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薩滿教與薩滿舞

薩滿是薩滿教巫師的通稱,薩滿一詞源于通古斯語,意為“激動不安和瘋狂亂舞的人”。薩滿教起源于遠(yuǎn)古,據(jù)史料記載,中國北方古代民族的祖先,如肅慎、匈奴、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黠戛斯等,都曾有過與薩滿教有關(guān)的原始宗教活動。后來薩滿教又發(fā)展成為阿爾泰語系諸民族普遍信奉的宗教。阿爾泰語系不同語族對薩滿教巫師有不同的稱謂:滿——通古斯語族稱為“薩滿”,蒙古語族稱之為“奧德根”(亦寫作雅德根)或“勃額”,突厥語族稱之為“奧云”或“巴克西”(或?qū)懽鳌鞍秃瘴鳌保?a href="#anchor1" id="ac1">[1] 各族對巫師的叫法雖然不同,但其活動形式則基本上相似,所以薩滿就成為薩滿教巫師的通稱。薩滿(巫師)一般都經(jīng)過嚴(yán)格的訓(xùn)練,掌握各種法術(shù)與技藝。有些還掌握登刀梯、舐燒紅的烙鐵等氣功絕技。過去,錫伯族薩滿學(xué)習(xí)三年后,經(jīng)過上十來米高的刀梯并翻下來(下面挖坑鋪稻草、張粗麻繩網(wǎng)承接)的考驗(yàn)后,才能成為公認(rèn)的薩滿。[2]

薩滿舞是隨著原始宗教產(chǎn)生的,其動作則是從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發(fā)展階段,對原始漁獵、采集、原始農(nóng)耕、牧畜等勞動生活的反映;是對動物、植物、無生物作為圖騰崇拜原始觀念的反映。所以,從現(xiàn)在薩滿的神衣(服飾)、法器(道具)、跳神(舞蹈表演)中,都可以看到原始氏族生活與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痕跡。例如:鄂溫克族薩滿舞的服飾,要綴以獸骨、獸牙,所用的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樂器,其鼓面與鼓槌都要包以獸皮。表演中有模擬熊與鷹的形象。鄂倫春族薩滿頭戴鹿角神帽,表演中有鹿與熊的形象。達(dá)斡爾族崇拜鷹,舞蹈中有模擬鷹的形象。赫哲族薩滿的抓鼓要蒙以鹿皮;每年春、秋兩季的鹿神節(jié)時(shí),薩滿要跳鹿神舞。

注 釋

[1].參見秋浦主編《薩滿教研究》“引言”、第63—6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參見秋浦主編《薩滿教研究》“引言”、第63—6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平舆县| 容城县| 尉氏县| 昭通市| 嘉黎县| 惠东县| 赣州市| 项城市| 静安区| 昌平区| 固阳县| 巴马| 旬邑县| 米泉市| 汉阴县| 阳朔县| 五常市| 阿勒泰市| 大关县| 龙江县| 西安市| 镇平县| 南城县| 无极县| 和龙市| 达拉特旗| 会理县| 新建县| 凤翔县| 台南县| 普宁市| 游戏| 望城县| 五家渠市| 延吉市| 抚远县| 龙井市| 永新县| 龙里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