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7章 【042】南北賽馬

這天午后,女眷們都在風和日麗的臨水樓上看戲。

府里來的人多,便也請了人進府來玩雜耍,她們坐在樓上聽得下面敲著鑼地耍猴戲。

熱鬧非常。

看那兩只猴子翻筋斗,伴著鑼鼓聲聲。才停下來,便有一老一少走了過來,說書。

說的便是這時候平城流行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辭》的故事演繹。

故事里的花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請的便是此次南征將領家的夫人女眷。

也有的帶了孩子過來。自樓上看耍猴人遞個棗糕給猴子,兩猴子捧著,蹲坐木臺下兀自吃得津津有味。

“猴子吃棗糕。”

府上四小姐馮清聞聲,便也看了一眼。孩子的母親正在跟她三嫂說著話,聽到了,順手遞了一塊鮮羊奶酥給自己孩子。

又跟太師府的三少夫人說,“聽說,長樂王又得了幾匹西域來的天馬?”

“還是原來的,養在莊子上,寶貝成什么樣子?!碧珟煾俜蛉四率弦蚕氲搅?,是她成親時候,背負嫁妝的良駒。

原是說的世子妃,嫁的又是太師府嫡長子,她父才額外給了她駿馬良駒。

落選駙馬,便可能要上沙場,建功立業。她父穆亮原是說,男兒自當如此,現在卻看低了他。說原本看他父熙還不失光明磊落。

時年領軍者重德。穆氏遂笑著說,“那等好馬也不是總能遇到。天子說要賽馬,說是每人出三匹馬,才叫人拿了出來。”

來這里的女眷,此刻在太師府水閣之上看猴戲,自然是當家男人應邀來了太師府里賽馬。

也有好馬,還說要贏了天子的異邦貢馬回去。那婦人接著說,“可惜離得遠了點,賽馬可比這猴戲好看多了?!?

孩子和老人喜歡,喜歡這等滑稽熱鬧。府上的老夫人也看得目不轉睛,跟前也坐著孩子,一男一女,倒是眼生。

停了停,又說,“我陪嫁的馬都叫他拿了去,卻是蠕蠕國過來的。說是沖刺速度差了些,勝在耐力好?!?

蠕蠕國,柔然國,馬種應該是后世的蒙古馬。以耐力見長。

太師府四小姐馮清身側的丫鬟彩云,卻是知道,府上都有,說是生得威武矯健的還是西域來的馬。

魏天子出巡,便多是用的西域的高頭大馬,一派天家氣象。還有吐谷渾的馬。

然后,聽這些出身或者嫁到文官武將家的女眷,說起氐人建立的前秦國與南朝東晉一戰,公元383年淝水之戰,戰敗。

被東晉趁勢追到了黃河流域。而南朝,眾所周知原是西晉皇族,瑯琊王司馬睿南遷后,于公元317年建立起來的王朝。

簡單來說,是要在南地重建北方的家園。也是要光復他們北方的失地,就像是亂世里的桃花源。

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投奔?,F在,來了北地的南方商隊說,他們走南闖北,南朝的馬并不稀罕。

也有遼闊草原放牧,牛馬羊都有。丫鬟彩云聽她們中也有出身商賈的人說,“說是他們喜歡用牛耕地,不用駱駝。商隊便也不要?!?

“是說的,他們的馬不走我們這里也沒有關系。吐谷渾給他們馬,他們給牛羊,還有孔雀。”

也就是說,南方也有好馬。太師府四小姐身邊的丫鬟也是知道的,一開始懷疑是吐谷渾,說是,那時原是不許將馬等軍用物資運到長江以南的。

現在,吐谷渾仍然不認。

事實上,他們追了上來,追到了黃河流域。五萬人,就有五千匹戰馬。可不就是兵敗如山倒。

然后,聽她們接著說,“并不差的。說是他們更加訓練有素,射殺了馬,兩人騎一匹馬,速度也沒有慢下來?!?

負重和耐力出眾。太師府四小姐馮清也聽說了。

來了北地的商隊說,南朝也有絲綢之路,秦朝就在修了。就得用牛用馬負重。

南方絲綢之路,并不像西北絲綢之路那樣被世人熟知。南方絲綢之路,也稱蜀身毒道,是一條起于蜀地(今四川),經滇(云南),到達印度的通商孔道,總長約2000公里,是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之一,正式由官方開鑿始于秦代。

《史記》所言:“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边@是關于南方絲綢之路最早的官方權威書籍記載。

歷史上的云南馬在南方古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就是秦朝時期就得在南方畜牧。

我國是最早開始馴化牛馬犬等的國家之一,從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已有馴化的馬匹。

據考古發現,在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間,西南地區沒有馴化馬的歷史,?南方地區主要以農耕為主,在一系列考證中,人們最終認為西南馬是隨古羌人南遷來的,即由北(?陜南、四川)?往南(云南),再往東(貴州、廣西)進行分布。

古羌人是上古時期,生活在現今中國隴山山脈以西的地區上一個重要的群體。

古羌并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對西部許多不同族群的統稱。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習俗、服飾、語言等等。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涿水草而居,以遷徙農牧業為主,所以古羌人與羌族不是同一個概念。

