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5章 【010】亂世桃花源

  • 魏宮蓮
  • 紅豆八寶飯
  • 5803字
  • 2022-11-28 08:14:27

北魏文獻帝又征馮弘于高麗,高麗乃殺之于北豐,子孫同時死者十余人。

北燕兩代以來,都與南朝交好。而宋文帝劉義隆是還要北伐的。

高句麗,本身也是自東晉時便向南朝稱臣,劉宋高祖劉裕與少帝劉義符在位時都曾遣使高句麗,對長壽王高璉加官進爵,冊封他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高句驪王、樂浪公”。

公元438年,馮弘入高句麗兩年后,宋文帝準備停當,便下令王白駒、趙次興兩人帶兵出海以迎馮弘,并傳令高句麗“料理資遣”。

這次所走的路線,從之前幾次北燕與南朝的聯絡來看,應該也是取道從山東,很可能還是從東萊出海,在遼東半島登陸。

登陸遼東的劉宋,約莫七千人,走向高句麗。一開始并沒有引起北魏過多關注。

在他們看來,長壽王連接壤的北魏都敢違抗,拒不交出馮弘,就更加不可能對隔海相對的劉宋屈服了。

而且,已經賜死。

一開始推說是北魏要人。而他們也是剛剛收到消息:

是說的,走了三四百人,就像是逃難。在官兵到達前,他們上了船,沿途請予以接納救助。

太武平遼西,索要馮弘,高句麗王都拒絕了。時過境遷,他在北魏的兒子問候一聲,也有修好的意思。

時年講究孝道。

更加想不到的是,南朝的宋,這一趟只去了七千人。說是弘五子業現為宋太守,要接其父弘去宋。

而公元435年,宋元嘉十二年,宋文帝下詔封馮弘為“燕王”。

“燕王數為魏所攻,遣使詣建康稱籓奉貢。癸酉,詔封為燕王,江南謂之黃龍國。”——《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

現在,來了燕王馮弘的親眷,要求對質。

高句麗被逼無奈,這等事情,以反叛坐罪誅,確有其事。

當然,鑒于高句麗自東晉就稱臣,交好幾代人。馮弘南下附劉宋。

其實是不能以反叛罪論之。宋使說,“馮弘也不是高句麗的臣民,但他是國主冊封的宋的王爵,他的兒子在劉宋做太守和來信可以理解為他是宋的貴賓。”

高句麗被說得無言以對。于是,襲殺馮弘的孫漱和高仇也來到了宋使跟前。

高句麗使臣推說,馮弘在北豐,而他在王城。

這里面又有構陷。

或者說,又是庶位扶正的一例陷害。

他們有的繼承權限,就排在馮弘他們后面。事實清楚。

高句麗接待的使臣似乎也沒有想到,還有人推薦他領兵,這……北燕來人綿延八十里。

時年用人重德,何況領軍之將。雖然打仗回來已經是要上交兵權。高句麗使臣臉色一時也有些難看,但有人提醒了一句,是要對南面百濟用兵。

正是用人之際。

高句麗使臣遂又猶豫,推說要去回稟君主。但高仇已經認罪,馮家苦主等不得了,抬手拔出腰間短刀。

手起刀落。

事起倉促。他已俯首請罪,短刀在室內揮的開,一刀斬下就能致命。

血濺上墻紙。

一刀斬之。此舉也出乎宋使的意料。

幾乎就在高句麗的使臣回身的時候,南朝宋的人已經擒住孫漱,雙方的使臣同時阻攔道:“住手!”

