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逐漸熟絡,陳朝璘現在的內心的拘束少了許多,兩人話題逐漸轉向賬號的經營問題。
方興艾眉飛色舞,把她的計劃詳細給陳朝璘解釋了一遍。
方興艾計劃把陳朝璘這個賬號打造成一個高端的財經自媒體賬號,以期貨的實盤交易抓眼球吸引流量。
輔以財經消息解析,和證券投資的技術分析充實內涵。
陳朝璘形象和氣質都不錯,有點金融精英的模樣,方興艾計劃把他包裝成一個百戰百勝的金融精英。
方興艾說陳朝璘這樣的賬號很受那些高端商品的商家歡迎,預計合作的廣告商不會少的。
陳朝璘能一直保持高水準的交易和分析水平的話,她有信息把賬號的關注人數至少提高到300萬。
方興艾說了很多,陳朝璘只是聽了個大概,他心思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兩人畢竟是在咖啡廳聊天,不是在自家的客廳里。說話的聲音自己不好太大。
方興艾趴在桌子上,把腦袋伸過來靠近陳朝璘。她身上少女的幽香幾乎讓陳朝璘的鼻血又一次流淌出來。
這個小妖女,簡直就是個長著副天使面孔的惡魔。
陳朝璘內心一直在盤算,怎么把方興艾留在國內,這么一個尤物出國定居了豈不是男同胞們莫大的損失么?
尤其是自己,總不能兩世為人還做一條惹人厭煩的單身狗吧!他又是金蟬子,做了九世的和尚,最后轉世成了唐僧還要天天提防著別被人吃掉。
突然陳朝璘靈機一動,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不知道可不可行,不過可以試一試。
他可以忽悠方興艾留下來一起創業,建造一個互聯網的平臺公司。
陳朝璘太知道后世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平臺的價值了。
他快速地在腦海里整理思路,一定要打動方興艾。
陳朝璘和方興艾說,做自媒體賬號主要是要做內容,內容要有特色才能吸引人。一個賬號每天都是交易記錄,時間久了,關注的人自然會產生審美疲勞。
再說一個財經賬號,就算經營得再好,商業價值也不會太大。因為很多核心的交易數據不方便透露的,再說陳朝璘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每天生產內容。
不過方興艾有這樣的經營思路可以算是很有經營網絡媒體的天賦了。
陳朝璘提議他們可以合作做一個網絡平臺,這個平臺類似于現在的博客網站,但又有很大的區別。
陳朝璘詳細地給方興艾分析了現在的博客網站的不足之處。
博客網站用戶分享的內容少,而且很多都是一兩千字的長文,而且內容的互動性比較少。
草根賬號很難出頭。不是因為他們的內容沒有敢興趣,而是他們無法每天生產大量的內容。
陳朝璘計劃做一個微博客,每條內容文字只有短短的幾十個字或者一百多字,甚至就是一句話。
微博客的內容更親民更接地氣。每個人都可以開通一個用于記錄和展示自己的生活。
當然,微博客也需要有一些頭部的賬號有優質的內容分享來帶動人氣。
這一塊,陳朝璘告訴方興艾,他們前期可以邀請一些名人,開通并實名認證賬號。
名人效應永遠都是聚集人氣的最好辦法。
他們可以邀請一些娛樂體育明星做第一批用戶,未來可以在每一個領域比如:社會民生、新聞資訊、軍事歷史、娛樂八卦、體育、法律、財經等所有的板塊都孵化出一批頭部賬號。
要想維持這個平臺的人氣,還得對平臺進行賦能,比如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困難。
平臺可以邀請一些知名醫生、記者、律師、工程師等專業技術人員開通賬號,每個人都可以向他們提問或者求助。
而且這種互動是公開的,不需要發私信。你把你想要求助的信息艾特你需要求助的人即可。
如果這些人氣賬號愿意轉發你的內容的話,那么他所有的關注者都能看到你的問題或者求助信息。
這種效率比你一個個地發私信要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當然,平臺還得打造一些草根的賬號,比如可以做一些賬號,專門發布冷笑話或者內涵段子再或者是歷史小故事之類的。
美女和美食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未來平臺上最不缺的就是曬照片和曬美食了。
這樣的頭部賬號也得有。
陳朝璘開玩笑說,方興艾將來開通了賬號,隨便貼幾張生活照,漲粉的速度就比他的財經賬號要快得多。
畢竟喜歡看美女的男人比喜歡看期貨K線圖的男人要多。
這樣的功能性娛樂的東西也很受人歡迎的。
當然陳朝璘還談到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后平臺不光是分享這些文字和照片。未來平臺可以再開發那種分享短視頻的平臺。
每個視頻時??赡芫蛶资氲揭粌煞昼姡S手用手機錄一下就可以發布,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導演,相信到時候肯定會有不少人愿意加入平臺分享自己的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的。
未來平臺可以向電商領域進軍,未來人們網購,肯定不會滿足于商品的文字和圖片展示的。
隨著技術的發展,商品的使用場景展示會越來越重要。
陳朝璘展示的想法事實上是把后世的微博和抖音集合在了一起,他默默地在內心里給曹國威和張益鳴說了聲抱歉。
陳朝璘給方興艾預言,未來的網絡一定是以無線網絡為主??梢苑Q之為“移動互聯網”。
現在國外已經開始興起智能手機了,也就說網絡的終端逐漸開始由PC向手機進發?,F在電腦的日常功能未來的智能手機都會有。
到那時,人們隨時隨地都能上網,對信息的要求會變得要求短平快,一眼就能看明白,不需要閱讀長文。
陳朝璘滔滔不絕地說了快2個小時。方興艾都聽呆了,她不知道陳朝璘的這些想法都怎么鉆出來的,太天馬行空了。
不過仔細想想,陳朝璘的想法似乎還真可行,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對人性對社會的照應。
而且陳朝璘似乎對技術的發展路徑也非常了解,難道他還從事過互聯網工作?
面對方興艾的追問,陳朝璘有些訕訕。他總不能說他是剽竊的別人的成果吧。
陳朝璘只好干脆推給國外,他說他不記得在哪里看過,國外已經有了類似的平臺了。如果他們真想做的話,到時候方興艾可以去米國短暫考察一下。
不過動作一定要快,這種抄襲現成的模式自己能做,那些大公司做起來也不會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