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雄才大略破匈奴——劉徹

公元前141年,太子劉徹登基,即漢武帝,為西漢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劉徹可以說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繼承“文景之治”,經過60多年的統治,原本就處于文景盛世的西漢發展到鼎盛時期。后人常將漢武帝與秦皇、唐宗、宋祖相提并論,頻繁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史書和文藝作品中。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年輕時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少年”,經常帶著手下和結交的朋友遠游嬉鬧,以打獵的名義肆意踐踏莊稼,當地百姓苦不堪言。但頑皮嬉鬧只是少年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漢武帝的遠見卓識漸漸展現出來。

在當時,董仲舒特別推崇孔子,認為他的德治、仁政,重視倫理教育的儒家思想應當得到廣泛的提倡,而想要推行這種思想,就不能再分心于別的學術思想,思想與思想之間是不可以齊頭并進的。董仲舒的這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不僅得到了漢武帝的支持,還得到了地方官員的充分肯定和推行,使之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大正統思想。

公元前128年,漢武帝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勢力,采納了大夫主父偃的建議,正式頒布了“推恩令”。所謂推恩令,就是把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以外的其余諸子,在原有的諸侯封地上封侯,新封侯國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地的郡管理。于是,諸侯國出現了“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的局面,導致“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十里”。

同時,為了限制各諸侯王網羅人才,漢武帝還規定,但凡仕從于諸侯的,絕對不可以再仕從于朝廷,從而有效抑制了諸侯與官吏結黨營私、串通一氣的可能,保證了諸侯王因為分封而存在的獨立性。

當然,漢武帝最令后人稱道的功績乃是抗擊匈奴。西漢王朝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面臨著來自北方匈奴民族的侵襲。雖然西漢王朝的軍事實力也很強,但迫于皇朝初建、百廢待興,自高祖劉邦至文景之治,對待匈奴人都是以和親為主。

直到漢武帝即位,在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之后,漢朝已經有了充足的國力,具備了向匈奴人開戰的資本。建元六年(前135),大臣桑弘羊看到匈奴屢屢來犯,他對漢武帝說:“春秋戰國的時候,諸侯國之間從來沒有一個盟約是堅固的,只有用武力解決,才能使邊境的老百姓得到安寧?!睗h武帝非常欣賞桑弘羊的建議,更加堅定了抗擊匈奴的決心。

除此之外,朝廷中以王恢等人為主,極力主張痛擊匈奴。漢武帝也想打擊匈奴人,就同意了主戰派的提議——發兵攻打匈奴人。此時,漢朝擁有衛青、霍去病、李廣、公孫敖等聲名顯赫的名將,大破匈奴兵,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從此之后,匈奴再也無力來犯。

不過,經過數十年南征北戰,大漢建國70余年來所積財富消耗一空。為解決財政問題,漢武帝先是在全國實行鹽、鐵、酒的專賣,繼而又擴大對商人的征稅范圍。這一系列的政策雖然增強了國力,但過重的征稅和連年征戰,終于引起百姓的激烈反抗。

到了晚年,漢武帝也認識到了自己的許多錯誤,他頒下《輪臺罪己詔》,說“方今之務,在于力農”,遂封田千秋為富民侯,任趙過為搜粟都尉,推廣“代田法”輪耕增產,讓百姓休養生息。這些政策,總算稍稍挽回了局面,奠定了漢室中興的基礎。

總而言之,后代史家對于漢武帝的評價眾說紛紜,呈現兩個極端。漢武帝對于漢朝乃至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好還是壞,后人自有評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榆树市| 随州市| 普兰县| 金阳县| 湖南省| 普定县| 龙江县| 克山县| 神木县| 抚宁县| 江源县| 邵武市| 思南县| 富川| 阆中市| 岳阳县| 建德市| 沧州市| 神农架林区| 柘荣县| 靖江市| 平遥县| 湟中县| 岳阳县| 彭山县| 陆河县| 长子县| 香河县| 来安县| 中方县| 凤冈县| 锦屏县| 宜丰县| 永丰县| 林口县| 信阳市| 周至县| 吉林省| 吴忠市|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