商朝時,殷人就把中國西方的許多部落統稱為“羌方”。是我國古代民族中極其重要的群體,分布范圍廣,部落支系繁多,對中國歷史和民族發展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古羌族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成功馴養動物的族群,至少亞洲牛、羊、犬均由他們馴化而來。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可能通過印度購買阿拉伯的馬種,還有波斯馬,馬其頓馬等。

阿拉伯國建立在我國唐朝時期,這時候區域政權林立,而這時期的印度也是個松散的多政權區域,南朝商隊可以途徑列國到達波斯等地。

“他們的馬種繁育也早。也就是說,如果南朝的宋來和我們賽馬的話,可能不會輸?!瘪T清聽這些見多識廣的將軍夫人如是說。

而她的三嫂穆氏也是這么說的。據南來北往的船隊和商隊說,南朝的馬負重好,耐力好,比駱駝劃算。

“是說的,他們商隊偏愛南朝的馬,性情溫順。也不怕水,水勢平緩,南馬能游過洛水寬的河?!?

他們說,馬是會游泳的。它們甚至背上馱著人也可以游起來,但是馬游泳的時間比較短,距離也不長。

在水流湍急的河中,馬會因為失去平衡,而被水流卷翻喪生。

“相對在深水中的游泳,馬更喜歡在淺水區奔跑追逐。是說的,他們平日里就這么馴馬?!?

又說,“有四肢傷病的馬,還會在水中進行康復訓練,但是水不會很深,馬蹄可踏在水底的地面上?!?

聽得更多的人恍然,南朝的馬確實一戰下來,折損更少,其實是他們會給馬治腿傷。而吐谷渾證實了,馬可以在淺水里養傷。

吐谷渾,《金壺字考》謂其音讀為“突浴魂”,“谷”讀為“浴”,是從吐谷渾語原音。

據《宋書》記載,吐谷渾控制的勢力范圍大致在現在的青海東南部、甘肅蘭州西南和四川西北部分地區。

吐谷渾從事畜牧業,尤善養馬,故其國以產良馬知名。那時吐谷渾有方圓千里的湖泊,湖內有小山。

每到冬天結冰,吐谷渾把一批優良的本地牡馬(雄馬)放進小山上,然后放入從波斯引進的牝馬(母馬)。到了第二年春天,母馬們就都“有喜”了。

由于兩類都是選出來的優良品種,生下來的馬長大后高大神駿,耐勞耐寒,這就是青海驄。史籍上說:“能日行千里,世傳青海驄者是也”。

還有一種是“蜀馬”,體型小,善于走山地。吐谷渾兼有兩種良馬,既可在草原上馳騁,又可在山地上奔跑。而退居高原,地處邊國,吐谷渾尚且沒有能力與中原林立的政權爭雄。

偏安一隅。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其首領樹洛干自稱大單于、吐谷渾王。

南北朝時,先后附屬宋、齊、北魏。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其王夸呂始稱汗,建都伏俟城(今青海湖南鐵卜卡古城),他奉行睦鄰政策,與東魏、隋室相繼通婚。

唐初,其政權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由其王伏允子達延芒結波率領,以鄯善為中心,后臣服于吐蕃;東部由伏允長子慕容順率領,以伏俟城為中心,臣服于唐。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慕容順被部下殺,子諾曷缽繼位。次年,受唐封為河源郡王,號烏地也拔勤豆可汗。后尚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受封為駙馬都尉。其二子亦娶唐金城縣主、金明縣主。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因受吐蕃攻擊,率部逃涼州(今甘肅武威),吐谷渾國滅亡。后部眾散在朔方、河東之境。部族分散,史稱“退渾”。

這里提到的“蜀馬”,肯定是原產蜀地的馬,可能是三國時期蜀漢運糧的木牛牛馬所用到的馬。以速度推斷,可能做了個木頭套,方便拉車,也不容易被射殺。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并不缺馬,西南有蜀馬,南遷的西北馬種(青海馬)逐漸適應西南自然環境,形成了體形小巧、刀狀肢勢、抗逆性強、善走山路等特點的云南馬。

云南馬,也稱“滇馬”,是中國歷史上優良的馬種,大理馬、烏蒙馬、騰沖馬都屬于云南馬。

在舊時的南方古絲綢之路和滇藏茶馬古道上隨處可見云南馬的身影,這種馬以肌腱發達、性格機敏、善于爬山越嶺,長途持久勞役、耐粗飼等特點見長。據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載:“蠻馬出西南諸番……大理馬為西南番之最?!?

蠻馬和大理馬都是當時滇馬的別稱。明代設軍馬場于永勝縣,宋代以來,滇馬仍不斷向省外輸出。故而南北朝時期,北朝和南朝僵持很多年,騎兵各有側重而已。北朝以鐵騎為主。

南朝的兵種,有步兵、水兵和騎兵,進而在宋王劉裕時演化多兵種聯合作戰成型。南北朝時期的均勢,說明各有優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黎川县| 永修县| 杂多县| 泾川县| 彩票| 乌兰浩特市| 饶平县| 宜春市| 休宁县| 香港| 买车| 易门县| 辉南县| 扶绥县| 兴化市| 新源县| 玉山县| 衡东县| 高陵县| 东海县| 本溪市| 从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德昌县| 额敏县| 福贡县| 财经| 五常市| 舞钢市| 江口县| 若尔盖县| 台江县| 小金县| 揭东县| 平潭县| 江达县| 阳春市| 始兴县| 扶沟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