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知心家庭(共贏篇)(盧勤教育文集)
- 盧勤
- 3561字
- 2021-10-25 17:01:41
第一章 好心態能改變你的世界
給孩子——太好了!
人的內心,是一個廣闊的世界。
在人的內心世界里,住著兩個小人兒,一個叫“太好了”,另一個叫“太糟了”。
叫“太好了”的小人兒,每天在你的心里編織著歡愉的網絡,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微笑著說聲“太好了”。他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把壞事變成好事,能把不利變為有利。靠著這種力量,他能把你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一個充滿著無限快樂的世界。
那個叫“太糟了”的小人兒,每天在你的心里編織著痛苦的網絡,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要緊皺著眉頭說:“太糟了,糟透了,煩死了!”搞得你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希望。
“太好了”和“太糟了”,哪個才是你要選擇的朋友?
我想,你一定會大聲地告訴我:“當然選‘太好了’!”
你選對啦!
現在就請你和“知心姐姐”一起,走進“太好了”的世界,看看你同齡的伙伴是怎樣使用“太好了”這三個字的吧!
面對自己說聲“太好了”
有一次,我去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小學開展“知心姐姐”咨詢活動。學校多功能廳里坐滿了孩子,他們都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
“誰來提第一個問題?”我注視著面前的孩子們,發現他們大多是隊干部,可誰也不敢第一個說話。
“我先說!”坐在門口的一個瘦小的男孩子站了起來,大步走上臺來拿過了話筒。
“本來今天老師沒選上我,我是自己擠進來的。我有一件苦惱的事,想和‘知心姐姐’說。”
我帶頭為這個勇敢的孩子鼓起掌來。
“我長得又黑又瘦,有的同學管我叫‘非洲難民’。可我天生就黑,怎么也洗不白……”
場內爆發出一陣笑聲,我也笑得前仰后合。會場里熱烈的氣氛,讓我忽然覺得這個小男孩兒挺有人緣。于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他長得黑嗎?”
“黑!”
“你們覺得他美嗎?”
“美!”
“他美在哪里呢?誰來說說?”
場上有好幾位同學舉手。
“他是我們班的,他很熱心,愛幫助人!”
“他愛勞動,每次打掃衛生他都搶重活干!”
“他很勇敢—”
我一下子被眼前的一切感動了,小男孩兒的眼睛里也放著光。
“你看,”我對這位男孩兒說,“大家多喜歡你!叫你‘非洲難民’無非是想說明你比他們黑,很特殊。可是大家看到的不僅僅是你的長相,還通過你的行動看到了你熱情和善良的心!長得黑怎么不好?世界就是由白皮膚、黑皮膚、黃皮膚等不同膚色的人共同組成的。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美。如果世界只有一種顏色,那會很單調。我們中國人的皮膚是什么顏色的?”我接著問大家。
“黃色的!”
“中國人好看嗎?”
“好看!”
“非洲人也好看。你們看非洲人,眼睛亮亮的、頭發鬈鬈的,他們走在路上,總是挺胸抬頭,一笑還露出白白的牙齒。他們之所以那么自信,是因為他們知道黑色很美。Black is beautiful!”
我講到這里,“非洲難民”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抬起頭,在大家的掌聲和笑聲中走下了臺。
我對孩子們說,對于長相,我們也要有這種“太好了”的心態,要向《晏子使楚》故事里的晏子學習。晏子個頭兒矮小,可他從不自卑。他博聞強識,充滿自信,所以能不失國格、人格地完成國家交給他的使命,使得一心要侮辱晏子的楚王自討沒趣。一個人不怕別人瞧不起,最怕自己瞧不起自己;不怕別人朝你說“太糟了”,最怕自己對自己說“太糟了”。如果你想當個快樂小天使,你就要常常對自己說:“太好了!”
面對他人說聲“太好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人群中,當你和沮喪的人在一起時,你一定要把“太好了”這個小人兒帶到他身邊,給他帶去快樂。那你才叫夠朋友呢!
