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品靜,心自致遠》
作者:張世偉
老馬不姓馬,是友仔也。此人愛茶如命,未到退休年紀,卻活成了“退休樣板”。獨處時,一壺茶伴半卷書;興起時,邀三五好友圍爐夜話,茶酒皆可,談天說地,活脫脫一個“話癆”。他說:“茶是生活的藥引子,苦后回甘,像極了人生。”
一、茶中見眾生,浮沉皆自在
茶湯如琥珀,倒映著窗外的浮光掠影。老馬常說:“茶葉在沸水里浮沉,像極了人在世間的姿態。”有人拼命上浮,爭一時風光;有人甘愿沉淀,守一世清歡。可茶葉從不慌張——浮時舒展鋒芒,沉時靜蓄暗香。
這世間的焦慮,多因“求快”而生。朋友圈里的點贊、短視頻的15秒高潮、職場里的“三年升總監”……我們被速度綁架,卻忘了“慢”才是抵達內心的捷徑。老馬嗤笑:“喝一口茶需要幾秒?可有人連這都等不及?!?
二、獨飲得清歡,眾飲見江湖
獨處時,茶是知己。深夜一盞燈,杯中幾片葉,水霧氤氳間,心事便化作茶香。老馬練書法時曾寫過這么一段話:“獨處守心,眾處守口?!彼f這是獨飲的奧義——“與自我對話,比迎合世界更需要勇氣?!?
而茶聚時,方寸茶席便是江湖。有人吐槽加班,有人感慨婚戀,老馬只管添茶:“抱怨像隔夜茶,越品越澀。不如把日子當新沏的普洱,苦過才有厚味。”一席話讓眾人啞然失笑,轉而聊起周末露營計劃。
三、茶味即人生,苦甘皆修行
某日暴雨,老馬盯著杯中打轉的茶葉喃喃:“你看這龍井,采明前嫩芽時要爭分奪秒,可制成茶后,偏要慢火細焙。人啊,年輕時拼命趕路,中年后得學會‘焙自己’?!?
這話讓人想起《莊子》里的“虛室生白”——心若空杯,方能盛裝萬象。當代人總在“內卷”與“躺平”間掙扎,卻忘了第三種選擇:“像茶一樣,既有滾燙的理想,又有沉淀的智慧?!?
四、一葉觀世界,靜氣破紛擾
老馬最討厭“儀式感”這個詞。“茶道不是擺拍道具!”他抓起一把粗陶壺,“農民工蹲在路邊用罐頭瓶泡茶,那叫活著;白領在茶室里焚香插花,那叫表演。真正的靜氣,是超市打折時還能淡定排隊,堵車長龍中還能搖下車窗喝一口。”
這話犀利,卻道破真相:“寧靜致遠,不在環境,在心境?!蹦扯桃曨l平臺里“沉浸式喝茶”視頻點贊百萬,但若只為流量表演歲月靜好,不如工地大叔那口帶著鐵銹味的茶湯真實。
張世偉原創于2025年5月12日晚上20點55分創作完成。
禁止任何媒體、網站、短視頻等平臺使用,違者必究。轉載或使用須經張世偉授權。正版發布于QQ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