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嚴寒地區:某水利樞紐工程安全監測系統鑒定及評價作者名: 朱趙輝 李新 武學毅 尚層 田振華 劉健本章字數: 1890字更新時間: 2021-10-23 01:13:12
前言
北疆嚴寒區某水利樞紐工程自2004年開始籌建,2008年9月下閘蓄水,總工期約5年,截至目前已運行9年。
從工程重要性來看,本工程是具有不完全多年調節功能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重要的水源工程之一。
從工程規模來看,本工程屬Ⅰ等大(1)型工程,其主要建筑物包括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副壩、泄水建筑物、發電引水系統、廠房及發電洞進水口閘井。
從地理位置來看,本水利樞紐工程地理位置緯度高,太陽輻射量小,具有氣候干燥、春秋季短、夏季涼爽、冬季多嚴寒,氣溫年較差懸殊,日較差明顯等特征。
從地質方面來看,壩址區位于兩條大斷裂擠壓帶內復向斜南翼,主要構造形跡有斷層和裂隙。
基于以上諸多方面原因,本樞紐工程布置了較為全面的監測項目,在施工期,監測施工單位能夠及時將采集到的監測數據反饋給建管局,保障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在運行期,所獲取的監測數據為工程的安全運行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同時為其他位于高寒地區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建設和運行管理經驗。
本書的編纂立意是面向從事工程安全監測的各方面技術人員,通過總結本水利樞紐安全監測項目的布置、安全監測儀器的埋設方法和監測成果,力求對其他安全監測工程和安全監測技術人員有一定的參考和使用價值,力圖為我國安全監測事業拓展、深入起到推動作用。
第1章為概述,介紹了工程概況、工程地質及水文氣象條件等。
第2章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的溫度控制,介紹了本工程溫度控制的特點、難點,溫度場計算成果,溫控標準和主要溫控措施。
第3章為工程安全監測設計與施工,介紹了監測設計原則、監測設計、儀器選型、儀器埋設方法、觀測方案及整編方法。
第4章為安全監測儀器鑒定方法和成果,介紹了安全監測儀器鑒定規范規程、鑒定工具,依據本工程埋設傳感器特點,制定了鑒定方法、標準和綜合評價標準,介紹了本工程安全監測系統的檢測成果。
第5章為監測資料分析方法及標準,介紹了監測資料分析規范規程、資料分析方法、監測資料中的誤差及粗差處理方法。
第6章為環境量監測資料分析,介紹了氣溫和上游庫水位監測資料的分析方法。
第7章為碾壓混凝土壩變形監測資料分析,針對本工程大壩主體內埋設的各類變形監測儀器在施工期、蓄水期、運行期的長序列監測成果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結合大壩運行工況和工程特性總結了大壩變形規律。
第8章為碾壓混凝土壩滲流滲壓監測資料分析,對本工程壩基揚壓力、壩體滲壓、滲流量、繞壩滲流等監測資料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總結出大壩滲流滲壓的變化規律,并指出了本工程壩基揚壓力中存在的問題。
第9章為壩體混凝土應力應變監測資料分析,介紹了由混凝土實測應變計算混凝土應力的計算方法,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運行工況下大壩應力變化規律。
第10章為大壩溫度監測資料分析,通過對基巖、壩前庫水、壩體等不同工程部位溫度監測資料的分析,得出了不同部位溫度變化的規律。
第11章為越冬層面部位監測資料綜合分析,本工程位于高寒地區,在每一施工自然年的越冬停工層面布置了有溫度計、測縫計和滲壓計用以監測越冬層面這一薄弱部位,通過測縫計和滲壓計監測資料反映出該部位在運行期的工作狀態。
第12章為發電引水系統監測資料分析,通過以流道為主線,對引水發電系統各建筑物的變形、滲流滲壓和應力應變監測資料進行深入分析,進而評價引水發電系統運行狀況。
第13章為安全監測工程總體評價。
全書共計13章。第1章由朱趙輝、孫建會、顧艷玲執筆;第2章由李新、朱趙輝、田振華、程恒、周秋景執筆;第3章由尚層、李光遠、武學毅、王鵬、上官瑾執筆;第4章由李新、高鵬、朱趙輝、唐斌執筆;第5章由朱趙輝、武學毅、尚靜石執筆;第6章由武學毅、李秀文執筆;第7章由李新、朱趙輝、劉健、李光遠、李秀文執筆;第8章由武學毅、云磊、朱趙輝、張石磊、李政鋒執筆;第9章由朱趙輝、李新、上官瑾、吳浩、劉健、尚靜石執筆;第10章由吳浩、賀虎、魏波、程恒、李秀文、顧艷玲執筆;第11章由劉健、楊庚銀、孫建會、朱趙輝、李政鋒執筆;第12章由田振華、謝小勇、高鵬、張石磊、王鵬執筆;第13章由朱趙輝、李新、尚層、孫建會執筆。全書由朱趙輝、李新、武學毅、尚層、田振華、劉健統稿。
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團公司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們表示誠摯謝意。本書定稿過程中,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張金接教授、葛懷光教授、竇鐵生教授、夏世法教授,河海大學顧沖時教授、三峽大學黃耀英教授都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向他們表示誠摯謝意!
限于編者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和錯誤,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