記得有一次,我帶《中國中學生報》的小記者到內蒙古大草原參加探險活動。在沼澤地行軍時,遇到一條1米多寬的河溝,許多同學都跳了過去。我在河溝邊站了好久,心里想:雖然我對同學們說“太好了”,可是如果我掉到河里也夠糟糕的,因為我的腰和腿全有病。我就暗暗仔細地觀察那些男同學是怎么跳過去的,看明白以后,我就憋足勁兒一跳……嘿!成功啦!沒想到,我身后一直跟著一個膽小的女孩子,她也怕掉進水里,不敢跳。看到我都跳過去了,她也放了心。沒想到,只聽得撲通一聲,這女孩兒掉進了河溝,水一下子沒過了她的膝蓋。我趕忙伸出手去,把她從河溝里拉了上來。她一邊朝上爬,一邊說著:“太好了,我終于掉到河里了!”我說:“真是太好了,這回數你最涼快了!”說完,我倆痛快地大笑起來。在追趕隊伍的路上,每走一步,她的鞋里都會發出咕唧咕唧的聲音,她神氣地說:“聽,多么美妙的音樂!”我說:“太好了,我們行軍有樂隊伴奏啦!”一路上,她一點也不覺得沮喪,反而感到輕松愉快。如果這個女孩子的心里被“太糟了”的心態主宰,她一定會想:“為什么別人沒掉進河里,偏偏我就掉進去了呢?真是倒霉透了!”這樣,她一定會覺得探險活動又苦又累,甚至會哭鼻子,流眼淚的。
等我們趕上隊伍,只見探險隊員們都齊刷刷地集合在草地上,等著我這個“營長”的檢閱。
正在朝隊伍走去時,兩個小男生慌慌張張地向我跑了過來,說:“不好了,有個同學發燒啦!”
“你倆覺得身體怎么樣?”我關切地問道。
“肚子有點兒疼……”
看到他倆緊張的神情,我口氣輕松地說了聲:“好,我知道了,你們先回隊吧!”
我走到那個“發燒了”卻站得筆直的大個子男生跟前,摸摸他的額頭——并不太燙。于是,我就站到隊伍的前面,夸張地說:“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太好了’的消息!”
同學們睜大了眼睛看著我,等待我發布這個“太好了”的消息……
“我們隊伍中終于有人發燒啦!”
我的話音未落,隊伍中已是一片嘩然……
“有人發燒了,怎么還說‘太好了’?”
……
“因為他比任何同學站得都直,他戰勝了自己!”我大聲地說。這句話一出口,就像我喊了“立正”的口令一樣,全體隊員都精神抖擻地站直了。他們是被一種力量感染了。
這時,我又走到那兩位喊肚子疼的男生面前,小聲問道:“你們的肚子還疼嗎?”
“報告營長,我的肚子不疼了!”兩個男生齊聲答道。
我們開心地笑了,周圍的同學們也笑了……
我對其他的帶隊老師說:“此時此刻,假如我驚慌失措地喊:‘太糟了,有個同學發燒了,要馬上送醫院!’我相信,隊伍中有一半的人要倒在草地上。因為經過一整天的行軍,每個人都是疲憊不堪的,一個人的驚慌失措很快就會傳染給大家的。”
后來,全體營員都堅持走出了草地,沒有一個人生病,也沒有一個人當逃兵。
這件事使同學們感受到:能夠戰勝自己,真是“太好了”!
面對困難說聲“太好了”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許多事情,也會遇到許多你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坎坷。這時候,你一定要跟著那位叫“太好了”的小人兒走,他會幫助你走出困境,也會帶給你戰勝困難的力量。
云南省昆明市明通小學的大隊輔導員郝學蘭,同學們都叫她郝老師。她給我講了不少發生在同學們身上的“太好了”的故事:
聽了郝老師的故事,我真是太高興了。如果我們人人都用這樣的心態對待生活,對待困境,那么我們的一生該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
如果你考試考得不錯,你就想:“太好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如果你考得不理想,你就這樣想:“太好了,我的進步又有了新的起點。”
如果你競選班干部成功了,你就想:“太好了,我可以有機會為大家服務了。”如果你落選了,你就這樣想:“太好了,我把成功的機會讓給了別人!”
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不幸,你就想想比你更不幸的人,想想他們是怎么戰勝困難,走出不幸的。就像一個為沒錢買鞋發愁的人,出門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立刻覺得自己還是太幸福了,因為雖然沒有鞋子,但是還有兩只腳,還可以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
有了“太好了”的心態,缺陷和困境對我們常有意外的幫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卓有成就的人是殘疾人,或者是曾屢遭磨難的人。音樂巨匠貝多芬晚年耳聾以后,依然熱愛生命,創作出了那么多震撼人們心靈的交響樂;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張海迪高位截癱,而她卻采取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創作了兩部長篇小說,并獲得哲學碩士學位……
“太好了”,這平平常常的三個字具有無窮的魅力,仿佛一個振奮人們精神的號角,把人們心里失望、沮喪的負面信息轉化成催人奮發向前的正面信息,把在前進道路上不愉快的心情變成繼續前進的動力。
掌握這三個字有三個要點:一是自我激勵—多從積極的方面去想問題;二是激勵他人—多向別人發出鼓勵的正面信息;三是學會轉化—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如果你學會使用“太好了”這三個字,從小學會樂觀、瀟灑地面對人生,將來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挫折,你都能微笑著去面對,你的生活也會是愉快幸福的。

有了知心姐姐,我們學會了說“太好了”“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