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也有一個這樣的女孩坐在我身旁,我們是同桌,在教室的第一排中間左邊的一張課桌上,我們沒有劃線,沒有堆滿桌的資料,只是有兩個書包,放在課桌內(nèi),那時她也梳著這樣的辮子,也穿著白裙子。
初中是一個性別覺悟的年代,女孩和男孩說話都很少。卻都是心里什么都知道,比如,想問一道題怎么做?把本子一放對方面前,對么就會無聲地做出來扔過來,好吃的零食都在課桌內(nèi),
一直到初中三年級,盡管調(diào)了好幾次座位,我都是借故調(diào)到她的附近,最喜歡在她后面。眼里能看到她。
初中的生活青澀而短暫暫,就如春天的柳樹新綠,楊樹的葉苞,和夏天校園柿子樹結出的小柿,有時間,卻過得一眨眼。
她學習一般,而我卻不知那里來的優(yōu)秀,我考入縣重點高中,她留在了村里。
家里的土地和她家的沒多遠,暑假時,常遇見她,也常常交談,傍晚也常去她家附近玩,我當時的心愿就是考上大學,讓人去提媒,她是我的初戀,心中永遠有她的眼神,她的樣子,她的喜怒哀樂。
上學人的年齡永遠不算大,不論你是二十,三十,可在村里,如果過了十八.九還來定親,特別是女孩,以前的農(nóng)村是不可以的,她也經(jīng)常讓她妹妹來我家玩,捎點東西給我,也串過幾次門,可父母總盼我考大學,別人的介紹,總說等等,
終于高三那年,她出嫁了,鄰村只有五里地,可我卻像隔了五百年,再也沒有見過她,也沒勇氣去見她,更不愿扯起心中的傷痛,然而心中一直在打聽她消息,
在BJ的同鄉(xiāng),初中的同學,總是感嘆我的不勇敢,不坦蕩,他常說,我都在你們倆的課本上寫了,祝你們成雙成對,白頭到老,班里人都知道,就你們不說,那是我堂妹,要不是你就是我們家族的女婿!
每到這時我總是默默地喝酒,人生誰知道怎樣的婚姻,就如知道如何地幸福。人人都是單行道,只有向前。
我買了兩雙鞋,趁著女孩包裝鞋的時候,問:“你是那里人?”
“江蘇徐州,”女孩抬眼望了我一下,眉毛,睫毛,眼神都像霞,可惜不是我們那里。
不知什么時候,女經(jīng)理站在我的身旁,
“鞋挺好的,我希望她能開一個專柜,中老年市場是個很大的市場,現(xiàn)在逛商超的中老年占百分六十以上,年青人也要給老年人買禮物送,”
女經(jīng)理和我邊走邊談,順便看了其它中老年用品,
我贊同女經(jīng)理的話,想去江蘇看一下那里的產(chǎn)業(yè)情況,女記者也躍躍欲試,自從我知道女孩的父親是軍人后,我挺喜歡女孩的,因為我高中時有個軍人夢,也知道軍人的克制和堅強,那是一種品質(zhì),會影響他的家人孩子。
那就去江蘇吧,先到南京,再到徐州,最后再去上海集團的科研基地看看。
也許見到女孩的媽媽,是另一個版本的霞,心里有一點想法,行程便覺得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