跟著宋的使臣來的還有兩位宋將,率七千人。但這里已經是高句麗腹心之地,離王城也近。

全部被高句麗扣留。擒住孫漱的宋將王白駒也在其中。

但高句麗也有它的思索,遠交近攻,北燕的博士是這么說的。

之前已經得罪了北魏,南部還有強敵百濟國,與新羅結盟。

早在公元4世紀,日本就出兵進攻新羅,當時的新羅國力羸弱,在高句麗好太王的支持下打敗日軍入侵。

南北朝時期,雖然新羅和日本都和中國中原王朝有來往,但新羅和日本的關系卻始終無法得到全面的緩和,和高句麗走動更多。

公元427年,邊國高句麗遷都平壤,對百濟構成巨大壓力。

于是百濟與新羅和解,并在公元434年結為同盟,共同應對高句麗重心南移的壓力;另一方面加強同南朝的交往,并于公元450年向劉宋請求腰弩,從而加強軍備。

而這里是公元438年。百濟和新羅結為同盟之后的第五年,和重心南移的邊國高句麗時有邊地爭端。

也就是用人之際。

更重要的是,馮家和北燕百姓確實是有幾百人上了海邊的船。

而海天東望。高句麗王于廷議時也想起海邊,點點帆影,迎著如火夕陽消失在海天盡頭。

這時候,廷議刑法大同小異,賜死王及他的子孫,并遷徙走他的親近人員。而他們曾是北燕的統治者,也是知道的。

一開始,他們是這么想的。他們是連一天都不肯待了。

附近駐有官兵,但他們伐木浮海走的。也有漁船……大大小小的,不一而足,只是離開的決心。北魏使臣前來,高句麗遂說賜死馮弘及子孫十余人。

“而他們已經走了?”北魏使臣一開始也沒有聽明白。

追問一句,“投海走了三四百人?”

“走了,也有三四個月了。”高句麗揣摩著,途徑的漁民漁村零星救起,北魏境內必然也有,大概是沒有人去說的。

亂世逃荒,俱是可憐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是渡海船只簡陋,漁船為主,沿途擱淺幾十人。

南朝的宋,實還沒來得及說。他們就來了,使臣佐證,廷議便也改了前面的認定,更多人相信:

馮弘是冤殺的。但一開始并沒有賜死,只是分開,他們就上船跑了。高句麗也有想不通的。

跟南朝的宋使爭論了很久。“迫害?我們的人還沒有去,他們就登上了船。”

“沿途搜尋,救起幾十人。”

西漢時期乃至更早就有了編戶齊民,高句麗也在琢磨,他們是不肯回來的。而那幾十侍從也不肯留下,堅持南下,倒是跟其主馮弘如出一轍。

還有,高句麗該以中原王朝認可的方式繼承北燕,以得到更多的人認同。這也是真的。

無可辯駁。他們也想南下,但實力尚不如北燕。

并不是所有請求替朝廷戍邊的部落,都會被接受。但到了南北朝時期,他們已經意識到,中原王朝覆滅時總是有著更多機會:

高句麗原是邊國,也曾向北燕稱臣。這也是北燕國主馮弘在國提及邊國高句麗總是有著傲慢和偏見:

高句麗曾是邊地一個部落,被北燕打敗而臣服,就像北魏的賀蘭部。

原是相約組成北燕政權的王族之一,約為姻親,就像北魏有如賀蘭部的八大王公貴族,他燕地馮氏原也是。

原本的王族是鮮卑慕容氏。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元后只可能是慕容氏。他燕地馮氏也是。

北燕馮跋的元后是慕容氏的女兒。其弟馮弘名不正,就更加得是,劉宋的使臣知道:

據說,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成型于秦朝,遂滅六國而一統。

六國還是王,他秦始皇則成了王之上的皇帝。到了漢朝,繼承發展,漢高祖劉邦因勢利導推廣去了匈奴,約為兄弟,引得鮮卑人等過來,漢武帝則開發西域。

隨著絲綢之路延伸,千金買天馬,與公主和親并行。

也是一種融合。到了三國時期,天下大勢,分分合合的,就跟草原上鑄金人不知怎的流行起來。高句麗來得倒早,一開始并不起眼,被燕山下的馮氏擋了個嚴實。

馮唐易老,馮氏封地有好馬,北燕慕容氏還是選了馮氏。而劉宋的短刀,明顯比北燕的更精良。

這種全長在半米左右的短刀,是橫刀,已經有了后世唐式陌刀的鋒利。

他們拿在手里傳看,是比北魏的兵刃更無堅不摧,女人都能一刀斬殺武將。是劉裕步兵用來對付南燕和北魏鐵騎的,而從行程推算,劉宋來得更快。

原是隔海相望的。他們得了北燕大片土地和人口,廷議也想北方爭雄,做得比北燕更好,更傾向于交好隔海相望的劉宋。

南北朝時期出海航行,自是險象環生,他們走得匆忙。說是有的人的船被大風吹斷了桅桿,用長繩子吊著船帆才保持航行,幸虧此時已經離海岸不遠了,很快便到達了劉宋的東萊。

然后,去了王城建康,將燕王馮弘的書信遞交宋文帝劉義隆。求一個公道。而劉宋這么快就派出七千人的遠征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們同意接納。宋使是這么說的,“我們已經接納了馮業,也同意接納馮氏的族人百姓。”

