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04,沙坡頭北區
- 陪你一起房車行
- 沙棗樹林
- 2756字
- 2021-12-11 10:09:52
沙坡頭北區
看完沙坡頭南區,轉過身,向北邊眺望,鐵路沿線以北稍遠處,卻是金黃色的沙漠,沙丘高低起伏,還保留著流動的姿態,就這樣一直延伸到遠方,在藍天白云之下,沙漠泛著炫目的白光,似乎可以吞噬一切生命。
經沙關古道,電瓶車在沙漠中一游客聚匯點停下來,這才算是到了騰格里沙漠了,雖然周圍一望已是滿眼黃沙,但其實仍僅只是騰格里沙漠邊緣而已。
來到沙坡頭北區,湛藍天空下,大漠浩瀚、蒼涼、雄渾,一望無際的金色沙山連綿起伏,視野所及全都是沙。你來或者不來,它一直就在那里,不離不去。
沙漠無邊無際,沙漠連綿,接天連地,非常廣袤,真的是一望無際,連綿的沙丘如同凝固的一波一波的黃河的波浪,,柔美的線條顯現出它的非凡韻致,又彷彿是微縮的黃土高原,一道道山溝,一座座山脊,一條條山壑,一層層山巒。
一座座沙山,橫貫南北,寬達數里,聳立向天,像大寫意潑墨畫,磅礴出大漠獨有的氣勢,便被稱之為“山”了。
沙山的形狀足固定、半固定沙丘,一般分布在流動沙丘之間,形態以新月形沙丘鏈、格狀沙丘、梁窩狀沙丘、線狀沙丘、星狀沙丘、復合型鏈狀沙丘和綜合型星鏈狀沙丘為主。
騰格里沙漠的沙波紋也非常別致,大的似浪,小的像旋渦,都很鮮活,故稱沙海。。沙波紋是因風力作用而在沙丘表面形成的各種波紋形態,迎風面坡長而緩,背風坡面短而陡,并按照一定速度向下風方向遷移。受風力、風向、沙粒粗細和微地形等控制,主要有直脊波痕、彎脊波痕、蛇形波痕、新月形波痕等。波長一般2-10厘米,波高1-4米。可根據沙波形態和波紋指數判斷風和風力。
徜徉在黃沙之中,沙漫腳踝,每走一步你都會感到細細的黃沙順著你的襪子、鞋子無遮無攔地流到你的腳上,你還能感到那沙子的溫度,灼熱得讓你的腳挺舒服的。
爬上眼前一座沙梁,老何坐在沙丘上,廣平這兒踩踩,那兒踢踢,老樊擺弄著相機,不停的咔嚓咔嚓照相,我用手捧起一把沙子,隨風飄揚,仔細觀察,那沙是那樣細,那樣純,沙子非常干凈,干凈的無垢無凈,就像是水洗過一樣,不含一絲塵土和雜質。沙子中摻雜著云母,泛著金光,耀人眼目。
沙隨風移,沙兒飄飄,細細的沙浪,如輕波蕩漾的漣漪,自然勾勒出一幅壯闊蜿蜒的沙丘圖。
風吹形成的沙子紋路,像水流浪狀的波紋格子,一浪一浪,一環一環,綿綿無限,非常規則,在順光和逆光背景下是攝影的好題材,我拍了一個局部特寫,可看到沙浪的一個漩渦,由于沙粒很細小,波紋和漩渦造型非常細膩,這種造型是人為不能完成的。
我對他們介紹說:騰格里沙漠雖然不是最大的沙漠,但其沙峰壯闊宏大,沙粒細微軟滑,顏色金黃閃亮,別具特色,被譽為國內的“撒哈拉”。
廣平問我為什么叫騰格里沙漠?這方面我了解一點知識,但不是很全面,我知道老樊在西北打交道幾十年了,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對廣平說讓老樊說吧,他了解的比我們都多。老樊也不客氣,接鉤這個話題說:“騰格里”是蒙古語“天一樣大”的意思,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樣高遠、遼闊。當地牧民說:“登上騰格里,離天三尺三。”他們對騰格里沙漠萬分敬畏,卻又十分依戀。從古至今,蒙古族牧民在騰格里沙漠的綠洲上建立家園,他們在綠洲之間來往遷徙。這里的綠洲是鳥類和走獸的棲息地,萬物在這里完成了生命的繁衍。說到這里他意猶未盡,又伸展地介紹:騰格里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它雄踞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東南部,介于賀蘭山與雅布賴山之間,面積3.87萬平方千米。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嶺和南部的騰格里兩部分,習慣統稱騰格里沙漠。
大家玩沙子,捧起來,揚出去,沙子像水一樣瀑布似的流出,很好玩,很好看,我提醒大家,把手機和相機裝在塑料袋里,扎緊口子,裝在包里,做好防護措施,否則,細小的沙粒不空不入,進入機身很難清理。
