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拼音》
- 茍在北宋末年
- 趴蛤
- 2312字
- 2021-11-09 16:00:52
英娘美目盼兮的看著,正一絲不茍的行著拜師禮的金錚,絲毫不理會身后正死命拽她衣擺的小青。
她自然是能猜到小青想和她說什么,沒想到那日驚鴻一瞥的少年,竟就這么出現在眼前,不過也是,如此出色的少年郎君,父親身為知府,又怎么不關注到呢。
就是這束脩,想到這里,英娘死命的抿著嘴,不讓自己笑出聲來,前面這六禮都是合乎規矩,就是最后這拿出的麻將…學生給老師送這關撲之物,是不是不太正經。
不過也確是好玩,想到這兩日和母親小青有些沉迷此物,臉上又飄起了一片羞紅。
王夫人看著女兒的神色,又瞪了眼后面做著小動作的小青一眼。心中有些不喜,少女多懷春,女兒莫不是對這小郎君起了甚好感?
陳教授接過金錚奉上的茶盞,小小的抿了一口,就趕忙放到邊上,起身將金錚扶了起來。拉著金錚,越看越是喜愛!
“哈哈,恭喜仲文兄收的佳徒!”黃輔國看著兩人一副深情濃誼的樣子,趕忙上前湊趣道喜,樂的陳教授摸著胡子在哪里搖頭晃腦。
“日誠,這日后定要向教授悉心求教,愿你,早日金榜題名!”
金錚趕忙向知州行禮,感謝著知州的吉言,幾人一番商業吹捧下來,看的觀禮的幾個女子拼命捂嘴偷笑。
你恭喜,我還禮,鬧哄哄的好一陣,這套拜師的禮節終是全套做齊。
“相公,這馮大官人和馬參軍還在白沙津尋找水眼呢?”
眾人說著便到了席間,由于是個家宴,女人們也都不避嫌,紜娘做為半個女主人,跑前跑后的忙乎上菜上酒,眾人喝著小酒便聊起了移民之事。
“教授,這第一批得30多口井呢,還有灌溉農田的水渠,馬參軍這忙的是不可開交啊。都是你這好徒兒給他找的好差事!”
黃輔國指著金錚對著陳教授哈哈大笑,心里對眾人甚是滿意,這朝堂上定下來,第一批移民,最少得要2萬多人,這些準備都要提前做起來,不然就要出大亂子了。
“那老夫的學堂也要準備了,這一來,怕不下上千的學童吧。日誠,那日,陽明說有教幼童認字之法,那日倒不曾問起,今日相公也在,你,不妨與我們說說?”
陳教授想到那日陳凱所言,本想這兩日找陳凱剛好的問問,可惜陳凱去了江南,心里好奇了幾天,今日剛好,定要讓金錚解惑。
“老師,此法乃我們自小所學,乃取字的音和韻結合,拼出發音,只因我等家鄉口音與官話不同,陽明那青梅竹馬,正在做些發音上的調整,這樣,學出來,即使人不再汴京,但也能說得一口好官話!不似你我現在,一人一個口音,聽的甚是辛苦。”
說罷,便將拼音的使用之法,簡單的向兩人做了個介紹,聽的二人目露精光,便是黃夫人和英娘,聽的也是在那琢磨不已,他們可不是馮德倫那等見識之人,一聽便知這拼音的用處之大!如能推廣天下,那這大宋能識字之人…這又是何等的功勛?
金錚看著幾人心焦火燎的神情,心里暗暗偷笑,不將這拼音傳出去,讓天下多些識字之人,今后如何宣傳我們的思想?只有民眾開智,這個社會才能進步。思想才能傳承嘛。
“咳,咳。”金錚咳了幾下,吸引了眾人的主意,又說了句驚世駭俗之語。
“教授,所以,這識字,是不缺學究的,不求學問多好,但求識字,能學得此法,即是女子,也可做得學究。”
“女子為學究?女子為學究?這,這怕是不妥?”幸虧北宋這儒家理學還未盛行,雖說也有男女大防,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存在,這北宋女子地位雖不如武唐時期的女權盛行,但也是有著一定的地位。
畢竟司馬光就曾說過:“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詩,執俗樂,殊非所宜也”。可見,宋代女性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她們也有自己的自由和興趣愛好,可以讀書寫字。
只是這教人讀書識字?二人雖是覺的不妥,但又說不出那里不妥。
“相公,老師,只是教授幼童而已,缺乏學究時,偶為之。那蘇子瞻兄弟,識字之時,不也是其母所授?只是待教授圣賢之書時,當由學堂夫子傳授!”
金錚看著二人皺眉的樣子,怕是想把這拼音傳天下之事又給忘一邊了。
英娘和王夫人對視了一眼,聞言,心下也是一片震撼,女子也能為師?雖然家中孩童識字多為母親所教,可那是自家的孩兒,這叫教別人的孩兒,那,也要別人愿意才行。
“只是一個說法,諸位不必太過較真,現在講的是這個識字之法。至于傳授的學究,那是以后的事了。”
金錚見著眾人思緒有些跑偏,趕緊給拉了回來,也不管那會,到底是誰給帶偏了題。
確是黃輔國最先反應過來,咳嗽了兩聲,看了看金錚,又看了看妻女,想說什么,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金錚看的心里一陣好笑,老黃這還不是正宗的老官僚啊!臉皮還不夠厚。
“我等本是想在昌化軍的書院,先教教看,畢竟這發音還是有所不同,等調整成熟了,還望相公與老師相助,將這拼音發揚光大!讓天下能更多些識字之人。”
“日誠,莫只一個昌化軍,以看老夫看,這整個瓊州都可以試試嘛,到時候,你們要多廢廢心了。能得此法,這瓊州怕是要教化大興了!日誠!你我應共創此盛舉!”
陳教授摸著胡子,越想越是得意!好啊!這徒兒,這侄兒!都是老夫的!嗯,忽然想到什么,又拉著金錚說道:
“我近日就與蔡承旨去信說明此事,待瓊州教化大成,必要請他們在朝堂為你們請功!”
“老師,這是大家的功勞!你怎可將自己給忘了?這瓊州教化大興,相公與教授當為首功!”
英娘和母親還有紜娘看著這三個男人相互吹捧的模樣,均是無奈的搖頭,端起酒杯,忍笑互敬對飲起來。
英娘喝著酒,看著金錚與父親,教授談笑風聲的自在瀟灑,忽然,沒來由的心中一黯。
而陽明那傳聞中的青梅竹馬,此刻確是好奇的看著一個渾身都是血痕的男子,輕聲的問著黃儷:
“還能救的回來嗎?這好了,也怕是要毀容了吧?這渾身,就沒一塊好肉。”
“問題不大,有些戾氣攻心,外傷都不算事,這些時日,他們練兵,到是做了好些傷藥,就怕這心病難醫啊!”
黃儷看著床上躺著的男子,送來坤峒之時,便將他的情況做了說明,這其中的痛苦,怕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想著想著又想起了程賢,他和陳凱二人就這么去了江南,一路千萬要小心才好,這水滸里,不都說這大宋黑店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