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趙國的婚禮4
- 尋鹿記之一青銅印象
- 周周1976
- 2268字
- 2022-02-09 13:49:29
第一部第143章趙國的婚禮4
前幾天,豐素告訴李璐璐,趙王安排李婷婷在鹿樓村出門,這個安排母親李璐璐也不太滿意,不過沒有辦法,她來征求女兒的意見。
李璐璐說:“婷婷,你看你很少去酒店玩,就偶爾的一次,就遇到了趙王,趙王側姬不少,豐素前來提親,媽媽本以為你不會同意,叫來你和你商量,你只是思考了一下,就答應了,母親我于心不忍,現在又換地方出閣,你怎么想的啊?我的婷婷。”
李婷婷對母親說:“母親,我知道你一個人支撐酒店,不容易。
我從四五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一個人把我養大,我心里感激不盡。
那天我見了趙王,他的成熟穩重,擊中了我的心。
我就是喜歡年紀大的男人,趙王有意,我當然愿意嫁給他。
至于在那里出嫁,都無所謂,關鍵我還可以嫁給喜歡的人,母親大人,你就放心吧,這是我選擇的路,我會無怨無悔的。
李璐璐嘆氣道:“我一直說給你張羅夫婿,你一直說沒有準備好,原來如此,你的心思是年齡大,成熟穩重的男人,媽媽竟然沒有看出來,隨你吧,你好好保重吧。”
李婷婷說道:“九月初九早上,我直接坐花轎去準備,請母親放心吧,我愿意。”
李璐璐說道:“好吧,我讓豐素,路騰大人,安排一下,有空我請他們吃飯,你自己準備吧,我的寶貝女兒。”
此時,新娘化妝,盤頭進行中。
時間飛快,九月初九,上午已到九點。
一頂漂亮的花轎馬車,已經慢慢地來到了司芳芳的家,后面是兩輛送親馬車,分別坐著司有福夫妻和貴婦李璐璐,真是比較特別的安排。
從芳芳的房間,里面走出來一位新娘。
這是一名身著紅色傳統新娘禮服,頭上蓋著紅蓋頭的新娘子,芳芳姑娘,有著曼妙的身姿,在趙玉娘的牽引下,小心翼翼地走了出來。
她的頭頂上,一張紅紅的紅綢緞蓋頭,大大方方地罩在新娘頭上,紅蓋頭上面的圖案,是紅彤彤的一朵艷麗的桃花,盛開怒放,特別嫵媚動人。
先說說紅蓋頭的歷史淵源吧。
舊時漢族婚俗之一,婚禮時,新娘頭上都會蒙著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被稱為紅蓋頭,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是民間迎親途中的禮儀之一。
一傳是據唐朝李冗的《獨異志》載,傳說在宇宙初開的時候,天下只有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人類,兄妹倆商議,要配為夫妻但他倆又覺得害羞。
于是兄妹倆上到山頂,向天禱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就讓空中的幾個云團聚合起來;若不讓,就叫它們散開吧。”
話一落音,那幾個云團冉冉近移,終于聚合為一。
于是,女媧就與兄成婚,女媧為了遮蓋羞顏,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
扇與苫同音。
苫者,蓋也。
而以扇遮面,終不如絲織物輕柔、簡便、美觀。
因此,執扇遮面就逐漸被紅色蓋頭蒙頭代替了。
另有傳說是在遠古時期,百姓觸怒了天帝,于是,天帝命風伯和雨師興起鋪天蓋地的呼嘯洪災滅絕人類。
天神卻不忍心讓勤勞善良的伏羲、女媧兩兄妹無辜受難,便送給他們一只竹籃,讓其以籃代舟躲過災難。
洪荒過去,人煙絕跡,唯有他們兄妹二人,為了繁衍生息后代,兄妹結為夫妻。
出于遮羞,女媧“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娶婦執扇,象其事也”。
后來相沿承襲,以避邪惡、求平安。
因新娘舊身份的喪失和新身份的開始,容易被邪魔乘虛侵入。
為了把新娘從舊身份、舊生活中分離出來,蓋蓋頭便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措施。
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商周時期,后到東漢末年,當時是紗制,是在戰亂時期,簡化婚禮程序的產物。
到唐朝初期,便演變成一種從頭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
據傳說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標新立異,有意突破舊習,指令宮女以“透額羅”罩頭,也就是婦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加蓋一塊薄紗遮住面額,作為一種裝飾物。
從后晉到元朝,蓋頭在民間流行不廢,并成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慶裝飾。為了表示喜慶,新娘的蓋頭都選用紅色的。
及至近代,社會演變,風俗變遷,“指腹為婚”和“訂娃娃親”又相繼出現。
在男女雙方結婚入洞房之前,均不許看清“廬山真面目”,所以蓋頭這種象征隔離的措施仍有利用價值。
后來又擴展成為有帷的車、花轎等。
唯一有權揭開遮蓋物者為新婿,即新娘法定的對象。
時至今日,婚育新風如春風拂面,各地已不斷移風易俗,但紅蓋頭這種迎親風俗,仍在不少地區作為迎親禮儀相沿用。
紅蓋頭,紅色象征著喜慶,象征著鮮艷,蓋頭則遮蓋了歷史舊俗。
掀起紅蓋頭,那份彼此人生的心跳,那種新生活的開始,那種新人相視而脈脈含情的動人時刻,總是讓人動心,令人難忘。
你看,新娘子姍姍來遲,出來了。
迎親的花轎馬車已經過來了,這個芳芳姑娘,在趙玉娘的攙扶下,慢慢地,直接上了花轎,輕輕地回了一下頭,坐在花轎里面。
這輛花轎立刻出發,往余讓家走去,到了余讓家了,不過不知為何,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余讓家,還有親朋好友在等待,許多人在這里等著,舉行婚禮。
花轎馬車,繞過余讓家直接過去了。
余讓匆匆忙,跑到花轎馬車前,大聲問道:“芳芳芳芳,怎么不到我們家舉行婚禮儀式,直接就去趙宮,這不符合禮儀啊?”
路程是隨車護衛之一,說道:“余公子,我們是奉命行事,經過豐素大人與新娘父母的商議,這邊的儀式今天上午就不再舉行。
芳芳父母還有她的弟弟,此次的安排是一起去趙宮,先去鹿樓合羅面總店舉行婚宴以后,再去參加趙宮的結婚儀式,這是趙王下的命令。”
余讓生氣地說道:“這是成何體統呢,沒有事先通知,我們在這里,都準備好招待父老鄉親了,沒有新娘子出嫁儀式,如何是結婚,我們這些人都白忙活了,這都是什么事嗎,怎么辦啊?”
路程依然客氣地說道:“余公子不要急,我們現在得到允許,芳芳姑娘的伴娘也可以,隨家人一同上車參加婚禮,她的朋友,你們也可以上車,去趙宮參加婚禮。
不過,我們并不勉強你們,比如,智瑜姑娘就不想上車去趙宮。
要不你可以問問,芳芳的父母,她們也同意去趙宮舉辦完婚禮,回來再招待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