“綿延八十里,老弱婦孺,實際上青壯男丁只有三四萬人。”高句麗的人跟宋使確認。

時年雖沒有難民的庇護說法,卻也有差不多的表達。都到了國破家亡的時候。

不得不走。

愿意接納,實也是拿了它和龍城身后的燕國土地。

中原大地是這樣。他們原就在這片土地上:

戰爭也不能驅趕百姓。可以遷走。

高句麗的人也是這么做的,也聽說了,聽說馮弘的人去了南朝還在說:

也是馮弘那脾氣,實在守不住了,不然,他會選擇帶著龍城百姓棄城而去。出了城,還張弓搭箭,回身射出一箭。

將龍城以火箭引燃。跟著他的侍從遂也火箭如雨,都一個德性:

燒了它,也不便宜北魏。同行的高句麗的將證實,下令撤走的時候,是馮弘說的。

“一根雞毛,一捆稻草,也不給魏人留下。”也是解釋,他們的武器是更加精良吧,換上的時候也沒有多想。

就不說高句麗,北方的列國遂也將視線投向長江以南的地方,來往的商隊是說那里幅員遼闊,不輸給中原大地。

再過去,還有地方。

說是嶺南。

于是,高句麗長壽王最終還是將王白駒等人專門遣使送回建康,只是說王白駒等,濫殺高句麗軍兵,要求宋文帝嚴懲。

高句麗的武將被個女人殺死了,還是苦主,眾目睽睽之下一刀斬之。大概是沒法說出口的。

宋文帝劉義隆也順著臺階下,在高句麗使節面前把王白駒等人下獄先做足功夫,之后等高句麗使者回國才予以赦免:

“璉以白駒等專殺,遣使執送之。上以遠國,不欲違其意,白駒等下獄,見原。”

——《宋書列傳五十七》

與此同時,宋文帝也遣使問責高句麗王何以偏聽偏信,冤殺馮弘于北豐,及其子孫十余人。

高句麗長壽王也不得不在宋的使臣面前做足工夫,上馮弘謚號“昭成皇帝”之后,以中原王朝的國禮葬之。

追封皇帝,一般是兒子做了皇帝,追封其父。南北朝時期,斷不會無緣無故給這樣的殊榮,可視作高句麗是想以北燕繼承者的身份得到中原各國承認。

身后哀榮,國禮葬之。也就是,作為北方接替北燕的大國,想從北燕得到入主中原的資格:

五胡十六國。北燕算其一,而高句麗推斷得到了南朝的宋的承認。北魏遂才重新打量北地余下的對手。

不得不承認,這時的高句麗,也算得上是它的一個對手了。

而北魏的皇后,是延續秦漢時期公主和親政策,它的皇后就是接下來要打敗的主要對手之一。

這是對漢朝公主和親的繼承和發展,漢高祖劉邦么,白登之圍不得不許匈奴以公主和親:

所以,匈奴的皇后只是個幌子。更像是,擺交情,高祖劉邦和匈奴王冒頓單于結為兄弟,公主和親,以后就是一家人。

或者說,匈奴就成了大漢王朝需要征服的頭號對手。欺負匈奴沒文化,所以漢高祖劉邦和冒頓單于約定:

和與戰,是有期限的。匈奴輸了,就替兄弟漢朝戍邊,匈奴贏了,漢朝就以公主和親。期限滿了,匈奴可以接著挑戰。

冒頓單于同意了。又聽漢高祖劉邦說,“做兄弟歃血為盟,兩肋插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云云。雖覺得他一點也不像個天子,還是放兄弟劉邦走了。

而等著收債的冒頓單于游牧在漢室邊地,不走了,高祖劉邦遂以宗室女下嫁。直到漢武帝時期,大敗匈奴,約定作廢,還慕名來了鮮卑人等:

匈奴兄弟,咋不走呢。不說,鮮卑人也不走了。

重建魏國的拓跋珪,皇后是當時的主要對手前燕慕容寶的女兒,慕容氏;其子拓跋嗣,皇后是當時主要對手后秦姚興的女兒,姚氏;其孫拓跋燾,皇后是當時主要對手夏的赫連勃勃的女兒,赫連氏……而魏國接下來的皇后是北燕馮氏。

北燕馮氏已經在亡國之際,馮弘以最小的女兒公主和親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也就是左昭儀馮氏,而這里再來一個皇后馮氏。

皇后馮氏的生母是樂浪王氏。邊國高句麗趁北燕和北魏爭雄,吞并樂浪郡,改名平壤。所以,皇后馮氏是因為北魏也承認了高句麗的挑戰資格:

它等著。

這是南北朝時期北地五胡十六國,爭斗至今,默認的一種兼并法則:

