馬凱碩在書中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貫通前后、洞見當下的機會,一個與大師對話的機會。貫穿全書的十個問題,是馬凱碩對中美關系的深刻反思,更是塑造中美關系變化的幾大關鍵變量。通過對中美國際戰略、國內政治以及經濟變遷等維度的獨到分析,馬凱碩為我們厘清了中美雙方如何走到今日的困窘之局。馬凱碩建議中美都需要反思自身戰略中存在的失誤和不足,對自身長期利益需要有清楚的認識,避免被情緒操縱,正確評估自己的國際位置,理性制定符合國情需要并能積累長期優勢的戰略。馬凱碩在書中所強調的政治改革能力和領導力將是有益的建議,這是中國相較于美國的制度優勢,但核心任務是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戰略優勢,進而走向能力優勢,這需要不斷探索方能實現。
——陳琪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中心秘書長、教授
世界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美關系將如何發展。馬凱碩先生以令人信服的方式闡釋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本質,他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模式為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本書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處理中美關系與大國關系的重要指南。推薦給所有人,特別是政治家、外交官、學者與青年學生。
——王勇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馬凱碩所著的新書《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對中美關系中的矛盾和沖突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作者認為,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組大國關系,中美關系的走向對當今世界的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的演變方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本書不僅幫我們輕松讀懂了兩個大國之間復雜的矛盾與博弈,同時也啟發了我們對過往事態的總結與反思,對我們有效把握中美關系,促成競爭合作的新局面,避免形成兩大陣營的對抗,有著積極的參考價值。此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并從中汲取一些人類智慧的結晶。
——霍建國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
這本書非常直白坦誠地分析了中美兩國在處理雙邊關系方面存在的戰略失誤。對于中美能否避免重大地緣政治競爭這一問題,這本書的答案是:既不可避免,也可以避免。世界上有足夠的空間供中國和美國共同繁榮發展。歸根結底,世界上其他50多億人期望美國和中國能夠做到:致力拯救地球并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尤其是本國人民的生活條件。因此,最終問題將不再是美國或中國的勝利,而是人類是否會贏得勝利。這本書給中美雙方和世界提供了一個中立、客觀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和應對未來中美地緣政治競爭。
——管濤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這本書研究的問題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它探討的也許是21世紀最重大的問題,答案卻并不簡單。馬凱碩運用生動有趣且令人震撼的數據和事實來深入揭示兩國的優勢及劣勢。兩國的較量遠未結束。在我讀過的同類圖書中,這部是最佳之作。
——單偉建
太盟投資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著有《走出戈壁:我的中美故事》
《金錢游戲:揭秘美國交易高手如何拯救韓國銀行巨頭》
在中美大國博弈的時代,更需要折沖其間合縱連橫的策士,馬凱碩正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出生于印巴分治中流亡的印度裔家庭,在新加坡成長為資深外交官,再躍升為中美都奉為座上賓的智囊,其外部人的視角恰恰能點出局內人可能存在的盲點。首先,他秉持務實主義,這種務實主義就體現在他對中國作為崛起大國的清醒認知上。其次,他有對中國的近距離觀察,能作為利益相關方給出中肯的建議,而不是許多西方觀察家的那種“紙上談兵”。此外,作為印度裔新加坡人,他能很好地在中美之間協調。這本《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應該說是在這個全新的兩極多邊時代,縱橫家給出的一本有分量的策書。
——吳晨
《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
未來的中美關系將會沿著何種方向演進?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將會給各國造成什么影響?中美能否以及應該如何避免惡性競爭?這些都是國際戰略界普遍關注的議題。在《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一書中,新加坡著名外交家和國際問題專家馬凱碩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中國并沒有去挑戰或威脅美國的意識形態,中美在意識形態、政治價值觀方面實際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兩國之間也不必然陷入嚴重的地緣政治沖突。
