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舞蹈的文化探索

第一節 文化

一、文化

關于“文化”一詞的概念,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一般多認為:“廣義的文化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指文學、藝術、教育和科學。”(參見《辭海》、《現代漢語辭典》)

近年來,關于文化一詞的由來及其含義,許多專家、學者又發表了一些新的論述。有的認為:“文化,既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個近代賦予了新涵義的詞匯”;古籍中“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經》)“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曲水詩序》)等用法中的文化,其涵義與今天“有近似之處,但又頗相差異”。[1] 有的認為:“今天所用的‘文化’(culture),大約是上個世紀末從日本轉譯過來的,其源蓋出于拉丁文cultura,原有加工、修養、教育、文化程度、禮貌等多種含義”。[2]

文化一詞的含義,有的專家認為,文化的涵義至少有三:除廣義、狹義之外,還有一個‘中義’的文化。那就是除了‘教、科、文’之外,把體現在人們物質生活中的、體現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人們社會關系中的一切文化都包括在內”。[3] 還有的學者認為:“‘文化’有三個層次,物質的——制度的——心理的……文化的物質層面是最表層的;而審美趣味、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宗教觀念、思維方式等,屬于最深層;介乎二者之間的,是種種制度與理論體系”。[4] 各家看法雖不一致,但都認為:“無論給‘文化’下什么樣的定義,都應該反映出研究對象本身的規律性,而不應該停留在單純的描述現象上面”。[5] 這一共同的看法,必將促進各種文化的實質性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文化》雖才起步,也應本此精神做實質性的研討。參照上述論點,力求對文化的三個層次,從表層到深層進行全面的探索。

注 釋

[1].引自馮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論》第5、6頁,華中工學院版。

[2].引自《中國文化史研究學者座談會紀要》,載《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輯第5頁,復旦大學1984年版。

[3].引自于光遠《明確文化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載《光明日報》1986、1、13。

[4].引自龐樸《要研究“文化”的三個層次》載《光明日報》1986、1、17。

[5].引自《中國文化史研究學者座談會紀要》,載《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輯第6頁,復旦大學1984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香河县| 东丰县| 嘉荫县| 宣化县| 丹阳市| 宣城市| 柘城县| 乐业县| 三都| 鹤岗市| 云梦县| 嵊州市| 安远县| 双城市| 寿宁县| 广饶县| 广昌县| 阜阳市| 舞钢市| 石城县| 巴林左旗| 西藏| 宁南县| 璧山县| 都兰县| 波密县| 噶尔县| 安吉县| 措勤县| 蛟河市| 深泽县| 富阳市| 黑河市| 张家界市| 平原县| 枣强县| 南城县| 西丰县| 宁津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