話說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平遼西,這一方的北燕,堅持到了最后。遂成遼西領頭雁。

可能是太武帝已經立了皇后赫連氏,不能更改,北燕的和親公主不是北魏皇后。更重要的是,后秦國主姚興已經給出應對之策:

不是皇后,他不嫁女。后秦國主姚興據說是十六國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

信佛興儒。大抵如此,在同時期可謂獨樹一幟,吃了多少虧,仍心存善念:

赫連勃勃總跟在姚興身后,趁火打劫。這樣的姚興,卻被北魏拓跋珪視作僅次于南燕慕容寶的對手。

北魏拓跋珪就想過迎娶姚興的女兒,其子北魏第二位皇帝拓跋嗣,迎娶姚興的女兒就是以皇后之禮。這里,北燕馮氏已經亡國。

而在南朝的宋承認后,北魏也認可高句麗有資格:

所以,皇后馮氏。仍然是北燕馮氏。

然后,母親樂浪王氏,來自樂浪郡。而高句麗已經趁亂吞并樂浪郡。有的事情,只能是推斷。

北燕皇室也沒有因此滅亡,馮弘還有幾個兒子各奔東西,有一支歸順北魏,北魏文明皇后馮氏即北燕末代皇帝馮弘的孫女。

另一支300人,于公元437年在馮業的統領下從海邊登船逃難,浮海萬里,投奔南方的劉宋。

而抵達劉宋的馮業,就成了馮弘的第五個兒子。其事記載于《隋書譙國夫人傳》:“梁大同初(公元535年),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冼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聘以為妻。融(馮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句)麗也,遣融大父(祖父)業(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劉)宋,因留于新會。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守指太守,牧指刺史)。”馮寶所娶之妻,即為嶺南赫赫有名之冼夫人,也就是隋朝的譙國夫人。

公元438年,北燕末帝馮弘死后被追封皇帝,南朝的宋用士的劍與禮,讓北方的胡人再度恍然有所穎悟:

是漢人說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盛名之下,不甘心的自然還有北魏。他們興師動眾,拿下龍城,已近一統北方,眼見著萬眾歸心。

卻讓南朝的宋又踩著他們,踏上更北方的朝鮮半島,于他們疏忽之處扳回一成,成就了宋的士的名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出自《論語·子罕》。意思是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去了邊國高句麗的北燕遺民三百人投海浮宋,求一個是非公道,就來了七千人的遠征軍。

替馮弘及其子孫十余人討要。

還是他們剛剛拿下的北燕。

他們滅北燕,可是去了五萬人,馬一萬匹。一開始,還有人夸他們魏軍軍紀嚴明,戰時也不濫殺平民百姓。

南北朝時期,也如大浪淘沙,能夠從南北雙方激烈角逐里脫穎而出。

自然是時年做得最好的。而這次又叫南朝的宋踩了北魏,贏得邊國高句麗信服,之后長壽王高璉“每歲遣使”,對劉宋更為用心。

公元439年,長壽王甚至響應宋文帝的詔令,直接送了800匹戰馬給南朝以助宋軍北討:

“十六年,太祖欲北討,詔璉送馬,璉獻馬八百匹。”——《宋書列傳五十七》

高句麗送了劉宋,高麗馬,也是互通有無。劉宋也是要回禮的:

送些蜀馬?耕地的黃牛?

同年,公元439年,馮弘在北魏的兒子馮朗內徙長安。

兩年后,公元441年,文明太后馮氏在長安出生。而馮弘去了北魏的三個兒子,馮崇、馮朗、馮邈三兄弟,那時還沒有因戰火分開。

在北魏為夢想奮斗,也以為帶著族人百姓來了他們夢想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詩》。

詩的序,桃花源記,記述一個世俗的漁人偶然進入與世隔絕之地的奇遇記。本文幻想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時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

它體現了當時人們的追求與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但現實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更多的王,割據一方。

其實,他們是相信能夠帶著當地百姓找到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世外桃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璧山县| 达孜县| 柘荣县| 雅安市| 延长县| 玉山县| 廊坊市| 郧西县| 图们市| 西林县| 江陵县| 新郑市| 固阳县| 五指山市| 全州县| 漠河县| 平湖市| 永城市| 丹巴县| 玉龙| 胶南市| 铜梁县| 弥勒县| 时尚| 上虞市| 柘荣县| 将乐县| 徐水县| 海丰县| 巩义市| 平阳县| 庆安县| 获嘉县| 钟山县| 南康市| 新邵县| 翁牛特旗| 江陵县| 海淀区|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