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5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試驗

建筑材料基本性質的試驗項目較多,對于各種不同的材料,測試的項目也不相同。通常進行的試驗項目有密度、表觀密度和吸水率。

2.5.1 密度試驗

1.試驗目的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下,單位體積的干質量。了解材料的密度,可大致掌握材料的品質和性能;用來計算材料的孔隙率。

2.主要儀器設備

李氏瓶(最小刻度值為0.1mL,參見圖2.3)、天平(感量為0.01g)、溫度計、玻璃容器、烘箱、干燥器、小勺和漏斗等。

3.試驗步驟

(1)將試樣磨成粉末,通過900孔/cm2的篩,篩去篩余物,再將粉末放入105~110℃的烘箱內,烘干至恒質量,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2)將不與試樣起反應的液體倒入李氏瓶中,使液面達到0~1mL刻度之間。

(3)將李氏瓶置于盛水的玻璃容器中,使刻度部分完全進入水中,并用支架夾住以防李氏瓶浮起或歪斜。容器中水的溫度應保持在20℃±2℃。

(4)經30min,讀李氏瓶內液體凹液面的刻度值V1(精確至0.1mL,以下同)。

(5)從玻璃容器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液面以上的瓶頸內部吸干。

(6)用天平稱取試樣粉末70~80g(精確至0.01g,以下同),記為m1。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將粉末徐徐送入李氏瓶中(要防止在瓶喉部發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可讀值左右為止。

(7)稱出剩余試樣的質量m2(g)。將李氏瓶傾斜一定角度并沿瓶軸旋轉,使粉末中的氣泡逸出。

圖2.3 李氏瓶(單位:mm)

(8)再將李氏瓶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經30min,待瓶中液體溫度與水溫相同后,讀液體凹液面的刻度值V2(mL)。

4.試驗結果

(1)密度ρ按式(2.1)計算(精確至0.01g/cm3),即

式中 m——李氏瓶中試樣粉末的質量,g,即兩次稱量值m1m2之差;

V——裝入李氏瓶中試樣粉末的絕對體積,cm3,即兩次液面讀數V2V1之差。

(2)以兩次試驗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密度的測定結果。兩次試驗結果的差值不得大于0.02g/cm3,否則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

2.5.2 表觀密度試驗

1.試驗目的

表觀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的干質量。通過表觀密度可以估計材料的強度、導熱性及吸水性等性質;用來計算材料的孔隙率、體積、質量及結構自重等。

2.主要儀器設備

天平(稱量1000g,感量0.1g)、液體天平(阿基米德天平,感量0.01g)、游標卡尺(精度0.1mm)、烘箱、干燥器、石蠟、酒精等。

3.試驗步驟

(1)對規則形狀材料(如磚、石塊、砌塊等)。

1)將每組3塊試件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質量,取出冷卻至室溫稱質量m(g)。

2)用游標卡尺量出各試件的尺寸,并計算出其體積V(cm3)。

a)對于六面體試件,量尺寸時,長、寬、高各方向上須測量3處,取其平均值的abc,自然體積V0可按式(2.22)計算,即

b)對于圓柱體試件,則在圓柱體上、下兩個平行切面上及試件腰部,按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量其直徑,求6次的平均值d,再在互相垂直的兩直徑與圓周交界的4點上量其高度,求4次的平均值h,自然體積V0可按式(2.23)計算,即

3)結果計算。

材料的表觀密度ρ0按式(2.2)計算(精確至10kg/m3或0.01g/cm3),即

試件結構均勻者,以3塊試件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各次結果的誤差不得超20kg/m3或0.02g/cm3;如試件結構不均勻,應以5個試件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試結果,并注明最大值、最小值。

(2)對形狀不規則材料(如碎石、卵石等)。

1)加工(或選擇)長為20~50mm的試件5~7個,然后放入105℃±5℃的烘箱內烘干至恒質量,并在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

2)取出1個試件,稱出試件的質量m(精確至0.1g,以下同)。

3)將試件放入熔融的石蠟,1~2s后取出,使試件表面沾上一層蠟膜(膜厚不超過1mm)。

4)稱出封蠟試件的質量m1(g)。

5)稱出封蠟試件在水中的質量m2(g)。

6)檢定石蠟的密度(一般為0.93g/cm3)。

其他試件的試驗步驟同2)~5)。

7)試驗結果。

材料的表觀密度ρ0按式(2.24)計算(精確至10kg/m3或0.01g/cm3),即

試件結構均勻時,以3個試件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各次結果的誤差不得超過20kg/m3或0.02g/cm3;如試件結構不均勻,應以5個試件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并注明最大值、最小值。

2.5.3 孔隙率的計算

將已經求出的密度與表觀密度(用同樣的單位表示)代入式(2.5),可計算出材料的孔隙率P(精確至0.01%),即

2.5.4 吸水率試驗

1.試驗目的

材料的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飽和狀態下,水的質量或體積與材料干燥質量或體積的比。材料吸水率的大小對其強度、抗凍性、導熱性等性能影響很大,測定材料的吸水率,可估計其各項性能。現以石材為例,介紹測試方法。

2.主要儀器設備

天平(1kg,感量為0.1g)、水槽、烘箱及干燥器等。

3.試驗步驟

(1)將試件(石材)加工成邊長為4~6cm的立方體試件或直徑和高均為4~6cm的圓柱體試件。

(2)將試件放入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質量,再放到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3)干燥器中取出試件,稱其質量m(g)。

(4)將試件放入水槽中,試件之間應留1~2cm的間隔,試件底部應用玻璃棒墊起,避免與槽底直接接觸。

(5)將水注入槽中,使水面至試件高度的1/4處,2h后加水至試件高度的1/2,隔2h再加水至試件高度的3/4處,又隔2h加水至高出試件1~2cm,再經一晝夜后取出試件。

(6)用擰干的濕毛巾輕按住試件表面,吸去試件表面的水分(不得來回擦拭),隨即稱量,稱量后仍放回水槽中浸水。

以后每隔一晝夜用同樣程序稱取試件質量,直至試件浸水至恒定質量為止(一晝夜質量相差不超過0.05g),此時稱得的試件質量為mb(g)。

4.試驗結果

按式(2.8)計算吸水率,即

式中 Wm——材料的質量吸水率,%;

m b——材料吸水飽和時的質量,g;

m——材料的干燥質量,g。

按式(2.9)計算體積吸水率,即

式中 WV——材料的體積吸水率,%;

V 0——材料在自然狀態下的體積,cm3

ρ w——水的密度,g/cm3,一般取1.0g/cm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茶陵县| 乐山市| 许昌市| 永登县| 房产| 天台县| 平远县| 上杭县| 开原市| 滁州市| 宁国市| 嵩明县| 张家川| 家居| 搜索| 成安县| 黑河市| 曲麻莱县| 马龙县| 蛟河市| 巴林右旗| 水富县| 凤凰县| 南昌市| 噶尔县| 旌德县| 诸暨市| 通海县| 伊宁市| 浦江县| 长宁县| 张掖市| 察隅县| 朝阳市| 吉林省| 衢州市| 清新县| 孟连| 咸阳市|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