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大不容易(盧勤教育文集)
- 盧勤
- 1753字
- 2021-10-25 17:06:49
胎教音樂三階段
孕育與哺育是不同的:孕育是孩子還沒出生,在媽媽肚子里的過程;哺育則是孩子已經出生之后的過程。
孕育也需要營養,寶寶不僅需要媽媽的好心情,也需要音樂和語言。媽媽懷孕時,聽到的音樂、看的書、和孩子說的話,對孩子的影響都很大。
我孫子出生后,最愛的曲子是《婚禮進行曲》。一聽到這個曲子,就高興得手舞足蹈,嘴里叫著,手上拍著。他媽媽說,她懷孕時曾帶著腹中的孩子參加過兩次別人的婚禮。
原來,寶寶的音樂學習從出生前就已經開始了。要是某種悅耳的聲音——比如你唱歌的聲音、朗讀詩歌的聲音——反復出現,胎兒很可能會記住。如果這一段時間你十分喜歡的音樂在孕期的后幾個月里反復播放,那么無論出生前后,你的寶寶都會喜歡它。
同陌生人的聲音相比,出生后的寶寶更愿意聆聽母親的聲音。媽媽的聲音和身體的節奏,是對胎兒發育最有“營養”的因素。
音樂就是情感,通過音樂體驗來達到母體與胎兒的和諧與平衡,人們叫它“音樂胎教”。
音樂胎教,是母親和胎兒共同完成的,這種方法目前在全世界使用的范圍最為廣泛。澳大利亞堪培拉的產科大夫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讓35名孕婦每天按時來醫院欣賞音樂,胎兒出生后個個體格健壯。10年后有27名兒童獲音樂獎,4名兒童當上舞蹈演員,其他人成績表現均為良好,無一人有不良行為。
胎教音樂有三個階段:
早期
準媽媽應聽一些輕松、愉快、詼諧有趣、優美、動聽的音樂,使準媽媽感到舒心。
中期
中期的胎兒生長發育快,需要豐富的營養,胎兒的聽覺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胎教音樂的內容也更為豐富。如大提琴獨奏曲或低音歌聲式樂曲之類。父母的低音唱歌或哼一些曲調,胎兒會更容易接受。
后期
孕婦面臨分娩,難免有些憂慮緊張的感覺。由于體重的增加,孕婦會感覺身體的笨重、勞累。為此,這時期播放的音樂,音色上要柔和一些、歡快一些,這樣對孕婦是一種安慰,可以增強孕婦戰勝困難的信心,由衷地產生一種即將做母親的幸福感和勝利感,并把這種愉快的感覺傳給胎兒。音樂胎教中應該注意的是,音樂的音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將錄音機、收音機直接放在孕婦的肚皮上,以免損壞胎兒的耳膜,造成胎兒失聰。
一般而言,在選擇音樂教材時,我們應選擇符合下面幾種條件的:
·音質柔和的、優美的、帶磁性的
如抒情歌曲、搖籃曲,及男低音哼唱的歌曲等,比如《大海啊故鄉》《草原之夜》《睡吧,寶貝》《美麗的哈瓦那》《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江南絲竹》《啊,克拉瑪依》等。
·節奏明快或舒緩的
如聽起來很舒暢的小步舞曲、進行曲、兒歌和兒童舞曲,以及表現美麗風光的田園曲等,比如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等。
·頻率適中的
一般不超過70分貝,或C調的曲子比較合適。
有關專家認為,孕婦在保證充足營養與休息的條件下,對胎兒實施定期定時的音樂刺激,可促進嬰兒的感覺神經和大腦皮層中樞的更快發展,比如一些名曲中舒緩、輕柔、歡快的部分適合胎教。但悲壯、激烈、亢奮的樂段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嚴重的會造成嬰兒畸形或心理閉鎖。因此,給胎兒聽的音樂要選擇經過醫學界優生學會審定的胎教音樂。
在音樂的選擇上,胎教音樂必須是經過專業選擇和設計,孕婦應該聽一些節奏柔和舒緩的輕音樂,像一些節奏起伏比較大的交響樂,尤其是搖滾樂、迪斯科舞曲等刺激性較強的音樂,都不適合孕婦聽。胎教音樂應該在頻率、節奏、力度和混響分貝范圍等方面,盡可能與孕婦子宮內的胎音合拍、共振。
醫學研究指出,音樂確實能刺激胎兒的腦部成長,但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作為胎教之用,胎教音樂應具備下列條件:
·音樂的節奏不能太快,音量不宜太大。太快的節奏會使胎兒緊張,太大的音量會令胎兒不舒服。因此,節奏太強烈、音量太大的搖滾樂就不適合作為胎教音樂。
·音樂的音域不宜過高。因為胎兒的腦部發育尚未完整,其腦神經之間的分隔不完全。因此,過高的音域會造成神經之間的刺激串連,使胎兒無法負荷,造成腦神經的損傷。
·音樂不要有突然的巨響。因為這樣會造成胎兒受到驚嚇。所以,胎教音樂的戲劇性不要太過強烈。
·胎教音樂不宜過長。5至10分鐘的長度是較適合的,而且要讓胎兒反復的聆聽,才能造成適當的刺激。等到胎兒出生之后聽到這些音樂就有熟悉的感覺,能夠令初生嬰兒有待在母體內的安全感,對于安撫嬰兒情緒有相當好的功能。
·胎教音樂應該具有明朗的情緒,和諧的和聲。準媽媽們可以登陸網站下載專門的胎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