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防不勝防的日子
- 殘火螢夢在今宵
- 罹龍乾
- 2337字
- 2024-07-17 20:37:55
今年 7月中旬,我們班迎來了幾位復讀生,也就是所謂的高四學子。其中有個男生,身高一米七上下,長著一張瓜子臉,鷹鉤鼻格外醒目,他叫韋皓源。聽說今年我們學校高考成績頗為不錯,上本科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復讀生的數量也不在少數。鑒于每年都有復讀生來校,學校預先空下了幾間宿舍給他們,可數量仍遠遠不夠,于是又另外騰出了幾間,這才勉強解決了復讀生的住宿難題。
但這剛騰出來的宿舍從何而來呢?我們學校分為新、舊兩個校區,新校區建有一棟學生食堂、一棟教學樓、兩棟學生公寓樓,男生女生各一棟,每棟都在四層樓以上,其中最低的當屬食堂,僅有四層。舊校區的活動范圍則更為寬廣,有操場,有實驗樓、教學樓、科技樓,還有五六棟學生公寓樓和兩棟教職工宿舍樓,面積約是新校區的兩倍。這也在情理之中,新校區主要是高三學子,此外還零散分布著一些高一年級的幾個未來課堂班級。而舊校區則不同,聚集了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眾多學子。新、舊校區之間隔著一條河流,宛如一把鋒利的刀將學校一劈為二,但兩半仍緊密相連,河上有座橋,取名惠澤。
雖說兩個校區同屬一所學校,卻又好似兩所兄弟學校,可仔細想想,又不太像。為何這么說?首先,兩個校區的鈴聲倒是相同;其次,作息時間卻有所差別,節假日安排不同,甚至集體活動都與新校區的高三學子毫無關聯。上次周六早上,新校區教學樓除一樓外,那些亮著燈光的教室里都坐滿了埋頭苦讀的人,而河對岸的舊校區卻仿佛被濃墨浸染,黑乎乎一片,像一座巨大的煤山矗立在那里。于是有人忍不住尖叫:“天吶!我們的‘兄弟學校’居然放假了!”
這聲尖叫,瞬間打破了被唰唰書寫聲侵襲的教室。這時,不少人紛紛轉頭望向河對岸,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片刻之后,書寫聲再次如潮水般籠罩了偌大的教室。高三的學習生活何其艱苦!不僅白天要上課,復習基礎知識,每晚還有學校組織的統考,此外,每月還有和其他學校的聯考,而且節假日放假時間比高一、高二大幅縮水。國慶七天長假,高三學子僅僅能休息三天。原來,這便是高三!
這堂課是英語課,站在講臺上講課的不是英語老師,而是一名學生!沒錯,正是我們班的復讀生韋皓源。今年高考,韋皓源考了400多分,超過本科線不少,可作為文科生的他,想要選到好專業和理想學校簡直難如登天,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復讀。除他之外,復讀的文科生還有很多,但無法組成新的班級,復讀的理科生比文科生數量多得多,能夠組成新班,復讀的文科生被分散分到各個文科班學習。
當初韋皓源剛來的時候,大家并未太過在意,也沒人關心他考了多少分,依舊各自埋頭看書,可心里卻不知不覺多了幾分焦慮,但凡處于高三的學生,面對這種情況都會產生這樣的焦慮。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坐在他旁邊同學的評價:“他就像只麻雀,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即便如此,大家的焦慮依舊難以消除,不過有人聽到這話會無奈地笑笑,至于笑里藏著什么,咱們也不得而知。
9月下旬,29日和 30日兩天,我們學校和全國二十四所高中進行了聯考。成績公布后,有人又開始焦慮了。昨晚收假回校,大家在教室里激烈地議論著,討論的內容正是韋皓源的成績。在大家看來,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沉默寡言,多說一句仿佛都浪費一分鐘,在這爭分奪秒的環境下,這類人更是埋頭苦干,哪有時間閑談?我有位女同學便是如此,可韋皓源卻不同。或許這正是大家焦慮的根源所在。
聽 27班的學生說他們班主任拿著韋皓源的答題卡傳閱,還說班主任本打算給韋皓源的作文打 24分,又怕他“飄”了。“飄”是口語,說人“飄了”指的是洋洋得意,如今這網絡口語的花樣真是層出不窮。原來在這次聯考中,韋皓源的英語成績全校第一。今天上午他被英語老師委以重任——去 27班上一節課,現在又在我們班講課,講的正是上次聯考的試卷。這節英語課是下午的第二節課,講完這節課,下節就是自習。本來英語老師打算占用自習課繼續講,想想還是把時間交給了我們。自習課對于高三學子而言,猶如冬天里的火炭、沙漠中的綠洲、饑餓時的燒餅。
晚上有三節課,課程安排得明明白白,哪個晚上做什么,都有清晰的告示。就算是別利科夫也無需擔憂。還有一節課,說是課也不太準確。晚上三節自習課從七點半一直到九點五十,中途有課間十分鐘,一共兩個課間。第三節下課之后,還要延長到十點半,所以晚上回宿舍休息的時間是十點半,而非九點五十。
昨天全體高三學生剛收假回校,還來不及喘口氣,又一張試卷發了下來。今晚按照“指令”,我們文科班要測試歷史單科模擬卷。試卷一發下來,我下意識地拿起筆,寫上名字,坐在旁邊的他嘟囔了一句:“怎么又測?”
他那瓜子長臉瞬間耷拉下來,好似一塊冰冷的幕布。見他這般模樣,我暗自吃驚,對他而言,這種生活不是應該早就習以為常了嗎?可從他的舉止表情來看,似乎充滿了反感。我問道:“怎么了?”
“去年一輪復習的時候,測試可沒這么頻繁,每晚照常復習基礎知識,測試只是偶爾為之,如此頻繁的測試是在第二個學期。”
“照你這么說,我們現在的測試確實是頻繁了些,從 7月 27日一直持續到現在,至少兩個半月了。”
“是啊!每天溫習舊知識就那么幾個小時,夜里全是測試,這樣下去,看不到希望,只有絕望。為何高樓大廈能夠穩如泰山?那是因為地基打得好,如果當初胡亂地把石頭丟進基坑,不扎實地搞混凝土,這樓能穩嗎?”
“確實是這個道理,可上頭的命令,誰敢違抗‘觸龍須’啊。”
“這防不勝防的測試,別說我發牢騷,我看科任老師心里也早就罵了個遍,一輪復習要是出了差錯,這場‘戰役’還沒開打就已經敗了。”
他接著又說:“交上去的答題卡,老師沒批改,又交一份,堆積如山,最后只好發下來,真是徒勞無功。”
這時,班長走了過來,說道:“別抱怨了,大家都一樣,趕緊好好準備考試吧。”
韋皓源無奈地搖了搖頭,拿起筆,開始答題。而我,也深吸一口氣,投入到這場似乎永無止境的考試中。
2019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