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作者:張世偉
凌晨三點的寫字樓里,你關掉最后一盞電腦屏幕,揉了揉發澀的眼睛。手機里彈出朋友的消息:“明天幫我頂個班吧,謝啦!”你習慣性打出“沒問題”,卻在按下發送鍵的瞬間,感覺胸口一陣窒息。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我們總在努力成為別人的‘超人’,卻忘了自己也需要被溫柔托住。
自愛,是生命的“充電站”。
一部手機若電量耗盡仍強行工作,最終只會黑屏宕機;一個人若掏空自己迎合外界,遲早會陷入情緒的泥潭。那些總說‘我沒事’的人,往往在某個深夜潰不成軍;而懂得給自己煮一碗熱粥、留半小時發呆的人,反而能在風雨中站成一座燈塔。這不是冷漠,而是清醒——唯有先修補自己的裂縫,才能為他人遮風擋雨。
愛己者,方知邊界。
同事把不屬于你的報表推來時,你笑著說“好”;家人抱怨你周末不回家時,你默默退掉旅行機票。我們害怕拒絕會失去愛,卻忘了真正的尊重,從尊重自己的感受開始。就像一棵樹,若根系腐爛卻仍拼命開花,終會轟然倒塌。敢說‘我需要休息’的人,往往能讓關系走得更遠,因為他們教會了世界如何愛自己。
善待自己,是最高級的共情。
心理學中有個“情感容器”理論:當你的內心蓄滿清泉,自然會滋潤他人的干涸。見過醫院走廊里蹲在地上崩潰的護士,也見過地鐵上為老人讓座的少年。他們的區別不在于善良與否,而在于前者已耗盡最后一滴能量,后者卻始終保有愛的源頭。真正的善意,從來不是自我犧牲式的燃燒,而是“我很好,所以希望你也好”。
愛是一場從自己出發的循環。
這個時代總催促我們做超級英雄,但真正的英雄主義,或許是從承認‘我需要被愛’開始。下一次,當你想對別人說“辛苦了”時,請先對自己說;當你想為他人點亮燭火時,請先確保自己的燈盞長明。因為愛不是單程票,而是一場由己及人的傳遞——你對自己微笑的弧度,終將溫暖整個世界的寒冬。
禁止任何媒體、網站、短視頻平臺使用,違者必究。轉載或使用須獲張世偉授權。正版發布于QQ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