——吳其勝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 * *
馬凱碩在外交和國際關系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復雜環境下具備高度發展且相對罕見的戰略思維能力,以及聯系和尊重多種文明及其價值觀的獨特能力。這些技能、洞察力和經驗在他的新著《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中得以充分展示。他不偏不倚地分析了在中國和美國正面臨的競爭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他對雙方的偏見和錯誤的評估,既一針見血,又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會帶領大多數讀者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書中有很多深刻的見解,核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結果將主要取決于雙方是否有能力去理解和尊重數百年乃至數千年文明的深刻差異,這種差異帶來了不同的治理結構和有關個人自由、社會與政治穩定等方面的相對價值觀。換言之,要通過他人的眼睛去看世界。盡管如此,雙方仍需要建立廣泛的共同利益。在馬凱碩看來,結局很明朗:要么人人(不止中國和美國)都贏,要么沒人贏。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邁克爾·斯賓塞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不管我們是把中國視作朋友、對手,還是非敵非友,我們都需要知道中國是如何思考和看待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對于西方人來說,馬凱碩是最能幫助我們了解亞洲人世界觀的人。他在這部極其重要的著作中分享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勞倫斯·薩默斯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
在這部新著中,馬凱碩解釋了為什么爭論中美輸贏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問題。盡管雙方的誤解不斷增加,但中美兩國終歸知道,雙方爆發戰爭將會是災難性的。在這部富有啟發性的新著中,馬凱碩呼吁兩個大國都要具備更深層次的理性。他認為,當今時代的最大挑戰將是回答人類是否會贏的問題。中美兩國的讀者將會從馬凱碩的智慧中獲益匪淺。
——楊榮文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
馬凱碩的《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回顧了從喬治·凱南到約翰·肯尼迪的戰略智慧,提出了有關中國崛起的挑釁性甚至“異端”問題,并倡導為世界多樣性提供保障。
——格雷厄姆·艾利森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道格拉斯·狄龍政治學教授
著有《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
長期以來,馬凱碩一直稱贊西方教給世界其他地區知識,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也都從西方傳授的知識中獲益。然而,沒有國家比美國更驚訝于中國從美國學到的東西,現在美國把中國純粹視作威脅其全球主導地位的競爭對手。馬凱碩尖銳地問道:中國做了什么,要被如此對待?他比以往更進一步地挑戰讀者,讓他們思考如果任由競爭無節制地發展下去會造成何種后果。
——王賡武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
馬凱碩有一種非凡的能力,能夠看穿讓大國誤入歧途的、自滿的“正統觀念”。《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揭示出正在破壞中美兩國以及它們與世界關系的流言和錯誤,并為兩國提供了坦率又清晰的建議,指導它們在未來做得更好。中美兩國的領導人雖然有可能不喜歡他的某些觀點,但無論如何都應該予以密切關注。你也應該密切關注。
——斯蒂芬·沃爾特
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教授
美國人應該聽取馬凱碩的逆耳忠言——哪怕這可能不受歡迎:拋棄對美國永遠是世界第一、擁有牢靠的非凡美德的幻想。反之,美國應該采取一項以平衡與合作為基礎的長期國際戰略,重新建立健全國內領導與治理機制,在國外贏得朋友而非趕走盟友,避免做出過度承諾,并表現出道德上的謙遜。在民主的武器庫中,軍事力量并非最重要的武器。
——戴維·蘭普頓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
中美兩國正為爭奪國際主導權而陷入爭斗,這場競爭的結果將塑造影響未來幾代人的世界秩序。馬凱碩用他細微的觀察和清晰的洞察力捕捉到了這場競爭的復雜性。這本書不容錯過。
——伊恩·布雷默
美國歐亞集團主席
馬凱碩的新作精彩紛呈,意義重大,聚焦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問題:中美關系未來將如何演變?人類亟須超級大國合作,而它們之間更可能摩擦不斷。作者認為,若是后者,美國最終很可能陷入嚴重劣勢,這并非緣于中國的固有優勢,而是因為美國的種種失誤,尤其是未能認清中國的現實。
——馬丁·沃爾夫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