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 劉華平主編
- 1412字
- 2021-10-23 02:16:0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概念
一、水資源的基本含義
水資源(water resources) 的概念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水資源可以理解為人類長期生存、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所需要的各種水,既包括數量和質量含義,又包括其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一般認為,水資源概念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上的水資源是指人類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直接使用的淡水。
廣義上的水資源是指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直接或間接使用的各種水和水中物質,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具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水都可稱為水資源。
廣義上的水資源強調了水資源的經濟、社會和技術屬性,突出了社會、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對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制約與促進。在當今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下,進一步擴大了水資源的范疇,原本造成環境污染的量大面廣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構成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彌補水資源的短缺,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國民經濟發展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在突出水資源實用價值的同時,強調水資源的經濟價值,利用市場理論與經濟杠桿調配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鑒于水資源的固有屬性,本書所論述的“水資源”主要限于狹義水資源的范圍,即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社會進步息息相關的淡水資源。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率
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區域用水量占水資源總量的比率,體現的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國際上一般認為,對一條河流的開發利用不能超過其水資源量的40%,目前,黃河、海河、淮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都超過50%,其中海河更是高達95%,均超過國際公認的40%的合理限度。
從水資源規劃利用的角度來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證率)為75%時可供水量與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一項指標。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關于“水資源綜合規劃名詞解釋”中與此相近的有:①地表水資源開發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②水資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資源總量的百分比。
從水資源利用統計分析計算的角度來看,水資源利用率的計算更多是采用實際耗水量與總的水資源量之比,體現的是水資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與上述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的差異在于,前者是水量被利用程度,后者是水量被消耗程度。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是指一定區域內水資源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狀況,一般用被開發量與水資源量的比值表示。
三、可利用水資源
可利用水資源是指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情況下,通過工程措施能進行調節利用且有一定保證率的那部分水資源量,它比天然水資源數量要少,其地表水資源部分僅包括蓄水工程控制的水量和引水工程引用的水量;地下水資源中僅是技術上可行,而又不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的可開采水量;二者之和即為可利用的水資源量。估算遠景可利用水資源則必須與流域規劃的工程措施結合起來考慮。隨著不同生產部門不同的供水要求和保證率的提高,可利用水資源量將迅速減少。可用水資源量排除了人類無法控制或不應利用的那部分水量(如洪水和保護河流環境所必需的入海水量等),因而更符合實際,從而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實踐價值更大,應重點加以研究。
四、可供水資源
可供水資源是指在某一水平年指定供水保證率下,現有和擬建水利工程可能為用戶提供的水資源。
五、地下水資源動儲量
地下水資源動儲量是指潛水資源含水層多年平均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之間的地下水儲量。
六、地下水資源靜儲量
地下水資源靜儲量是指潛水資源含水層多年平均最低潛水位以下的地下水儲量。