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淵,輝煌又悲慘的一生
-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女子
- 與清風無關
- 2138字
- 2022-11-14 15:53:49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淵,輝煌又悲慘的一生
“但凡后朝反抗前朝的,都需要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有必要嗎?民眾又不是傻子。”
“騙的了自己,難道還能騙的了自己身邊的人?”
“何必呢,這天下本就是大家的,誰有本事誰坐就是了?!?
“搞得如此艱難,裝的不得了,老子看著都累?!?
蒼穹鏡盤點中的留言,讓諸多位面王朝的掌權者們不由地苦笑了起來。
這蒼穹鏡哪兒都好,就是將這個留言放開看上去倒是不怎么完美了。
這豈不是要將所有的開國者一網打進了嗎?
而李淵看著自己的盤點,似乎回想起了當年的種種,不由苦笑:“能夠看到后世對自己的盤點,也算是一種追憶吧。”
“只是朕怎么想的,這吳辰好像知道一般?!?
而至于大唐的文臣武將看到關于李淵的盤點,有的沉默不言,有的則是老淚縱橫。
特別是跟隨李淵身邊起兵的那些臣子們,在看到這盤點時候,仿佛有經歷了一遍過去的事情一般,心中有著無限的感慨。
“若是按照功績來說,太上皇確實能夠稱得上一代明君了?!?
“只不過現在的大唐光芒已經很耀眼了,在這光芒之下,太上皇的功績就顯的有點微不足道了?!?
朱棣看著視頻,長嘆一聲:“唐朝的歷史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玄武門之變,在這段歷史當中,李世民當之無愧的主角,但朕看來,李淵在這件事情中表現出來的隱忍和承受之力,可以算得上很好了?!?
蒼穹鏡中的盤點緩緩進行:
“大唐建國了?!?
“這是眾望所歸的現象,也是李淵有驚無險最好的回饋?!?
大唐的故事的開啟,其實也是李淵新人生的開啟。
坐上了皇帝,才能從皇帝的角度考慮問題。
“他想到漢高祖劉邦糾正秦朝的亡國錯誤,從而才產生大漢的繁榮,他又對隋朝進行全面反思,“唐公有霸王之術,必為撥亂之主。”
“在李淵的主導下,開啟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
“李淵全面總結了自秦代、漢代、隋代的所有優越性的制度,包括從官制、完善租庸調法,恢復均田制度,恢復和發展科舉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結束了地方紛亂,結束了隋末以來的戰亂局面?!?
“從而將帝國設計帶向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有利局面,為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創造了必要條件,這種開拓性的舉措和歷史定位不容忽視?!?
“世人都說李世民納諫,殊不知李淵在納諫上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對于納諫,李淵深刻地說:“自知者明,人不能善鑒己過。如善為文章,工諸技藝,皆自謂己善,他人不及?!?
“有一次諫議大夫蘇世長在陪李淵宴飲時,也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抽風”說:“此殿隋煬帝所作耶,是何雕麗之若此也?”
“李淵聽了趕忙告訴他說:“卿雖然看似說正話,其實你的心思很偽詐,你難道不知道這個殿是我建的?你為什么要故意如此歪曲我?”
蘇世?;卮鹫f:“我實在不知道,但見傾宮、鹿臺(紂王所造)琉璃之瓦,并非受命帝王愛民節用之所為也?!本o接著蘇世常對李淵列舉了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又指出“今初有天下,而于隋宮之內,又加雕飾,欲撥其亂,寧可得乎?”
蘇世長是在王世充失敗后歸降李淵,他居然當面把李淵建造宮殿比喻成紂王、隋煬帝,真可謂膽大矣,沒想到李淵聽完后沒有任何不高興,在李淵的努力下,大唐帝國開始逐漸走向元氣的恢復。
玄武門之變,是李淵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或許李淵自己也沒想到,兒子們竟然發生殘酷傾軋,甚至最終導致“玄武門之變”的他要負主要責任?!?
“按照傳統,皇位就是按照長幼排序,這樣自然是李建成獲得太子之位。然而李世民的功勞太大,只因這個理由,完全拋棄了從能力、功績上選擇皇儲,未免有點有失公平?!?
“世民功名日盛,上(高祖)常有意以代建成”,忽而又“無易太子意,待世民浸疏?!?
多年后,李世民自己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武德六年以后,高祖有廢立之心而未定,我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
正是在李淵父愛泛濫的的反復猶豫下,導致了事態進一步失控,最終釀成人倫慘劇,血腥的氣息噴灑到了史書之上。
“”武德九年的六月,大唐卻剛剛經歷了令人顫抖的“玄武門之變”。老皇帝李淵作為這個親情悲劇的最大沖擊者,開始變得心灰意冷,在事變的第三天,李淵還沒來得及擦干老淚,就被迫選擇退位,正式向天下發布李世民為皇太子的詔書。
幾天后,李淵正式提出“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
以此正式完成了父子的權力過渡。李淵做了太上皇之后,不僅喪失了對帝國的掌控,同時在生活規格上也失去了許多。
貞觀三年(629),剛三十出頭的李世民得知大破突厥的戰報后,頗為得意地對臣下說:“過去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于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恥其雪乎!”
李世民的這番話就是要大家知道,他爹李淵的恥辱,被他全部清洗,這種歷史的接力棒,李世民會做得更好,李世民想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是正確的。
父子此后的感情相當寡淡,甚至彼此已經產生了難以彌合的隔膜,在李淵住到大安宮后,從此再也沒有一位大臣去朝見他,他也不能隨意與外人往來。
締造大唐的李淵在凄涼、苦悶、失落、走完了老年的生活。
貞觀九年,李淵去世,享年七十歲。
作為父親來講,他的兒子終于將全面超越他,這是一種幸運。
從人倫角度來講,這個創建大唐的開國之主的情感世界未免過于凄涼。
李淵去世不久,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也去世了,陵寢規模比李淵的還要大。
一次李世民和魏征一起觀望昭陵,結果魏征故意說看不到,李世民就指著昭陵的方向告訴他。
這時候魏征頗為大膽地說:“臣以為陛下望獻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