老樊又開始介紹沙子,他捧著一把沙子對我們說:沙源有來自古代或現代的各種沉積物中的細粒物質。如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沖積物;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漠和小騰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與現代的沖積物和湖積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庫爾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來自現代河流沖積物;騰格里沙漠和賀蘭山、巴音烏拉山前地區的沙丘來源于洪積沖積物;鄂爾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來源于基巖風化的殘積物。
雖然騰格里沙漠一望無際,看上去非常荒涼,但是在沙漠深處還分布著數百個存留數千萬年的原生態湖泊,半數有積水,為干涸或退縮的殘留湖。
玩了一會沙子,去爬沙丘,光著腳,把鞋裝在塑料袋里提在手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蹚著沙子走。一步一坑,走三步退兩步,細細的沙子搔癢著你的腳心,鉆進你的腳趾縫裏,貼著你的皮膚滑上滑下,你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我們爬上一座高高的沙丘,費了很大的勁,才爬上一座小沙丘,累得一屁股坐在沙丘上,沙子在我們屁股下面瀑布般嘩嘩地流下去。
放眼望去,想起古人的詩句,一山更比一山高,這里是一座沙丘更比一座沙丘大,沙丘渾圓,沙丘表面流線光滑,沙梁蜿蜒曲折,沙脊陡峭,休息一會,接著再爬下一個沙丘,好不容易爬到頂上,放眼望去,更高的沙丘擋在眼前,爬沙丘的難度越來越大,頓時泄了氣,沒了精神,沒有繼續攀爬的勇氣了。
圍場木道盡頭,駝隊的生意也很興隆,號稱“寧夏第一駝隊”的沙坡頭駱駝旅游項目,雖不是當年絲綢之路上的貨運隊,可是現在游客體驗“沙漠之舟”的熱鬧項目。駱駝從沙漠深處款款走來,在我們眼前展開一個異域的世界,我們不停地尋找最佳位置,拍照留念,似乎美景稍縱即逝,只有用手機拍下來,才能留住。
靠兩條腿是走不動了,去騎駱駝吧,長長的駝隊載著游人慢慢走入浩瀚如煙的沙脊。接下來一大隊人馬都去騎駱駝了,這只駱駝好乖有沒有,是我騎的。導游告訴我們,騎駱駝最好大家都騎,形成一個駝隊,拍出照片來才好看,我們大家都很聽話,幾乎每個人都付了80元錢,20個人形成了一支駝隊。
大家的防曬都做得很好,每一個都成了蒙面大俠,看不出誰是誰啦!
聽駝鈴聲聲,望黃沙漫漫,黃黃的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氣勢磅礴,洶涌澎湃。
當地民諺:驢是鬼,摔下來不是胳膊就是腿;駱駝是神,摔下來不疼。駱駝不止是沙漠之舟,更是沙漠神物。當年西北人用駱駝組成商隊,走西口,闖關東,北走平津,南下廣州。駝鈴聲聲,不止是因為駱駝行走穩健,能負重載物,更是因為駱駝在茫茫戈壁灘里行走,一蹄子就能踢死一只惡狼,可以保護這些討生活的人們,更是因為駱駝貌似笨重,跑起來尋常汽車追不上。游客騎在駱駝上,腚下平穩,不用擔心安全,極目遠眺,大漠浩瀚,豪氣頓生。轉一圈回來,再合個影。
沙漠沖浪車、沙漠越野車、CS野戰、滑草、滑沙……似乎在努力沖刷著古老大漠曾經的荒涼、寂寥、死氣。
還有不少游人,開卡丁車,坐沙灘車、沙漠沖浪車和沙灘摩托車,進行一番刺激的沙漠探險。還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沙漠里邊到處是熱鬧的景象。
夜晚來臨又有了新的項目,踏沙聽駝鈴聲,賞月看明亮的星星,篝火晚會把酒當歌,烤肉飲酒聽瀚漠夜聲,也是不同凡響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