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代武帝,天下無雙
-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女子
- 與清風無關
- 2385字
- 2022-11-14 03:32:09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代武帝,天下無雙
漢武帝劉徹繼位后,館陶公主因為擁立有功,權勢變得很大。
她的女兒阿嬌也被順利地封為皇后。
得到了武帝的寵幸。
應該來說,館陶公主是這場爭儲大戰中的贏家。
而其勝利的秘訣就是善于審時度勢,這是一個能夠巧妙周旋于不同勢力,縱橫捭闔獲取最大利益的女子。
而且又善于多方面投資,并能夠根據情況及時更換陣營。
雖然歷史上陳阿嬌因為沒有子嗣還有其他原因被漢武帝嫌棄,最終被廢。
但從開始來看,漢武帝與館陶公主之間的關系還是很融洽的,這種融洽就是武帝劉徹最大的資本了。
陳午死后,館陶公主養了一個男寵董偃,被朝中大臣參了一本(尤其是東方朔),漢武帝仍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館陶公主是漢武帝劉徹的貴人。
在她的幫助下,武帝才得以成功的上位。這份恩情漢武帝自然不會忘記,所以才會縱容館陶公主種種不合規的行為。
館陶公主可以“為所欲為”,本質上還是贏得皇權斗爭的結果,實際是利益交換來的
我們回過頭來繼續看漢武帝。
漢武帝開創的王朝,是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
他當得起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其在位期間,曾用年號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
《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
在他登基之初,漢武帝繼續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
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
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
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于中央。
他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
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
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臺上獨領風騷兩千余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
但漢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里”。
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在一系列的政策下,漢朝的政壇呈現出繁榮的局面。
而對于一個皇帝來說,文治后就是武功了。
所以,在劉徹繼位后,他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
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
而漢武帝對外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后派衛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于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
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
這次用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
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
衛青首次出征,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加封關內侯。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騎兵大舉南下,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
漢武帝派李廣鎮守右北平(今遼寧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
漢武帝又派衛青出征,并派李息從代郡出兵,從背后襲擊匈奴。
衛青率三萬騎兵,長驅而進,趕往前線。衛青本人身先士卒,將士們更是奮勇爭先。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匈奴大敗而逃。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
武帝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
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
衛青率領四萬大軍從云中出發,西繞到匈奴軍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后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
衛青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
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妙,倉惶率兵逃走。
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
因為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里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筑的邊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擋了回去。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制,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
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松了警惕。
衛青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
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
衛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說:“微臣有幸待罪軍中,仰仗陛下的神靈,使得我軍獲得勝利,這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
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為侯。
經過幾次打擊,匈奴依然猖獗。
入代地,攻雁門,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陜西綏德縣東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4年)二月,漢武帝又命衛青攻打匈奴。
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后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殲滅匈奴軍數千名。
這次戰役中,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騎首次參戰,奪取了河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