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地面灌溉設計
地面灌溉設計就是根據實際資料,以完成計劃灌水定額為前提,以灌水質量較高為目標,確定合理的灌水技術要素,包括溝畦規格、流量、持續灌水時間和改水成數。
一、畦灌系統設計
1.畦田(溝)規格
畦寬取決于畦田的橫向坡度、土壤的入滲能力、農業機械的寬度等因素,一般約2~4m。
畦長取決于畦田的縱向坡度、土壤的入滲能力、水源可提供的灌水流量等因素,一般可在60~300m范圍內選取,土壤入滲能力高、縱坡較小的,取短些,反之取大些。畦長可以參考表1-3中的數值來確定。
表1-3 不同土壤質地及地面坡度的畦長 單位:m

資料來源:林性粹,趙詩樂,等.旱作物地面灌溉節水技術.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2.灌水持續時間
灌水持續時間取決于灌水定額、土壤入滲能力等因素。在假定灌水均勻度為1的前提下,各處的土壤入滲歷時等于灌水持續時間,累積入滲水深等于灌水定額,即

式中 t——灌水持續時間,min;
α——入滲指數,無因次;
K——入滲系數,mm/min。
根據式(1-7)推導,得估算灌水持續時間的公式

式中 各符號意義同前。
3.單寬流量
對于畦灌,按照水量平衡原理,有

式中 t——灌水持續時間,min;
q——入畦單寬流量,L/(m·s);
m——計劃灌水定額,mm;
L——畦長,m。
根據上式及式(1-8),可得單寬流量為

式中 各符號意義同前。
單寬流量還應保證不沖刷土壤,而且又能分散覆蓋于整個田面,其最大、最小單寬流量分別為

式中 qmax——最大單寬流量,L/(m·s);
s0——地面坡度,無量綱;
L——畦長,m;
n——曼寧糙率系數。
畦首的水深不應超過畦埂高度。畦首水深的計算式為

式中 y0——畦首水深,m;
其余符號意義同前。
如果由式(1-9)計算出的單寬流量不滿足最大、最小單寬流量的限制,或畦首水深超過了畦埂高度,則應調整灌水定額、畦田規格等,以滿足要求。
4.改水成數
改水成數與灌水定額、土壤入滲能力、坡度、畦長、單寬流量等條件有關,一般有七成改水、八成改水、九成改水和滿流改水。改水成數需要通過田間試驗或其他更復雜的理論計算來確定。一般對于地面坡度大、單寬流量大、土壤入滲能力低的畦田,改水成數取低值,反之取高值。
河南省引黃灌區根據畦灌試驗,給出了不同土壤質地、不同坡度條件下的灌水技術要素,列于表1-4,供參考。
表1-4 河南省引黃灌區畦田灌水技術要素表

資料來源:水利部農村水利司.灌溉管理手冊.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4.
【例1-2】 冬小麥畦田的起身-拔節期間,灌水定額確定為60mm。畦田規格為畦寬3m,畦長70m,畦埂高度0.20m。畦田的縱坡0.001。土壤為黏壤土,經田間實際測定,考斯加可夫模型的入滲指數α=0.377,入滲系數K=18.6mm/min,曼寧糙率系數n=0.084。試確定灌水持續時間和入畦單寬流量。
根據式(1-8)計算灌水持續時間t。將灌水定額m=60mm,入滲指數α=0.377,入滲系數K=18.6mm/min代入公式,得灌水持續時間為

根據式(1-9)計算單寬流量。將灌水定額m=60mm,畦長L=70m,灌水持續時間t=22.3min代入公式,得入畦單寬流量為

將畦田縱坡s0=0.001代入式(1-10),計算最大單寬流量為

將畦田縱坡s0=0.001,畦長L=70m,滿寧糙率系數n=0.084代入式(1-11),計算最小單寬流量為

將入畦單寬流量q=3.1L/(m·s),畦田縱坡s0=0.001,滿寧糙率系數n=0.084代入式(1-12),計算畦首水深為

入畦單寬流量為3.1L/(m·s)滿足最大、最小限制,畦首水深不超過畦埂高度,于是入畦單寬流量取3.1L/(m·s),相應的灌水持續時間為22.3min。
二、溝灌系統設計
1.灌水溝的規格
溝距應和灌水溝的濕潤范圍相適應,并滿足農作物的耕作和栽培要求,一般在50~80cm范圍內選取。入滲能力較低的重質土壤的濕潤形狀為水平方向較長的長橢圓形,因此溝距應取大值;中質土壤的入滲能力居中,溝距也應居中選取。溝距可以參考表1-5中的數值確定。
表1-5 不同土壤質地條件下的灌水溝距

