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繪圖員實訓
  • 徐錦主編
  • 15字
  • 2021-10-22 17:07:45

學習項目1 基礎知識——工程制圖

單元1 制圖標準和投影的基本知識

1.1.1 基本制圖標準

1.圖紙幅面

圖紙幅面,見表1.1.1.1。

表1.1.1.1 圖紙與圖框尺寸  單位:mm

img

2.圖框與裝訂

圖框與裝訂,見圖1.1.1.1和圖1.1.1.2。

3.標題欄

標題欄,見圖1.1.1.3。

4.比例

比例是指圖形要素的線性尺寸與實物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分為原值比例、放大比例、縮小比例3種。見表1.1.1.2。

img

圖1.1.1.1 圖框

img

圖1.1.1.2 裝訂格式

img

圖1.1.1.3 標題欄

表1.1.1.2 比例表

img

注 n為整數。

5.字體

(1)基本要求:字體工整、筆畫清楚、間隔均勻、排列整齊。

(2)字體高度h公稱尺寸系列:1.8mm、2.5mm、3.5mm、5mm、7mm、10mm、14mm、20mm,一般高度不應小于3.5mm。

(3)字體。漢字應寫成長仿宋體,采用規定的簡化字。字母和數字可寫成斜體或直體,注意全圖統一。斜體字字頭向右傾斜,與水平基準線成75°,見圖1.1.1.4。

img

圖1.1.1.4 字體

6.圖線線型

圖線線型,見表1.1.1.3。

表1.1.1.3 線型表

img

7.圖線線寬

圖線寬度一般分粗、細兩種,比率為2?1。粗線寬度一般在0.5~2mm之間。

線寬的推薦系列為: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8.圖線應用示例

圖線應用示例,見圖1.1.1.5。

9.圖線畫法要求

(1)在同一張圖樣中,同類圖線的寬度應一致。虛線、點畫線及雙點畫線的畫、長畫和間隔應各自大致相等。

(2)點畫線、雙點畫線、虛線與其他線相交或自身相交時,均應盡量交于劃。

(3)點畫線及雙點畫線的首末兩端應是長劃而不是點。點畫線應超出輪廓線2~5mm。

(4)虛線為粗實線的延長線時,虛線在連接處應留有空隙。

(5)在較小圖形上畫點畫線或雙點畫線有困難時,可用細實線代替。

img

圖1.1.1.5 圖線示例

10.尺寸的組成要素及要求

每一個尺寸由3部分組成:尺寸界線、尺寸數字、尺寸線。見圖1.1.1.6。

img

圖1.1.1.6 尺寸示例

尺寸界線用細實線繪制,并由圖形的輪廓線、軸線或對稱中心線處引出。也可利用輪廓線、軸線或對稱中心線作尺寸界線。

尺寸線用細實線繪制,帶終端符號(箭頭、斜線)。

標注線性尺寸時,尺寸線必須與所標注的線段平行。

尺寸線不能用其他圖線代替,一般也不得與其他圖線重合或畫在其延長線上。

尺寸線不能有任何圖線通過。

尺寸數字位置:尺寸數字一般應注寫在水平尺寸線的上方,豎直尺寸線的左方,也允許注寫在尺寸線的中斷處。

尺寸數字方向:尺寸數字應與尺寸線保持平行且字頭朝上。一般應按圖1.1.1.7所示方向注寫,并盡可能避免在圖示30°范圍內標注尺寸,無法避免時應引出標注。

img

圖1.1.1.7 尺寸方向

尺寸數字不可被任何圖線所通過,否則必須將該圖線斷開,見圖1.1.1.8。

img

圖1.1.1.8 尺寸標注示例圖

11.斜度與錐度

斜度:一直線(或平面)對另一直線(或平面)的傾斜程度稱為斜度。一般用垂直線型高度比水平線型長度來表示,在有的規范中也稱為坡度,見圖1.1.1.9。

img

圖1.1.1.9 斜度表示圖

img

圖1.1.1.10 錐度表示圖

錐度:正圓錐底圓直徑與其高度之比稱為錐度。對于圓錐臺,則為底圓直徑與頂圓直徑的差與圓錐臺的高度之比,其值最終化為1?n的形式。符號、標注、作法見圖1.1.1.10。

