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寧蒙河段水沙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河道淤積嚴重,主河槽萎縮

由于上游引黃水量增加,寧蒙河道來水大幅減少;同時,龍羊峽水庫、劉家峽水庫的聯合調度運用,雖然發揮了巨大的興利效益,但同時也改變了寧蒙河段徑流過程的分配,加劇了寧蒙河段水沙關系的不協調。劉家峽水庫運用前的1951—1968年,下河沿站汛期與非汛期水量比例為61.95∶38.05,劉家峽水庫投入運用后至龍羊峽水庫運用前的1969—1986年,下河沿站汛期與非汛期水量比例為53.05∶46.95,龍羊峽水庫投入運用后的1987—2004年,汛期與非汛期水量比例為42.06∶57.94。下河沿站和頭道拐站的年輸沙量逐年減少,特別是頭道拐站的年輸沙量減少幅度更大,其輸沙量從劉家峽水庫修建(1968年)前的1.76億t減少到1968—1987年的1.09億t,龍羊峽水庫運用后,其輸沙量進一步減至0.39億t。龍羊峽、劉家峽兩庫聯合調度后,黃河寧蒙河段呈現出水沙量減少、年內各月水沙分配趨于均勻、洪峰流量減小、汛期大流量時間縮短、小流量時間增長的特點。也正是因為龍羊峽、劉家峽兩庫聯合調度,使得進入寧蒙河段的汛期洪峰流量減小、流量過程調平。就下河沿站而言,劉家峽水庫運用期間,汛期平均流量由劉家峽水庫建庫前的1975m3/s減小到1591m3/s,平均削減率為19.4%;龍羊峽水庫運用以后,其汛期平均流量進一步減小到945m3/s,其削減作用明顯增大,1000m3/s以上的流量均受到削減,平均削減率為40.6%。

因此,水庫汛期的控制,減少了下泄水量,使進入寧蒙河道的洪峰流量大幅削減,大流量出現天數大幅減少,減少了汛期寧蒙河道基流,惡化了進入寧蒙河段的水沙條件,降低了其汛期河道的沖刷能力,致使河道淤積嚴重。根據輸沙率法計算可得,寧蒙河段的淤積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河段,內蒙古河段1986年11月至2004年10月年均淤積量達0.748億t。河道淤積造成中小洪水流量水位明顯抬高,平灘流量減小,防洪標準大大降低。就三湖河口站而言,該站的平灘流量由1986年的4100m3/s左右減小到2004年的1100m3/s左右,主河槽嚴重萎縮。2003年8月河道流量只有1000m3/s即造成堤防決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花莲县| 黄龙县| 奇台县| 胶州市| 伊宁县| 扶风县| 沂南县| 内江市| 兖州市| 边坝县| 中超| 平塘县| 望城县| 罗平县| 南城县| 大石桥市| 凤城市| 东光县| 贵德县| 河南省| 慈溪市| 许昌县| 宁国市| 务川| 丽江市| 桐庐县| 秦安县| 安义县| 固安县| 民权县| 江油市| 哈尔滨市| 囊谦县| 望江县| 囊谦县| 任丘市| 峨眉山市| 沂南县| 丰顺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