資料來源:林性粹,趙詩樂,等.旱作物地面灌溉節水技術.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灌水溝的斷面形狀一般采用三角形、梯形。灌水溝的深度一般在25cm左右,寬度一般在30cm左右。
溝長主要取決于土壤的入滲能力和灌水溝的縱向坡度。當灌水溝縱向坡度較大,土壤入滲能力較低時,溝長可以取大些;當灌水溝縱向坡度較小,土壤入滲能力較高時,溝長應取小些。一般砂壤土上的溝長取30~50m,黏性土壤上的溝長取50~100m。溝長可以參考表1-6中的數值來確定。
表1-6 不同土壤質地、灌水定額、坡度條件下的灌水溝長度 單位:m

資料來源:林性粹,趙詩樂,等.旱作物地面灌溉節水技術.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2.灌水持續時間
灌水持續時間取決于灌水定額、土壤入滲能力等因素。本書在講述入滲數學模型內容時已經提及,溝灌的入滲可以概化為以溝為中心,以溝距為寬度范圍內的均勻入滲。按照此概化模型,累積入滲量為

式中 I——累積入滲量,mm;
IL——單位溝長上的入滲水量,m2;
d——灌水溝的溝距,m。
將概化的累積入滲量用考斯加可夫模型表示,即I=Ktα,并考慮灌水停止時刻溝中尚存蓄一定的水量的情況,則按照水量平衡原理有

式中 m——溝灌的灌水定額,mm;
d——溝距,m;
L——溝長,m;
b0——灌水溝中蓄水的平均水面寬度,m;
h——灌水溝平均蓄水深度,mm;
t——灌水持續時間,min;
α——概化模型的入滲指數,或稱為溝灌的折引入滲指數,無因次;
K——概化模型的入滲系數,或稱為溝灌的折引入滲系數,mm/min。
灌水溝平均蓄水深度h,一般在溝深度的1/3~2/3范圍內選取,土壤入滲能力較低、灌水溝坡度較大的選小值,反之選大值。
于是,溝灌的灌水持續時間計算為

式中 各符號意義同前。
3.灌水流量
入溝流量一般以單溝流量來表示。和畦灌相同,單溝流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土壤的入滲能力、溝長、縱向坡度以及土壤的不沖流速和不淤流速等因素,一般取0.5~3.0L/s,土壤入滲能力高、溝較長、縱坡較小的,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對于溝灌,則按照水量平衡原理有

式中 t——灌水持續時間,min;
q——單溝流量,L/s;
m——計劃灌水定額,mm;
d——溝距,m;
L——畦長,m。
根據上式及式(1-13),可得單溝流量為

式中 各符號意義同前。
單溝流量還應保證不沖刷土壤,因此也應該用灌水溝允許的最大流速校核。對于易侵蝕的淤泥土,灌水溝允許的最大流速為8m/min;對于砂土、黏土,灌水溝允許的最大流速為13m/min。
如果由式(1-15)計算出的單溝流量不滿足最大流速的限制,則應調整灌水定額、畦田規格等,以滿足要求。
4.改水成數
根據溝灌的灌水定額,土壤入滲能力,以及灌水溝的縱坡,溝長和入溝流量等條件,改水成數可采用七成改水、八成改水、九成改水或滿流改水。一般對于地面坡度大、入溝流量大、土壤入滲能力低的灌水溝,改水成數取低值,反之取高值。
河南省引黃灌區根據溝灌試驗,給出了不同土壤質地、不同坡度條件下的灌水技術要素,列于表1-7,供參考。
表1-7 河南省引黃灌區溝灌技術要素表

資料來源:林性粹,趙詩樂,等.旱作物地面灌溉節水技術.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 第三卷混凝土工程(第一冊):混凝土工程施工規劃(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全書)
- 山西雜糧及經濟作物需水量與灌溉制度
- 流域水資源承載力與水環境問題研究
-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與造價
- 水災害防治中的多變量概率問題
- 風電場電力設備施工及運行安全技術
- 海綿城市建設與雨水資源綜合利用
- 飲用水源保護生態修復成套關鍵技術研究(中法國際合作項目)
- 水工建筑物(第二版)
- 北京水務青年科技成果論文集(2013年)
- 中小型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簡明技術指南(中小型水工程簡明技術叢書(十))
- 水利血防理論與技術
- 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與調度實踐(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系列叢書)
- 巖體流變力學特性與工程穩定性
- 不同地形中小尺度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開發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