12.尺寸標注示例

尺寸標注示例,見圖1.1.1.11。

img

圖1.1.1.11 標注示例
(a)正確標注;(b)錯誤標注

1.1.2 平面圖形的分析與作圖方法

1.尺寸分析

(1)定形尺寸。確定平面圖形中線段的長度、圓弧的半徑、圓的直徑以及角度的大小等尺寸。

(2)定位尺寸。用于確定圓心、線段等在平面圖形中所處位置的尺寸。

(3)尺寸基準。尺寸的起點,一般是對稱中心線。

2.線段分析

(1)已知線段。定形尺寸和兩個定位尺寸已知。

(2)中間線段。定形尺寸已知,定位尺寸知其一。

(3)連接線段。定形尺寸已知,定位尺寸未知。

3.平面圖形的畫圖方法與步驟

平面圖形的畫圖方法與步驟,見圖1.1.2.1。

img

圖1.1.2.1 平面圖形示例圖

(1)對平面圖形進行尺寸及線段分析。

(2)選擇適當的比例及圖幅。

(3)固定圖紙,畫出基準線(對稱線、中心線等)。

(4)按已知線段、中間線段、連接線段的順序依次畫出各線段。

(5)加深圖線(CAD軟件繪圖不需要這步)。

(6)標注尺寸、填寫標題欄,完成圖紙。

4.實例練習,分析并繪制圖1.1.2.2~圖1.1.2.4

img

圖1.1.2.2 練習圖(一)

img

圖1.1.2.3 練習圖(二)

5.小結

(1)掌握國家標準的基本內容:圖幅、圖框格式、常用比例、寫字要求及字形、圖線寬度等。

img

圖1.1.2.4 練習圖(三)

(2)熟練掌握圖形的分析,確定高效的繪圖次序與方法。

(3)正確使用繪圖工具,在目前計算機繪圖成為主流的情況下,只要準確確定圖形的構成元素一般就可以完成,手工繪制中需要一定的幾何方法才能作出的圖形對象,如圓弧的連接,在CAD軟件中不需要很煩瑣的步驟,所以,要了解計算機繪圖的特點與優點,以提高工作效率。

1.1.3 投影的基本概念、方法與視圖

1.投影原理

指將光線投向物體,在選定的平面得到物體圖影的方法稱為投影法。用線條把物體圖影的輪廓勾畫出來所得到的圖形即為投影。

2.投影類型

投影法分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又分斜投影法與正投影法。

投影分類圖見圖1.1.3.1。

img

圖1.1.3.1 投影分類圖
(a)中心投影法;(b)正投影法;(c)斜投影法

3.平行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1)類似性。當平面或直線與投影面傾斜時,其投影的面積變小或長度變短,但投影的形狀仍與原來形狀類似,這種投影特性稱為類似性,例如,面R。

img

圖1.1.3.2 投影的特性

(2)積聚性。當平面或直線與投影面垂直時,則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積聚為一條線或一個點,這種投影特性稱為積聚性,例如,面B、線CD。

(3)真實性。當平面或直線與投影面平行時,其投影反映實形(或實長),這種投影特性稱為真實性,例如,面P、線AB;見圖1.1.3.2。

4.投影與影子的區別

投影與影子的區別(圖1.1.3.3)。

5.僅有一個投影不能準確、真實地表達物體的形狀(圖1.1.3.4)

6.三視圖的原理與概念

(1)將物體正放在相互垂直的三投影面體系中,用正投影法向3個投影面投影,就得到了物體的三面投影,見圖1.1.3.5。

(2)為了畫圖和看圖的方便,假想地將3個投影面展開、攤平在同一平面上,并且規定:正平面V不動;水平面H繞OX軸向下旋轉90°;側平面W繞OZ軸向右旋轉90°,見圖1.1.3.6。

img

圖1.1.3.3 投影與影子

img

圖1.1.3.4 一個投影

img

圖1.1.3.5 三視圖的形成

(3)按上述方法展開后,見圖1.1.3.7。

img

圖1.1.3.6 三投影面的展開

img

圖1.1.3.7 展開后的三視圖

(4)投影面的邊框線和投影軸均不必畫出,同時,也不需要標明視圖名稱,最后得到三視圖的結果,見圖1.1.3.8。

img

圖1.1.3.8 三視圖的結果

7.物體與視圖及視圖間的關系

(1)方位之間的關系,見圖1.1.3.9。

img

圖1.1.3.9 位置關系
(a)物體上的位置關系;(b)三視圖所反映的位置關系

(2)尺寸之間的關系,見圖1.1.3.10。

img

圖1.1.3.10 尺寸的關系
(a)主、俯視圖(長對正);(b)主、左視圖(高平齊);(c)俯、左視圖(寬相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信宜市| 岢岚县| 乌兰察布市| 都匀市| 和硕县| 波密县| 同德县| 织金县| 垣曲县| 太仆寺旗| 滦平县| 广宁县| 嘉兴市| 山丹县| 乐昌市| 大同县| 南溪县| 历史| 平安县| 马龙县| 霍州市| 漠河县| 伊金霍洛旗| 东乡| 淳化县| 积石山| 双城市| 隆德县| 英吉沙县| 宿松县| 海门市| 屏东市| 五台县| 兴安盟| 九龙坡区| 黔西| 城固县| 阜平县| 高清| 三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